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敏 盆春生 林厚佐
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xiāng)三江街東北一公里處,有一個古老的瑤族村落,一條清澈的河流從本源峽谷涌出,緩緩穿過一片肥沃略平的土地,在河兩岸山坡上居住著800多名瑤族群眾,這個村落就是石口村。
石口村是瑤族從湖南千家峒遷徙出來后,異地保存最為完整的千家峒原型文化地,擁有自己獨特的會期、語言、風俗等,每年全村最大的集體活動是正月十四會期,俗稱“趕石口會期”。以搶花炮為主線,有跑梅山、跳羊角和打長鼓等展演。
一
石口搶花炮歷史久遠,相傳古時候在湖南的千家峒有一對夫婦,結婚多年未曾有一男半女。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兩口子相對而坐,倍覺凄涼。此時,走進來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者,送他們一枝花,交代他們好生供奉,說完便飄然而去。夫婦倆依言將花兒供奉在神臺,平時每天一支香,初一、十五供茶,過節(jié)供酒、菜。
第二年老者又來,此時夫婦倆已添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夫婦倆對老者感激不盡,熱情款待。席間,夫婦倆欲酬謝老者。老者說:“不需答謝,每年只要卷一個大炮仗,擇吉日而放就可以了?!?/p>
老者走后,夫婦倆每年都卷一個大炮仗,選擇吉日燃放,代代相傳。由于這個炮仗能帶來吉祥,所以千家峒的瑤族群眾也紛紛搶回家供奉,第二年擇吉日而放,于是逐漸形成了“搶花炮”活動。
卻說到了元大德二年(1298年),千家峒突遇事變,被迫遷徙。千家峒的瑤族群眾含淚離別故土,四散而去。其中一支經湖南桃川、源口,先到三江鄉(xiāng)茅塘村,后到石口村定居。
搶花活動隨之也在石口村流傳了下來。由于人丁興旺,搶花炮人多,一個花炮已不夠搶,所以在石口大村設盆姓二個炮,小村盤姓、黃姓各一個炮,共四個炮。
聽說搶到花炮還頗為靈驗,現(xiàn)在還健在的石口大村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就是當年搶花炮求來的,以“神靈保佑”取名為“神保”。在對面嶺居住的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名叫“炮花”,也是當年家人搶得花炮后所生,所以取名炮花——這些無疑給搶花炮帶來更喜慶的氣氛,更讓人感覺到搶到花炮就是搶到了福氣。
“文革”期間一度中止了搶花炮活動,炮頭被村民收藏。1982年開始恢復搶花炮活動,當時是人山人海,田垌邊站滿了從四里八鄉(xiāng)來看搶花炮的人們,這種熱鬧景象一直延續(xù)到90年代初期。
由于現(xiàn)代文化娛樂活動的沖擊和制作花炮的開支增大,石口大、小村村民開會決定將四個炮合為兩個炮,大、小村各一個,以少而精保持人氣,一直沿襲至今,使這個古老的村落依然保存著古老的神韻。
每年搶到花炮的人家,將其恭恭敬敬請回家,供奉在自家神臺。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邀請村上老人、親朋好友,五六十人匯集在家,將買回的五色紙、粗紙,層層卷制成直徑為40厘米,高80厘米左右的花炮,在上面插滿五色紙制成炮花,基本上需大半天時間方才制作完成。到了正月十四早上,由村中小孩用花轎抬著花炮沿村路游行。經過各家各戶時,每戶放鞭炮,饋贈小禮品以示慶賀。
游炮后,下午四點,主家抱著花炮,遮著傘到田垌中央。師公禱告后,點燃引芯,全場觀眾屏住呼吸等著一聲炮響。炮響過后,炮頭直沖云霄。搶花炮的人們飛奔而上,第一個搶到的即為炮主
二
跳羊角舞是石口村搶花炮節(jié)的保留節(jié)目,亦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羊角舞的由來還有個民間傳說。
古時候高王、平王爭天下,打得天昏地暗,又無冬來又無春,一時難分高下。于是平王貼出了皇榜:誰人拿得下高王,許以二公主為妻?;拾癯隽硕嗳?,無人敢揭,這時一只龍犬躍身而上,口銜皇榜到了平王腳下,搖頭擺尾不止。平王尋思:莫非此狗通人性,天助我滅高王?于是他對龍犬說:“如果你滅了平王,我答應把二公主嫁給你?!饼埲⒓从稳牒V校搅藢Π陡咄鯇m中。高王大喜:連平王的龍犬都投奔而來,天下不久就會是我的了!高王不知有詐,每日帶龍犬在左右,龍犬很耐心地服侍高王三年,處處表現(xiàn)忠誠,充分取得了高王的信任。一日,高王如廁,龍犬趁其不備,咬下高王的頭顱,再到糧倉一滾,全身沾滿了谷種,然后銜了高王的頭,豎尾帶著谷種勝利渡海而歸。平王一見高王首級,沒有悔約,立即把二公主許給龍犬為妻,并找到一個有法力的金鐘,龍犬被罩上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變人形。到了第46天,二公主心疼龍犬,便提前揭開金鐘,龍犬身體已化為人形,但頭未變。龍犬與二公主成親后,平王賜給他們一塊封地。龍犬每日上山打獵,辛勤耕作,和二公主養(yǎng)育了七個兒子。一日,龍犬在陡峭的山路上不慎被山羊頂下懸崖,跌在梓木樹上身亡。二公主含辛茹苦帶大七個兒子,告訴兒子們父親遇難的詳情。兒子們上山找到山羊,砍下羊角,挖出羊眼作鼓釘,剝下羊皮,鑿空梓木,繃在梓木上做成了長鼓。他們打起了長鼓,跳起了羊角舞,歡慶為父報仇還了心愿。此后,每年龍犬的子孫后代都在特定的日子敲起長鼓,跳起羊角舞來祭祀祖先,祈求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吉祥平安。
自從我國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就積極采取措施,挖掘、收集整理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項目,尋求在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的傳承與保護的策略。2010年,羊角舞成為自治區(qū)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這對豐富瑤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和對羊角舞這項民間文娛活動的保護都有積極的意義,也使得這個在搶花炮節(jié)里唱配角的傳統(tǒng)項目受到更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