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大石橋市農業(yè)農村事務中心,遼寧 大石橋 115100)
大石橋市地處遼南,種植業(yè)以水稻、玉米、果樹為主,果樹栽植面積近12萬畝。玉米收割后,農民常將玉米秸稈打碎置于田中,待春耕前進行集中焚燒,不僅浪費了資源,也污染了環(huán)境,更成為火災隱患,而山區(qū)果園灌溉條件有限,夏天雨水少的時候,果園常處于干旱狀態(tài)。為了有效實現(xiàn)秸稈的回收利用,通過果園覆蓋解決干旱問題,筆者于2016年開始在大石橋市永安鎮(zhèn)輝莊村果園利用粉碎后的玉米秸稈對果園進行樹下覆蓋試驗,通過三年觀察,秸稈覆蓋優(yōu)勢明顯,覆蓋后果園可實現(xiàn)畝增產10%以上,在沒有灌溉條件、特別是山地果園應用這項技術,既解決了因秸稈焚燒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又積累了大量的有機肥料,改善果園土壤的理化形狀,對果樹的生長與結果極為有利。
秸稈直接覆蓋有利于秸稈內營養(yǎng)成分的保存,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避免土壤板結,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微生物數(shù)量,彌補化肥長期使用缺陷。同時,可控制雜草生長,還可減少化肥施用量,降低投入成本。
實施玉米秸稈覆蓋技術,地表秸稈能有效地遮擋陽光直射地表,減弱地表空氣流動,降低地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地表秸稈能防止大雨對地表直接沖擊,避免水土流失,提高滲水能力,減少地表水徑流,最大程度的蓄積水分。
秸稈焚燒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煙塵和溫室氣體,對秸稈的肥料化利用,可消除環(huán)境污染和重大危險源。
在環(huán)境和安全雙重壓力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焚燒秸稈的政策。農民不能在野外焚燒秸稈,不處理秸稈又會影響次年耕種,所以,秸稈覆蓋為農民解決了秸稈的處理問題,實現(xiàn)了變廢為寶。
玉米收割時直接將秸稈粉碎,春天用專用機械打捆,質量為30~40公斤/捆。也可采用秸稈粉碎機針對不同直徑和長度的秸稈進行粉碎操作,針對性強,效率高。
覆蓋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每株樹下覆一捆,鋪勻。覆蓋厚度20厘米左右。當年即可有90%左右的碎秸稈腐爛。秋季果實采收后,結合果園旋耕翻入土內,以后每隔1~2年覆蓋一次,厚度10厘米左右即可。秸稈行間覆蓋每畝用量1500~2000公斤。沒有條件的果園也可在玉米采收后,直接將秸稈覆蓋于果園行間。秸稈覆蓋后,在秸稈上增施肥,加速其分解速度。
實施秸稈覆蓋可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提高樹體內營養(yǎng)水平,節(jié)水省肥,增強植株抗旱能力。促進樹體生長,減少果園病蟲害的發(fā)生。實現(xiàn)秸稈綜合利用,可有效減少消耗,節(jié)約資源,提高種糧大戶的積極性,增加農機購置和使用,促進農業(yè)生產機械化進程。玉米秸稈覆蓋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可有效避免農民焚燒秸稈,從而減少空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排放量,改善自然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
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宣傳推廣實施玉米秸稈覆蓋技術,幫助農民增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轉變思想觀念,逐步建立種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的良性循環(huán)機制。
采用強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手段,進一步完善秸稈焚燒管控措施,普及相關法律常識及政策制度,讓農民自覺實施秸稈覆蓋利用,鼓勵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
繼續(xù)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對開展保護性耕作和購買相關農機具的農戶給予補貼,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加強培訓,通過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