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職業(yè)中專 孫景紅 卜園園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在現(xiàn)階段的中專院校開展教育工作,教師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情況,同時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情況。因此,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就成為教師思考的關鍵問題。而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帶動了教學形式的變革,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使得當前教育環(huán)境向信息化和智能化靠近。所以,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找準德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點,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視域下的有效德育教學。
網絡資源的發(fā)展促進了數字技術的生成,使得海量的視頻能被儲存在網絡空間中,成為教師開展教學的資源。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以及對愛國主義的宣傳,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影視資源,無不彰顯著我國的國力雄厚、社會和諧等。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將這些影片展示給學生,能夠促進德育教學直觀情境的構建,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影視資源中,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文化品格,從而生成高尚愛國品格。
例如,《舌尖上的中國》是由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有關美食類的紀錄片,其中主要圍繞中國人對美食的美好追求,以具體的人物故事講述各地的美食生態(tài)等。在課堂中,教師將該影片的片段播放給學生,促進課堂直觀情境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在對影片中的內容進行分析中,感受到我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彩,從而更加熱愛本民族的文化,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同時,《舌尖上的中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給學生播放該影片,也能夠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去感受日常生活中滲透的民族文化,從而將愛國的行為和精神放在日常生活中,堅定不移地擁護自己的國家。
顯而易見,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德育教學時,教師利用影音片段構建直觀的課堂情境,能提高德育教學的效果。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在對中專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制作簡單的網頁,將德育教學的內容置于網頁當中,使學生在網頁瀏覽時學習相關德育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同時,網頁具有交流的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評論區(qū)”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讓教師及時獲得德育教學的反饋以及學生對相應道德品質的想法,從而展開更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活動。
例如,在以“無私奉獻”為主題的德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網頁的制作,構建德育教學的平臺。在網頁當中,不僅包含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歷史英雄人物事跡介紹,還有發(fā)生在學生身邊展現(xiàn)無私奉獻精神的故事。學生在瀏覽網頁,能夠認識到無私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從而提高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認識。隨后,學生也可以在網頁的底端,抒發(fā)自己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認識,以及對自己的期望等內容,促進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
不難看出,在學生道德品質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構建,豐富學生學習的渠道,促進學生高尚品格的生成。
微課是微型視頻課程的簡稱,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教師愈發(fā)重視學生的知識生成過程,也強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知識的獲取。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有關品德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自主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品德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意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公德內容的自主學習。在課下,教師將有關社會公德意識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講解,并按照中專學生的德育知識認知特點,將微課的時長控制在15 分鐘左右。隨后,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傳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微課的觀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能夠認識到社會公德意識存在的意義,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等。在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身社會公德意識的形成,落實德育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播放影片、創(chuàng)建平臺以及制作微課等形式,都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格。但是,教師也應當意識到真正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德育教學進行整合,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不是在一次應用中就可以實現(xiàn)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教師也應當持續(xù)探索互聯(lián)網與品德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并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應用,從而構建完整的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體系,完善德育教學體系,逐步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