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艷(遼寧省凌源市北街街道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站 遼寧 朝陽 122500)
遼西北地區(qū)主要包括遼寧省朝陽、阜新等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450mm左右,自然降雨多發(fā)生在7~9月,年極端溫度為42℃和 31.1℃。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自然氣候以干旱為主。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又叫垂絲柳、紅柳等,屬檉柳科(Tamaricaceae)檉柳屬(Tamarix)喬木或灌木樹種,是遼西北地區(qū)主要綠化樹種,其適應性強。檉柳育苗以采取插扦繁殖和種子繁殖方法較多,具有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等優(yōu)點。檉柳的生態(tài)利用比較廣泛,主要包括綠化、園林觀賞和生物多樣性等。
檉柳樹高可達3~6m,老枝暗褐紅色,光亮;幼枝稠密細弱,常展開下垂,呈紅紫色或暗紫紅色,有光澤;葉披針形或長卵形;每年開花2 次以上;蒴果粉紅色,圓錐形。檉柳喜光照,不耐陰,耐寒冷,極耐鹽堿,萌芽力強,耐修剪和刈割,繁殖容易,生長快,萌蘗能力強,壽命長,深根性,根系發(fā)達,長期適應惡劣自然環(huán)境,葉片退化成鱗片狀環(huán)抱于主干枝條之上,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蒸發(fā)。檉柳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檉柳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及抗旱性[1]。
育苗地選擇地勢平坦、土質(zhì)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堿性土或中性土(以壤土最佳)、灌溉及交通條件便利的地塊作為苗圃地;為提高土壤肥力,在春季旋耕整地前,將腐熟的有機肥均勻撒在地表作基肥,施肥量為37 500kg/hm2;通過整地,可改良土壤,并有效消滅草荒,旋耕深度應超過30cm;為灌水方便,在整地后區(qū)劃出灌溉水渠和主要作業(yè)道,灌溉育苗地長度視水量確定為12~15m。
2.2.1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一般在春季進行。插穗剪切在春季3 月末以前進行,也可以在秋季落葉后進行。選擇長勢健壯、無病蟲害、直徑在1cm左右的1 年生新枝剪切插穗,插穗長15cm。剪完后捆好,放在菜窖或0℃恒溫冷庫內(nèi),適當噴水保濕并用塑料包好備用;在旋耕后的育苗地打壟,壟臺高35cm左右,行距1.1m,中間平整,壟臺中間扦插2 行。扦插前將ABT生根粉溶解到水中,濃度為100mg/kg,將插穗浸泡2h左右后扦插,扦插行距20cm、株距15cm,使插穗與地表持平,扦插后當天澆透水,此后每隔10d澆1 次透水,扦插30d以后,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以后正常進行除草等田間管理,當年苗高可達1m以上。
2.2.2 種子繁殖 檉柳種子的成熟期不同,有的在5~6 月,有的則在秋季成熟。種子成熟后,果實開裂,種子隨毛絮飛揚,因此,要及時采集。將蒴果采集后陰干,經(jīng)常翻動,果實呈花絮狀時,用布袋裝好帶有絨毛的種子,低溫貯存,防止霉變,避免發(fā)芽力喪失。播種前先將旋耕后的育苗地灌水,3~4d后即可播種,由于檉柳種子過于細小,每克種子有6 萬粒左右,可將種子混入細沙中均勻撒播,播種采用壟播,行距0.5m,開溝深0.5cm,播種后覆蓋細土或細沙,厚度為0.3cm。為保證地表濕潤,覆土后地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溫,播種后3d種子開始發(fā)芽出土,8d左右苗木出齊;播種后12d左右,將薄膜劃開,使幼苗充分生長,避免其被薄膜灼傷;以后適時進行澆水、除草等管理,實生苗1 年可長到50cm以上,每公頃出苗量在60 萬株以上。
無論扦插苗還是實生苗,幼苗成活以后,檉柳根系生長較快,主根能迅速向土壤深處延伸,同時,側(cè)根發(fā)育迅速,以適應以后的干旱等極端環(huán)境,因此,后期田間管理以培養(yǎng)苗木根系為主,7 月中旬以前,進行2~3 次除草松土,注意松土不要傷及幼苗根系。實生苗在苗高5cm時定苗,苗木間距保持在2~3cm。7 月上旬,追施復合肥 1 次,施肥量在375kg/hm2左右,施肥后灌溉,澆水原則是幼苗初期要勤,后期要澆透,兩次灌溉之間要保持土壤深10cm左右相對干燥2d,不至于發(fā)生水澇;上凍前和翌年早春各澆1 次水。
檉柳從育苗到造林生產(chǎn)具有成本低、見效快等特點,相比其他北方喬、灌木樹種,檉柳的成活率高,生長較快,生產(chǎn)周期短,適應范圍廣;野外環(huán)境生長的檉柳不僅能增加森林覆蓋率,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減小風沙、降低噪音等多種生態(tài)作用與社會作用;大量的枯枝落葉與根系生長,可有效優(yōu)化土壤的結(jié)構(gòu)組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減少暴雨沖刷地表帶來的水土流失,減少土壤自然水分蒸發(fā);檉柳的萌蘗力很強,根系發(fā)達,是遼西北荒山荒坡生態(tài)修復的首選建群種,不論是在荒坡、地埂還是沙丘造林,3 年后均能取得較高的生態(tài)效益。檉柳能適應極端干旱氣候,遼西北地區(qū)屬于半濕潤向半干旱、干旱氣候的過渡地帶,大面積的沖積、淤積、鹽堿化平原和灘地、河岸泛濫地、河谷階地、干河床和荒漠沙丘等都適應檉柳生長。用檉柳進行人工造林前,先定穴整地,每公頃留2250~3 000 穴,栽苗后澆足水并覆膜保濕,結(jié)合自然降雨,每年補水2~3 次,連續(xù)補水2~3 年,即可逐漸形成檉柳灌叢,綠化效果顯著[2]。
檉柳枝條柔軟下垂,葉形新奇,觀賞價值極高,同時它的花期從4 月可持續(xù)到10 月,花序繁密,花色有粉白色和粉紅色,淡雅芬芳,春夏兩季,青蔥的嫩綠掩映出一片嫣紅,可謂是一道極靚麗的風景;秋季,檉柳當年生營養(yǎng)幼枝變?yōu)榻瘘S色,2~3 年生枝條呈紫紅色,色彩斑斕;在冬季以白雪相襯,更為典雅[3]。檉柳繁殖容易,適生于各種立地條件,可作為綠籬、庭院觀賞樹種、花球、行道樹等,也可以培育檉柳園林大苗,豐富檉柳苗木產(chǎn)業(yè)。檉柳在園林應用的同時,也能發(fā)揮出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遼西北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先天不足,自然生長分布的喬灌木品種單一,種群數(shù)量小,可根據(jù)檉柳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栽植檉柳幼樹,幾年之內(nèi)即可形成茂密的灌叢,不僅能改善小范圍的林內(nèi)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植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和灌叢環(huán)境,還能為一些食草動物、肉食性動物的生長棲息創(chuàng)造條件,檉柳灌叢對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