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飲》
唐·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品讀:初冬寒夜,杜牧自斟自飲,感慨懷才不遇,心情悲凄。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四十歲的杜牧,受當時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被外放為黃州刺史,其后又輾轉池州、睦州等地。此詩可能作于睦州。
杜牧以汲黯自比,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無法施展自己才華的惆悵苦悶之情。
《初冬書懷》
宋·朱淑真
觸目圓池景,荷枯菊已荒。
風寒侵夜枕,霜凍怯晨妝。
江上風翻赤,庭前橘帶黃。
題詩欲排悶,對景倍悲傷。
品讀:冬日荷枯菊荒,朱淑真面對園中荒景,倍感悲傷。
冬日來了,園中觸目是枯荷荒菊,看過去倍覺荒蕪。朱淑真在這料峭的寒日當中,對生活變得遲疑,懶做晨妝。本欲賦詩書懷解憂,豈奈眼目所及是空洞,清悲更添濃愁。朱淑真這詩,寫得曲意闌珊,涼進了骨子里。
枯萎的花,荒蕪的景,孤獨的人,怎能不讓人悲傷呢?
《初冬旅游》
唐·王建
遠投人宿趁房遲,僮仆傷寒馬亦饑。
為客悠悠十月盡,莊頭栽竹已過時。
品讀:初冬時,王建正在旅途中,感慨飄泊。
行客在外,要早早地定下住處,僮仆都感到寒冷,馬兒也餓得不行了。行旅在外,十月已走到盡頭了,莊頭栽的竹子也已過時了。
行旅在外時,對于寒冷和事物的感知總是特別深刻。
《初冬》
宋·陸游
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
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
暮年自適何妨退,短景無營亦自長。
況有小兒同此趣,一窗相對弄朱黃。
品讀:初冬時節(jié),陸游賞花,與孩子游戲,心情頗好。
陸游十分喜歡初冬,你看,那瓦上的霜是多么可愛呀。楓葉殘了更好看,梅花未開,但似乎已經聞到了它的香味。人老了,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多好呀。
面對初冬,陸游是豁達而自得其樂的。
《初冬早起寄夢得》
唐·白居易
起戴烏紗帽,行披白布裘。
爐溫先暖酒,手冷未梳頭。
早起煙霜白,初寒鳥雀愁。
詩成遣誰和,還是寄蘇州。
品讀:一個初冬的早晨,白居易想念劉禹錫。
這是一個普通的早晨,白居易戴著烏紗帽,穿好了衣服,爐子溫了,熱上酒。早上起來,煙霜都是白的,天氣溫寒,鳥兒也發(fā)愁。詩寫完了,找誰和詩呢?還是寄給蘇州給劉禹錫吧!
在某一個普通的日子想起你,不經意的思念最動人。
《初冬》
宋·劉克莊
晴窗蚤覺愛朝曦,竹外秋聲漸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閣,呼童熨帖舊寒衣。
葉浮嫩綠酒初熟,橙切香黃蟹正肥。
蓉菊滿園皆可羨,賞心從此莫相違。
品讀:冬天來了,劉克莊充滿了喜悅。
他讓仆從布置好了暖閣,將寒衣熨好,準備好過冬。喝著新釀的酒,吃著橙子和螃蟹,欣賞著滿園的菊花,覺得十分快樂。
冬日也有美景,如果你有劉克莊的閑適,什么時節(jié)都會快樂。
《早冬湖上》
宋·周端臣
晴湖水落葑田乾,白鳥飛來立晚寒。
楊柳不知秋已遠,尚搖疏翠拂欄干。
品讀:早冬時節(jié),湖上的風光讓周端臣陶醉。
這是一個晴天的湖上,白鳥飛來,立在秋日的寒氣中。只有那楊柳,不知道秋已經走遠了,還飄飄搖搖地拂著欄干。
以楊柳喻秋之離去,詩人真是有意趣。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其一》
宋·吳芾
節(jié)物隨時變,斜陽一望中。
暮云重疊碧,遠樹淺深紅。
菊色滋寒露,蘆花蕩晚風。
一樽誰與共,獨立意無窮。
品讀:在山中,吳芾獨自感受著冬日的孤獨。
秋去冬來,植物也隨著變化,傍晚的云重疊在樹的碧綠中,遠處的樹,有淺紅有深紅。菊花滋生了寒露,蘆花在晚風中飄蕩。獨自欣賞著這景色中,誰能和我共飲一杯呢?
景色再美,還是要有人共賞才有意趣。
(來源: 古詩詞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