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鳳艷,遼寧康平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白居易詩歌研究會理事。作品見于《人民日報》(海外版)《散文選刊》《芒種》《揚子江》《海燕》《黑龍江日報》《華西都市報》等?!爸袊娤祰H雙語出版工程”和“中華千童詩工程”首席翻譯,《中國漢詩》首席翻譯。獲得2018年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2019年西部散文學會評論獎。出版合譯作品兩部。
情景氣象!四個字,字字在詩中,是眼波橫,是眉峰聚,是草木搖落露為霜,是星臨萬戶動。讀孫甲仁組詩《情景氣象》,有情有景,情景皆氣象。
在中國傳統(tǒng)詩論中,“氣象”這個詞常被使用。一種情況是,它被用來指詩中觸及的自然景物。《梁書·徐勉傳》引《答客喻》:“仆聞古往今來,理運之常數(shù);春榮秋落,氣象之定期。”這個“氣象”指的就是自然界的景物。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中,氣、貌、采、聲四事,指的就是自然的氣象;寫、圖、屬、附四字,則指詩人的摹寫表現(xiàn)。詩人進入創(chuàng)作的實踐活動時,在摹寫自然氣象的時候,形成一種心物之間的融會交流,一方面心隨物以宛轉(zhuǎn),另一方面物亦與心而徘徊。
另一種情況,“氣象”二字被用來論詩。比如嚴羽在《滄浪詩話》后記《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中寫道:“坡谷諸公之詩,如米元章之字,雖筆力勁健,終有子路事夫子時氣象;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這里提出的“子路事夫子時氣象”就是《論語·先進》里說的:“閔子侍側(cè),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边@樣看來,氣象是指外在的氣度神態(tài)。同時嚴羽又用它來談論蘇軾、黃庭堅等人的詩。我個人認為,氣象這個詞論詩指的是詩表現(xiàn)出來的外在神態(tài),而這個外在神態(tài)也是詩自身的組成部分,若用形容詞來描摹,則不好捕捉,用名詞則能實中傳神,就像《二十四詩品》中所說的“幽人空山”“好風相從”“大河前橫”等。
孫甲仁以“情景氣象”命名他的這組詩,是有一個詩人的審美自覺在里面的。他深知“一切景語皆情語”,深知一首詩也如人如景那樣也有它的氣韻生動。所以這四個字中“景”是自然中的氣象萬千,“氣象”二字則是從詩歌的審美角度說的。由此氣象抵達彼氣象,完成了一個由自然景觀起興,感物言情成詩的過程。詩人在其中,我亦在其中,與之觀海、臨風、看大雁飛過,聽秋葉鳴瑟。我們看到的事物也是我們自己心中之物。我們看到事物的樣子里,有我們自己的樣子。由此氣象到彼氣象,里面已經(jīng)多了一個“我”。
讀《看?!愤@首詩,我想起了唐代詩人金昌緒的絕句《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贝蚱瘘S鶯,是多么煞風景的事。但是思婦念夫心切,當枝上啼鶯驚其美夢時,對黃鶯產(chǎn)生嫌惡之感卻是非常真實生動的,這與她的心情有關(guān)。我也想起孫甲仁其他寫大海的詩,比如“找塊寂寞的沙灘 躺下來/然后閉上眼睛/盡管什么也看不見/但你知道/海很近很近 天很低很低/并且/波濤只為你一個人歌唱/云彩只為你一個人飄著”(《躺在沙灘的一瞬勝過一世》)。這是一種寂寞中的自娛,一種孤獨中的閑適。而《看海》這首詩的詩情則與之不同?!鞍咨暮印笔钦f海老了嗎?海會老嗎?人會,海不會。悲鳴是風的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如果這是預言,詩人的預言是最天真的。很多事情不可預知,很多事情,難測走向。詩人是彷徨的,情感是低落的,海的廣闊令這種低落與茫然無限廣大。貌似平靜的大海之下有無數(shù)的漩渦,它們是低落與茫然在詩人內(nèi)心的翻騰。人不必時時堅強,不必處處強作豁達。我很感謝這首詩。悲傷時,最好的安慰是一同落淚。哪天我若低迷,我就讀這首詩,悲情的宣泄中實現(xiàn)悲情的消泯。這首詩克制的寫法是揪人心弦的,揪的是詩人自己的心,讀者的心也莫不被叩擊。
忠于自己的感情對詩人來說很重要。人之有情是人生中最現(xiàn)實的。詩歌評論家呂進先生說:“詩,是詩人笑出來或者哭出來的,是笑聲的凝結(jié),是淚珠的閃光?!辈煌楦?,不同環(huán)境寫出不同氣象的詩。在《山坡上的黃昏》中,詩人的情感與自然再次契合。這首詩有“隱”有“顯”。遠處的船只、人的身影和俗念于暮色中遠去,是隱。秋葉的嘩啦聲不斷且被詩人放大,是顯。詩人表達了一種遠離塵囂,走近自然的思想傾向。黃昏既是實寫時間,也是在比擬人生的暮年。年光鬢影偷換,多少事都入流年,消散是一種看淡。持續(xù)不斷秋葉的嘩啦聲與往事的歸于寧息形成一種對照,從而產(chǎn)生一種張力,引入揣摩:詩人內(nèi)心是否能夠真的歸于平靜?
在這首詩中,詩人同樣用可感的意象傳遞情感。在觀物與體己的過程中,情感因自然物而有質(zhì)感,自然物也因情感而詩意化,指向詩人的旨趣、目的和意圖。物我交融從而生出新氣象。我個人認為這個氣象是逃逸的,因而是耐人尋味的。
上面兩首詩中,我看到孫甲仁非常善于用自然物象生發(fā)詩意,而在《山野四月》這首詩中,詩人直接表白了自然對詩人的重要意義:“人如螻蟻? 我無法類外/目視或想象一千種死法/不如體驗一刻的自然。”自然與生活本身是兩個最大的儲藏室。艾青說:“誰能在人類沒有表現(xiàn)工具之前去否認詩歌的存在呢?那存在于大自然里的豐富的幻變,那存在于無言的心中的有拍節(jié)的波動,那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之間的契默,不也就是詩歌么?”也只有在詩人的世界里,北坡的草與生命有了契合,南坡的花朵與白云有了問答,人的腳步與腳下的山石有了互相砥礪。孫甲仁是一位行吟的歌者,他以世界為客棧,以生命為旅程,快樂、煩惱、沉郁、壯懷,都在草木、星晨、濤聲、山峰中得以寄托。感應力與自然物相遇互識,靈感與意象翻飛在花叢,在草間,在小徑上,在黃昏。詞句在蝴蝶的翅膀上,而它們終于被捉住。詩人在旅途所經(jīng)過的萬物中選取著,拋棄著,建構(gòu)著,選擇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能糅合的意象。山水經(jīng)詩人眼睛的照射,耳朵的聆聽,在詩中獲得第二次生命。
《晚秋》也是這樣一首充滿意象之光的詩歌。大雁、落葉、草、狗、昏鴉、枯樹、殘陽、西山。這些自然景物在詩中孵育了一切的藝術(shù)手法:意象、象征、想象、聯(lián)想。雁來雁去,時光飛逝。晏殊有詩句云:“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秋天的大雁總是孤獨的,凄涼的。我們生活在歷史中,情感的文化養(yǎng)成中。這使得我們與古人能夠共情,也得以預期來者。我們總有相似的經(jīng)歷和感觸,但是我們經(jīng)過和正在行走的路途永遠不會重合,因而不會有兩首完全一樣的詩。讀這首詩,我愿是那一只特立獨行的狗。落葉與草只能隨風,我雖“忽西忽東”,我在行走,我在感知。華茲華斯在《序曲》中寫道:“對每一種自然形態(tài):巖石、果實或花朵,/甚至大道上的凌亂石頭,/我都給予有道德的生命:我想象它們能感覺,/或把它們與某種感情相連:/它們整個地/嵌入于一個活躍的靈魂中,而一切/我所看到的都吐發(fā)出內(nèi)在的意義?!薄锻砬铩肪褪且黄兄臉鋮玻娙说男呐c客觀世界的契合就是它的氣象。我體驗到了什么,它就是什么樣的儀態(tài)。
《臨風》的氣象是高蹈的。“望美人兮未來 臨風怳兮浩歌?!边@雖然是引用的屈原的詩句,但是孫甲仁賦予“美人”新的意蘊,她是詩人自己的一切美好向往與追求!他對這一切有著屈原一樣的吁求,而這首詩我愿意理解為對詩情、詩意和詩和詩人本身的呼喚和贊美?!皭U兮浩歌”,是每一個詩人臨風興發(fā)的風貌。這首詩就是孫甲仁臨風時的一次“眉睫之前卷風云之色”,一次“思接千載”,一次“視通萬里”。遐想飛舞,思緒涌動,意象緊追,詞語尾隨。風流倜儻是詩的情懷,是詩的形象;趾高氣昂,絕不是貶義,它在形容詩的高蹈與浩然,因為飛翔與攀升是詩的旨歸,詩是向著高處的,詩是要超拔人生的,它是有神性的。詩的這種超拔與神性又常常是詩人的,它們在詩人身上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詩人對真善美的探索與渴求??是笾暾是笾辽?、至美、至真實,這是詩人的信仰,追求,目光中的烈焰!這是人類向上精神的一種閃爍,“不被吹滅,且越吹越旺”。風,更大一些吧!這首詩的氣象就是屈子印象,孫甲仁用自己的情懷和語言成就了它,就像成就了其他幾首詩那樣(限于篇幅,我只賞析了《情景氣象》中的五首):一首詩必須有一種造型美;一首詩是一個心靈活的雕塑。
當詩人感物抒懷,更重要的不是對象的外貌,而是詩人的主觀體驗,外在世界的一切經(jīng)詩人的主觀體驗而獲得詩的生命。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化對象為體驗、化物理世界為心靈世界的過程。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曾說:“文,則炊而為飯;詩,則釀而為酒也?!睆淖匀粴庀蟮皆娭畾庀螅|(zhì)形俱變。詩人,我看見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