黃龍山乃幕阜山脈主峰,即龍王峰,海拔1511米,為湘、鄂、贛三省天然屏障,東延余脈至廬山。為贛修水、湘汨水、鄂雋水三水之源。不僅自然山水壯觀奇絕,且人文傳說神秘多多。傳說龍王峰西北一井,水清甜,終年不涸,中有黃魚二尾,能致風雨,故名黃龍。又傳大禹治水,登山祭拜伏羲,疏導江河,牽黃龍入海。又聞呂洞賓劈石試劍。黃龍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fā)祥地……溯天人之源,遂瞻仰之情,乃多年夙愿。故詩會畢,是日,諸師友相約登山。但天氣不巧,愁云慘霧,陰森彌漫,進山不久,便風雨大作,天氣惡劣。加之黃龍山,尚未開發(fā)成旅游景區(qū),原始森林,唯禽飛獸道。據(jù)說,為此,曾請了一位山民作向?qū)?。向?qū)嶂竦叮谇翱诚髑G棘開路。風雨泥濘,大家在陡峭的山林間攜手,不時滑倒,劈路同攀。這便是作者首聯(lián)“同上白云巔,呼風撥霧煙”的真實寫照。
頷聯(lián)承上,概寫沿途所見,在風雨交加中,放眼所見,唯黯云壓來,天地一片慘白,似乎整個銀河都要傾落下來。此句“飛”字用得很好。即使天崩了下來,大家要登上峰頂?shù)囊庠?,依然飛馳直上。上句言遠景,下句則言近景:身邊的春雨,編織的是草木絲絲綠意,雨絲牽系的是天地無限的生機和生命的希望。這是此詩的佳聯(lián),表達了處艱險而不渝的深情。這一聯(lián)的典型意義,還在于藝術(shù)的剪裁。只攝取與表達主題有關的瀑布與雨絲、春山之綠的意象,結(jié)晶為眸飛、(下轉(zhuǎn)第59頁)
(上接第54頁)雨織的相融相牽之十個字,筆觸細膩,情韻美甚。且景中含情,情句亦蘊涵著景,情景渾融,達到了較高的美學境界。
頸聯(lián)言登上山頂?shù)男木?。一個“舉”字、一個“揮”字,不言雄闊,而視野自遠;一個“攜”字,一個“扛”字,不言深摯,而情重如山。
尾聯(lián)合得剛?cè)峒鏉?。一問一答,暗示著民族精神的思索。想當時,杜鵑花尚在萌發(fā)未開之際,由此依稀遙聽杜鵑啼血之聲,聯(lián)想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振興,言盡而意未盡,照應起首:同上白云巔,不僅僅是登上自然的山峰之巔,更含攀登文化、詩歌、思想、感情之最佳境界也。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教培中心研修班導師、中華詩詞創(chuàng)新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多次任全國詩賽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