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霞 平峰 劉曉紅
紅棗片是采用優(yōu)質紅棗、蘋果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麥芽糖漿、檸檬酸等輔料,經過清洗、預煮、打漿、調配、濃縮、成型、干燥、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均勻片狀干態(tài)棗制品。
1紅棗片的制作工藝
輔料處理
↓
原料選擇與處理→清洗→預煮→打漿→調配→濃縮→冷卻→攤片→烘炕→揭片→切片→包裝。
2各工藝關鍵點
2.1原料選擇與處理
制作棗片的主要原料是紅棗、蘋果。紅棗要求成熟度好,無蟲蛀,無霉爛變質(圖1);蘋果要選擇淀粉含量低的品種,這樣做出的紅棗片透明度好,韌性強,口感勁道,常選用的品種有紅富士(圖2)。蘋果要剔除腐爛變質的部分,去除果柄。
2.2清洗
將稱量好的原料采用洗果機清洗,清洗兩遍,洗去原料表面的塵土、泥沙雜質等。紅棗、蘋果分開清洗,清洗方式相同。
2.3預煮
紅棗、蘋果預煮的時間不同,要分開預煮,可在夾層鍋中進行,也可采用真空預煮機預煮,前者煮的時間要長一些,紅棗一般要1~2小時,煮蘋果的時間要短一些,手捏原料易于破碎即可,夾層鍋預煮生產效率較低,設備成本也低;在真空預煮機中預煮生產效率高,設備成本也高,清洗干凈的原料經提升機進入預煮機內,打開預煮機送水閥門加適量的水,然后打開送氣閥門,在0.25~0.35兆帕壓力下紅棗煮40分鐘左右,蘋果煮25分鐘左右即可,如達不到要求要延長預煮時間。2.4打漿
預煮結束后開始打漿,打開預煮機下端閥門,閥門處有遮擋網,使煮原料的水流出,打開提升機、打漿機,提升機將原料送入打漿機中,果皮、核等殘渣從出渣口排出,為使?jié){料更細膩,漿料從打漿機出料口流出后通過傳送裝置進入膠體磨,此時啟動膠體磨,原料從膠體磨出口流出后進入原料暫存罐,蘋果漿和紅棗漿分開存放備用。膠體磨不能空轉,否則會縮短膠體磨使用壽命。如果上一道工藝采用夾層鍋預煮,需要人工把原料撈出進行打漿。
2.5輔料處理
將稱量好的白砂糖、麥芽糖漿、檸檬酸等各種輔料加入夾層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后開始加熱至輔料完全溶化,加熱過程中要不斷攪拌,防止局部過熱焦糊。
2.6調配
把紅棗漿、蘋果漿及處理好的輔料按比例抽進暫存罐中,攪拌8~10分鐘,使各種配料完全攪拌均勻,置暫存罐中備用。
2.7濃縮
打開蒸汽閥送氣加熱,使物料在壓力為0.3兆帕左右的條件下濃縮一段時間,濃縮時間與物料量及氣壓都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氣壓不穩(wěn)定,可根據(jù)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濃縮時間。當物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時,最適宜生產需求,要停止?jié)饪s。
2.8冷卻
濃縮結束后,將物料抽到冷卻罐中,打開冷凝水開關,開啟攪拌器攪拌,一般需冷卻2~3小時,當溫度降至40℃左右時即可停止冷卻,物料存放在冷卻罐中備用。
2.9攤片
采用攤片機進行攤片,將物料抽至攤片機貯料槽中,把鋼化玻璃放置在攤片機上,打開貯料槽下端出料口,物流流至鋼化玻璃的貯料框內,開啟刮板裝置,將物料刮平,一般物料厚度3毫米左右。要求片厚均勻一致,表面平滑。為便于生產操作,鋼化玻璃長一般為60~70厘米,寬為40~50厘米,制作出的棗片長、寬均比鋼化玻璃尺寸小3厘米左右。
2.10烘炕
將攤好物料的鋼化玻璃放到置物架上,當置物架裝滿后移至烘房中,在烘房內采用熱風進行烘干,烘烤溫度控制在55~60℃,一般需要烘烤18~24小時。烘烤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烘烤溫度,溫度過高時,會出現(xiàn)物料表面失水過快干結,內部水分排出很慢,棗片含水量不均勻;烘烤溫度過低時,會造成烘烤時間延長,生產效率低:因此要控制好烘烤溫度。當烘烤結束時,用手按壓棗片,會感覺到棗片有彈性,軟硬適度,不粘手。等烘烤結束后,關閉蒸汽閥停止加熱,同時關閉風機,然后打開烘房門,自然降溫。
2.11揭片
揭片是指把棗片從鋼化玻璃上揭下來的過程。等棗片溫度降至40~45℃時,立即出烘房揭片,此時揭片效果最好。高于此溫度時,棗片容易揭爛;低于此溫度時,棗片粘到鋼化玻璃下不容易揭下來,也容易揭爛,使廢品率增加:因此控制好揭片溫度是提高成品率的關鍵。先用鏟刀將棗片邊緣鏟起,用手拉著一邊,把棗片從鋼化玻璃上拉下來,要求用力均勻,防止揭爛。將揭下的棗片放入貯物托盤內。
2.12切片
切片是指把揭下來的棗片切割成規(guī)定規(guī)格大小的過程。采用棗片切片機切片,切片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有毛邊、斜邊等不符合要求的棗片。如出現(xiàn)毛邊,應及時清洗切片機切刀,出現(xiàn)斜邊應及時調整切片機。切出的棗片要求邊緣整齊,大小一致,形似口香糖(圖3)。
2.13包裝
把切好的棗片采用自動包片機進行包裝,然后裝入盒中,打印上生產日期。
采用上述工藝制作的棗片酸甜可口,可以長時間保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如果喜歡其他口味的,可在輔料中添加不同口味的香精,如橘子味、芒果味、草莓味、菠蘿味、藍莓味等,制作成的棗片就有了不同的口味,果味棗片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