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東
【摘要】新聞攝影作品與大眾的普通攝影作品有較大的本質性差異,其需要具備新聞本身的基本原則與特性,不同于一般的商業(yè)性攝影等同看待,因此對于新聞記者來說,需要掌握新聞攝影中的新聞要素,由此才能保證其使用具有實際價值。
【關鍵詞】新聞攝影? 攝影技巧? 藝術手法
新聞攝影不同于常規(guī)商業(yè)攝影,要注重新聞事實,符合新聞特性。同時技法上要學習多樣化藝術方法,采納各家所長,提升新聞攝影作品的可看性,提升新聞攝影在媒體傳播中的價值。
一、新聞攝影的基本特性情況
(一)新聞性。新聞攝影首先要具備其新聞的基本特性,其拍攝的內容需要是真實客觀存在,通過影像的方式來將新聞事件本身呈現(xiàn)多角度、全面性的展現(xiàn),由此讓讀者與受眾對新聞情況有更為直觀的了解。同時滿足人們真實、立體視覺閱讀的需求,是一種文字新聞的輔助。
(二)真實性。對于其所需要的真實性,不僅要求拍攝事情真實存在,要避免擺拍,以及有關虛假做作的拍攝情況。同時在拍攝的內容中,要保持一定全面真實性,而不是局部的真實。作為新聞攝影的人清楚的知道,畫框之外的情況受眾不能夠了解,因此對畫框內的內容呈現(xiàn)要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能夠代表畫框之外沒有展現(xiàn)內容的一致性。而不能是畫框內所拍攝內容與當時情境的天壤之別,這樣的真實屬于片面的真實,并不是屬于新聞本身所需要的真實性。
(三)社會性。新聞攝影需要有社會性,他要能夠代表一定的社會話題,要有新鮮感,而不是陳舊性的內容。能夠通過其攝影的內容反映出時代變化發(fā)展中的特點,以及現(xiàn)實社會中生產生活的成果展現(xiàn)。能夠很好的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建設性。通過這種畫面可以反映現(xiàn)實情況,同時引導人們去正確的看待社會狀況,糾正社會上錯誤的輿論想象,提升整體的新聞感染力。在新聞攝影中需要保持對攝影對象、事物的尊重,新聞的視角在意識層面的視角應該是“平視”狀態(tài),不應該對拍攝的對象呈現(xiàn)出過于個人化的偏見。
二、新聞攝影中的攝影技巧與藝術手法
(一)攝影基本技術要有保證。當下攝影器材越來越向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對于記者而言,現(xiàn)在攝影器材的把控更為順利,掌握速度更快。在數字化的技術下,攝影器材所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效果會更為多樣與理想化,甚至部分缺乏攝影專業(yè)掌握能力的人員,也可以駕輕就熟的掌握新聞攝影作品的拍攝。
(二)突出主體特性。要將攝影作品的主體作突出呈現(xiàn),要盡可能做其他無關性或者是次要性內容的刪減。將攝影作品中更大的部分用來展現(xiàn)主體的狀況,讓其表現(xiàn)更為直觀,避免其他不良內容的影響。在突出主體的過程中,例如,著重的提升主體內容的所占畫框類的比例,這種攝影語言表達方式就在間接的告訴讀者或者受眾新聞事件主體人物是誰。有助于引導人們去關注主要內容,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干擾,甚至可以為整個新聞事件呈現(xiàn)出更多的主體色彩,展現(xiàn)攝影作品的主體性。同時在抓住主體的時候,需要通過其特點的表現(xiàn)來展現(xiàn)主體的思想,甚至要合理的選擇主體所在的背景狀況與色彩調控。這些有助于呈現(xiàn)出更為豐滿形象的主體內容,讓整個畫面具有層次感,甚至可以提升整體作品的藝術審美性,必要情況下可以使用背景虛化來突出主體。
(三)合理構圖。做好整體攝影作品的構圖,構圖本身一方面是可以表現(xiàn)其組織關系,另一方面可以使整個畫面看起來較為協(xié)調,提升受眾與讀者的觀看舒適度,提升整體的觀賞價值。在作品構圖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力氣去研究學習國內外大片攝影構圖規(guī)則,讓攝影作品的敘事能力與審美能力結合。而具體的構圖還需要考慮整個攝影環(huán)境中的色彩光感以及整體環(huán)境一些細節(jié)的影響,可以有效的抓住部分特點化的細節(jié),來提升整體的藝術審美效果。
(四)注重抓拍能力。要合理的使用抓拍,在新聞攝影中,高超的抓拍往往可以捕捉攝影對象瞬間的靈光乍現(xiàn)。但是其難度也相對更高,如果抓拍不得當可能就會導致整個攝影作品的失真性。而很多大事件中,有很多轉瞬即逝且時效性相當強烈的新聞場景,不可能再重復發(fā)生。因此,抓拍能力尤為關鍵。抓拍是攝影記者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尤其是整個事件發(fā)展過程不受攝影師擺控,不可以做重復性的模擬擺拍。這種情況下,拍攝中不僅要反應迅速,而且不能受環(huán)境與拍攝對象的干擾。而這種抓拍過程中對整個情景沒有選擇權利,需要做全方位快速地捕捉,積累豐富的素材,然后為后續(xù)選擇提供材料。
(五)把控肖像攝影。在新聞肖像的拍攝方面,占據了新聞攝影中較大幅度,反映了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隨著人們新聞攝影藝術性的發(fā)展,新聞肖像的攝影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要強調其敘事效果,同時其人物肖像的審美要求也不斷提升。要減少外在干擾對整個新聞肖像拍攝的影響性,盡可能還原真實,保持其應有的技術特性,避免刻意的去矯揉造作拍攝對象,要更好的展現(xiàn)其真實的氣質與狀態(tài),尤其是當下人們社會經驗越來越豐富,互聯(lián)網讓更多真實信息的呈現(xiàn),提升了人們的新聞攝影作品的審美要求。每個人愿意看到更多真實、全面的信息,而不是矯揉造作的藝術加工。
(六)注重拍攝角度合理選擇。要做拍攝角度問題把控,平視、仰視、俯視,實質上代表了不同的攝影語言,甚至于代表了一種攝影視覺的態(tài)度。一般情況下,平視運用較為廣泛,也展現(xiàn)一種更為客觀的攝影態(tài)度,適合較多初學者使用。俯視一般是為了拍攝全景,提升大場面的效果,但是切記不要對人物或者是有關態(tài)度性的表現(xiàn)采用俯視。一般應用較為遼闊的大場面。仰視可以拍攝出對象的高大宏偉,以建筑以及大型的工程為主要對象,甚至于可以拍攝出一種凌云之勢。也可以運用在人物之中,用仰視的角度可以表現(xiàn)出對拍攝對象的尊重感。而側面的角度則可以表現(xiàn)出線條感,或者是整體空間感。還可以利用光線的強暗對比展現(xiàn)出拍攝對象的立體效果。要懂得合理的運用拍攝中的光線條件。
三、結束語
新聞攝影要做好新聞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每個時代人對新聞攝影的要求不同,但是水平一定是越來越高。作為攝影記者,需要把控自己對新聞的理解判斷能力,同時提升藝術審美水平,這樣才能在新時期做好新聞攝影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濤.新聞攝影中應運用攝影技巧與藝術手法[J].魅力中國,2019(49):325.
[2]任偉強.新聞攝影中應運用攝影技巧與藝術手法[J].戲劇之家,2019(2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