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潢川縣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信陽 465150)
細菌性陰道炎為女性常見生殖器感染疾病,由細菌感染、陰道菌群失衡、有益菌驟然減少所致,以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灼燒瘙癢、白帶有魚腥臭味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細菌性陰道炎發(fā)生率約為1%[1-2]。若未得到及時控制可加重宮頸炎癥,甚至可引發(fā)慢性盆腔炎、子宮內(nèi)膜炎等,繼而損害女性生殖系統(tǒng),誘發(fā)不孕,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3]。抗生素為治療細菌性陰道炎的主要藥物,但抗菌藥物的濫用使耐藥菌數(shù)量逐漸增多,導致治療難度增加[4]。因此,了解細菌性陰道炎患者菌株分布、耐藥性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高感染控制效果尤為重要。本研究對細菌性陰道炎患者進行陰道分泌物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潢川縣人民醫(yī)院就診的365例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年齡29~68歲,平均(40.25±8.76)歲;未婚73例,已婚292例;病程5個月~4 a,平均(2.23±0.78)a;臨床癥狀為白帶異常227例,尿頻尿急312例,外陰瘙癢328例。對送檢陰道分泌物進行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陰道分泌物增加,呈勻質(zhì)、白色、稀薄,嚴重感染時可見膿性分泌物;②存在不同程度陰道灼熱、瘙癢、陰部墜脹感,甚至刺痛感表現(xiàn);③白帶鏡檢可見陽性線索細胞,陰道分泌物胺臭味試驗陽性;④陰道分泌物pH>4.5;⑤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采集陰道分泌物前1 d有性生活、藥物陰道灌洗、盆浴史;②采集陰道分泌物前1周內(nèi)有抗生素、磺胺類藥物應用史;③精神疾病、惡性腫瘤、神經(jīng)疾病、嚴重器官病變、免疫系統(tǒng)疾病、傳染性??;④處于月經(jīng)期、妊娠期、哺乳期。
1.3 儀器與試劑抗菌藥物紙片、M-H瓊脂、哥倫比亞血瓊脂(英國Oxoid公司);HF90/HF240 CO2培養(yǎng)箱(上海力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腸球菌ATCC2921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及35218、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湖北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1.4 檢查方法采集患者陰道分泌物標本,采用K-B法進行藥敏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和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判斷結果。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紅霉素、青霉素、磷霉素、利福平、氨芐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寧、萬古霉素、頭孢呋辛、頭孢唑啉、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復方新諾明、慶大霉素、氨芐西林用于革蘭陽性(G+)菌耐藥性檢查;氨芐西林、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唑林、四環(huán)素、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用于革蘭陰性(G-)菌耐藥性檢查。
1.5 觀察指標(1)病原菌構成比。(2)主要G+球菌耐藥率。(3)主要G-菌耐藥率。
2.1 細菌分布共分離獲得致病菌386株,其中G+菌245株,占63.47%(245/386)。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goci,CNS)101株,占41.22%;金黃色葡萄球菌89株,占36.33%;屎腸球菌47株,占19.18%;B群鏈球菌8株,占3.27%。G-菌141株,占36.53%(141/386);大腸埃希菌80株,占56.74%;肺炎克雷伯菌55株,占39.01%;陰溝腸桿菌5株,占3.55%;其他菌種1株,占0.71%。89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檢出率為47.19%(42/89);101株CNS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Staphylococcus,MRCNS)檢出率為35.64%(36/101);大腸埃希菌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陽性菌株檢出率為23.75%(19/80);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陽性菌株檢出率為23.64%(13/55)。
2.2 主要G+球菌耐藥率CNS、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青霉素耐藥率較高,對磷霉素、利福平、替考拉寧、萬古霉素耐藥率較低。見表1。
表1 主要G+球菌耐藥率[n(%)]
2.3 主要G-球菌耐藥率ESBLs陽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多藥耐藥,ESBLs陰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對多數(shù)抗菌藥物較敏感。見表2。
表2 主要G-菌耐藥率[n(%)]
細菌性陰道炎是由陰道加特納菌、厭氧菌引發(fā)的混合感染[5]。陰道內(nèi)分布多種病原體,正常狀態(tài)下陰道微生物群呈平衡狀態(tài),若這種狀態(tài)受到破壞可誘發(fā)陰道炎[6]。目前常見的陰道炎類型包括真菌性、滴蟲性和細菌性,其中尤以細菌性更為常見?,F(xiàn)階段常以抗菌藥物治療,但隨抗菌藥物應用頻次、種類增加,病原菌抗藥性不斷升高并日趨復雜[7]。因此,盡早明確細菌性陰道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藥性對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365例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共分離病原菌386株,以G+球菌為主,主要病原菌檢出率依次為CNS、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與陳平[8]研究一致。其原因可能為這些細菌易寄生于女性陰道。CNS為機體正常菌群(前尿道表皮),局部防御功能損傷可分泌大量糖皮質(zhì)性物質(zhì),抑制吞噬功能及免疫應答,使之上行至后尿道,誘發(fā)感染,故CNS為女性陰道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日益嚴重,MSSA感染日益增加,進而使細菌性陰道炎治療難度增加[9]。
本研究中,CNS、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青霉素耐藥率較高,不再作為經(jīng)驗治療首選藥物;對磷霉素、利福平、替考拉寧、萬古霉素耐藥率較低,故可作為治療首選藥物。MRSA多藥耐藥性、致病性較高,且其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病死率可達75%,故其治療日益受到重視。MRCNS、MRSA對復合制劑(含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耐藥率較低,可作為治療用藥。本研究中,大腸埃希菌ESBLs陽性菌株檢出率為23.75%,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陽性菌株檢出率為23.64%,表現(xiàn)為多藥耐藥,主要與菌株攜帶磺胺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耐藥基因有關,但其對復合制劑(含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耐藥率相對較低,可作為首選用藥[10]。
綜上,細菌性陰道炎致病菌以G+菌為主,耐藥性復雜,分析病原菌耐藥性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