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龍
(遼寧省現代農業(yè)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遼寧 沈陽110000)
番茄又名西紅柿,是我國主要蔬菜之一,深受百姓青睞。近年來,我國東北、華北地區(qū)日光溫室不斷增加,設施番茄面積連年擴大。通過利用大棚開展優(yōu)質番茄生產試驗栽培,生產出無污染的優(yōu)質番茄。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生產環(huán)境對番茄至關重要。一是生產基地達到無污染的標準,即大棚內土壤、空氣、水中的有害物質含量低于國家規(guī)定標準;二是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利用自然生物資源取代化學防治措施,降低化肥、農藥消耗,減少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將農業(yè)防治、生態(tài)防治和生物防治放在綜合防治的首位,建立綠色有機的生產環(huán)境。
2.1 選種及播種。選擇長勢強健、適應性較強、抗病抗旱的品種。種子需經過浸種或藥劑處理,可在晴天曬種2~3d,或用50% 的多菌靈浸泡,用濕潤布包好,進行催芽,當“露白”種子達到一半時即可播種。用營養(yǎng)土做苗床,把催芽“露白”的種子撒于床面,苗床應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塊,以防雨水淹苗。
2.2 苗床管理。出苗溫度范圍保持在25℃~30℃,子葉伸展后床溫20℃~25℃,當苗出齊后,進行通風煉苗。注意防病治蟲,培育無病壯苗。
2.3 定植和施肥。移栽定植時南北向筑畦,每畝2500~2800株左右。番茄結果期長,必須施足底肥,施肥時注意有機肥和微肥結合翻地深施,復合肥淺施。
2.4 田間管理。定植后澆完定植水,及早中耕松土,第一穗果坐住之前“蹲苗”以促根系下扎。第一穗果核桃大時,結束“蹲苗”并結合澆水沖施硝酸鉀復合肥。在每一序花開花時進行吊蔓,第一側枝有二穗果出現時打頂,根據植株長勢培養(yǎng)側枝個數。在選留側枝的同時要及時摘去老蔓下部的老葉,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養(yǎng)分消耗。
番茄生產過程中較易發(fā)生病蟲害,設施棚中高溫高濕病蟲害發(fā)生尤為嚴重。為保證番茄質量,在生產中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應堅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yè)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
番茄生產過程中,影響其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應在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一是生產地的水、氣、土中的有害物質含量低于國家允許的標準;二是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病品種;三是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灌溉、通風、整枝等農事操作;四是科學防治病蟲害,優(yōu)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態(tài)防治,減少農藥污染。從而實現優(yōu)質高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