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魯民
西晉文學(xué)家張翰,被齊王司馬冏征召為東曹掾,離開江南家鄉(xiāng),到北地洛陽做官。時光荏苒,不覺到了秋天。但見秋風(fēng)乍起,木葉飄零,他突然思念起家鄉(xiāng)菰菜湯、鱸魚片的美味來,不由感慨地說 :“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意思是說,人生最珍貴的是稱心如意,怎么能為了做官而奔走千里去求取名譽地位呢!于是,毅然離官去爵,備好車馬,趕回吳地去了。巧的是,沒過多久,齊王司馬冏起事失敗被誅殺,連累了一大批人,辭官的張翰恰躲過一劫。李白《秋下荊門》贊曰:“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p>
一千多年后的年羹堯也說過這樣的話。與雍正皇帝鬧翻了的年羹堯,一天被連降十八級,從八面威風(fēng)的川陜總督被貶為杭州城掃地的老兵。到了這個時候,他終于明白,以前那些富貴榮華都是過眼煙云,費那么大勁撈到的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說沒就沒了。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此而爭得你死我活呢?說到底“人生貴適意”啊。可是,這個道理他明白得有些晚,想急流勇退也沒機會了,最后還是被雍正帝削官奪爵,賜令自盡。
人生貴適意,就是要盡量活得稱心如意,干自己喜歡的事,讀自己喜歡的書,與讓自己高興的人在一起,過適合自己的生活,不為他人所左右,不為名利地位所羈絆,也不理睬別人的指指點點。達爾文打小就喜歡與蟲蟲草草打交道,對父親安排的神父職業(yè)毫無興趣。經(jīng)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成功發(fā)現(xiàn)進化論,成了偉大的科學(xué)家;愛德華八世,為了追求適意的愛侶,連王位都不要了,被人們譽為“不愛江山愛美人”。他們都是追求適意人生的范例。
適意,未必要錦衣玉食、鮮花烹油,當(dāng)基本生活條件滿足后,吃吃喝喝就很難再帶來更大樂趣。對顏回來說,跟著老師探尋真理、研究學(xué)問就是最適意的生活,而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對希臘哲學(xué)家第歐根尼而言,棲身于羅馬街頭一只大木桶中就是適意生活,因而,當(dāng)亞歷山大皇帝來看他并打算給他提供幫助時,其回答是:“那就請讓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碑?dāng)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畢竟,沒有起碼的生活保障,也很難談生活適意。
人各有志,適意人生的內(nèi)容也差別很大。有的人只有高官厚祿、居于廟堂才適意;有的人則適意于縱情山野、浪跡江湖,就像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甘愿在富春江畔釣魚的嚴子陵。有的人要當(dāng)上九五之尊才覺人生適意,如覬覦皇位的權(quán)臣桓溫,只覺君臨天下、一言九鼎,才叫威風(fēng);而有人偏覺做皇帝遠不如木匠適意,如明熹宗朱由校,不上早朝、不批奏折,“凡自操斧鋸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甚是得意!
人生貴適意,說說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真正能做到人生適意者很少,所以更顯其珍貴難得。因為要想追求適意人生,是有代價的。想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就得犧牲編制內(nèi)的安全與穩(wěn)定 ;想舒舒服服,安安逸逸,就得斷了腰纏萬貫的念頭。選擇了“睡覺睡到自然醒”的適意,就不可能得到“數(shù)錢數(shù)到手指疼”的豪橫。有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瀟灑,就不會有人給你發(fā)工資、獎金。要追求“詩與遠方”的浪漫,就沒有升官發(fā)財?shù)膶嵒?。在選擇人生之路時,一定要把這些問題都想想清楚。
人生適意都是相對的。誰都不可能事事適意,時時適意,總有別別扭扭的時候,總免不了要做些違心的事,這都無礙大局。如果真下決心要追求適意人生,那就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看輕壇壇罐罐,沖破名韁利鎖,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