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飛, 馬 紅, 郭 明 , 董世童, 苗潤豐, 劉美玉
(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 1. 急診醫(yī)學科, 2. 麻醉科, 江蘇 揚州, 225001)
研究[1-2]顯示,飲酒是導致中青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而中國是飲酒致死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需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飲酒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酒精中毒所致的氣道梗阻甚至窒息,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加重,或引發(fā)交通事故、群毆致死性外傷性疾病等[3]。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主要指患者在短時間內飲用含有乙醇的酒類、飲料導致肺、心臟及神經系統(tǒng)損傷等,臨床一般表現(xiàn)為先興奮、后抑制,易出現(xiàn)心臟抑制和呼吸中樞麻痹等狀況,其中意識障礙、呼吸抑制是主要的危險因素[4]。目前,臨床多采用納洛酮注射液治療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但效果欠佳[5-6]。納美芬是一種阿片類受體拮抗劑,對大腦、中腦內的阿片受體可造成選擇性的阻斷,同時也可對腦干內的阿片受體造成拮抗作用[7-8]。本研究探討納美芬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5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95例。納入標準: ① 符合急性重度酒精中毒診斷標準者[9]; ② 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飲酒前未使用過抗菌藥物。排除標準: ① 因藥物中毒、食物中毒等造成的昏迷、昏睡者; ② 合并有腦卒中、肝炎、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者。將95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48例,男41例,女7例,年齡23~48歲,平均(36.75±5.77)歲,攝入酒精量250~600 mL; 對照組47例,男39例,女8例,年齡24~49歲,平均(37.54±5.13)歲,攝入酒精量250~500 mL。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給予胃黏膜保護劑和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及復合水溶維生素等(糖尿病患者除外)。對照組給予納洛酮(成都倍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313)注射液治療,將納洛酮1.2 mg加入2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推注, 1 h后再將0.8 mg納洛酮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觀察組給予納美芬(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45)聯(lián)合納洛酮注射液治療,初次納洛酮使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1 h后再將0.6 mL納美芬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的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 飲酒量以及術中補液量。比較2組不同時間段的清醒率,清醒時間、非意識障礙癥狀(除意識障礙外的惡心、嘔吐、心悸、乏力等不適癥狀)消失時間、出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療效評價標準[10]: 顯效定義為患者治療后1 h意識障礙恢復,呼吸抑制、刺痛應答等臨床癥狀緩解,生命體征平穩(wěn); 有效定義為患者治療后1~4 h意識障礙恢復,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生命體征平穩(wěn); 無效定義為患者治療4 h后意識障礙仍未恢復,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
2組飲酒量、MEWS與GCS評分以及術中補液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飲酒量、治療前MEWS與GCS評分以及術中補液量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 高于對照組的78.72%,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清醒時間、非意識障礙癥狀消失時間、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后顯效時間比較 h
觀察組1、2、3 h清醒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清醒率比較[n(%)]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75%, 低于對照組的65.9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5。
表5 2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一般表現(xiàn)為3個臨床階段,即興奮期、共濟失調期、昏迷期[11-12]。研究[13-14]表示,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臨床表現(xiàn)與個體耐受性有關,當血液酒精水平大于200 mg/dL時,患者會進入昏迷狀態(tài),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減緩、鼾聲呼吸、血壓下降、體溫不升、瞳孔散大等,甚至會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15]。分析原因為大量酒精超過了肝臟本身氧化代謝能力,從而導致酒精在體內蓄積,當酒精透過血腦屏障時,可通過下丘腦釋放因子促進腺垂體釋放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其中強啡肽、β-內啡肽作用明顯[16]。多巴胺與代謝物乙醛也可結合,直接或間接對腦內阿片樣受體產生作用,促使患者出現(xiàn)先興奮、后抑制等表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心臟抑制和呼吸中樞麻痹。
MEWS僅對患者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體溫和意識5項生理指標進行評估并賦予不同分值,根據(jù)總分值制訂對應的醫(yī)療干預措施,實現(xiàn)對患者的動態(tài)管理。MEWS已廣泛用于急診初始評估及快速分診,是常用的評價潛在危重患者病情的評估工具[17]。MEWS評分4分是一個嚴密觀察的觸發(fā)點,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多集中在3~5分,需要引起高度重視。GCS常用于昏迷嚴重程度的評估,其中3~8分為重度昏迷,目前常用于腦外傷、腦卒中、酒精中毒等患者意識狀態(tài)的評估及病情的預測。本研究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GCS評分多集中在3~7分,因昏迷期可能合并隱匿性疾病,因此要高度重視病情的初始評估及病情的監(jiān)測[18]。
納洛酮是一種阿片受體拮抗劑,既往多用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治療,可加速患者體內酒精的轉化,改善腦細胞缺氧狀況,減輕患者腦水腫程度,減輕酒精對腦細胞的損害,從而促進患者機體恢復[19-20]。研究[21]表示,納洛酮的血漿清除半衰期較短,需要重復持續(xù)給藥,對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有一定影響。納美芬是一種具有高特異性和選擇性的純嗎啡受體拮抗劑,可結合阿片類受體,改善因酒精所致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癥狀,阻礙小膠質細胞活化、自由基產生以及炎癥介質釋放,對患者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有一定的改善,可增強內源性腦保護因子的活性,發(fā)揮神經保護作用[22-23]。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清醒時間、非意識障礙癥狀消失時間、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聯(lián)合用藥對患者意識恢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觀察組患者各時間段清醒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分析原因為納美芬比較容易透過血腦屏障,5 min內能使大部分大腦阿片類受體被阻斷,可拮抗酒精中毒時所釋放的β-內啡肽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改善呼吸抑制狀況、氧合指數(shù),促進患者清醒。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明納美芬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安全性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納美芬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療效顯著,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促進患者清醒,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