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黃橋中學 丁華娟
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 筆者在本文針對高中地理教學的獨特性,結合LICC 課程性質觀察方式,對大氣的受熱過程進行簡單分析,希望能為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借鑒。
LICC 課堂觀察教學是基于學生、教師、課程和教學內容等多個教學維度,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方式。 LICC 觀察教學要從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評價、教學資源等多個方面展開。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涵,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教師可以確定教學目標。1. 根據(jù)對溫度的了解,借助教學案例中泰州2016 年的氣溫和日出日落表,讓學生了解大氣圈和天氣、氣候,并讓學生了解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其熱量來源。2.結合地理知識,分析地球和月球的受熱圖,并解釋日出時和正午的溫差。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其了解大氣受熱原理,養(yǎng)成地理思維和科學思維。
在保證有好的教學資源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環(huán)境,因材施教,讓學生借助地理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 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讓學生熟悉周期性的日變化和氣溫變化,自主研究溫度變化與日出日落的關系,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當承擔起教學監(jiān)督管理和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任務。 對此,教師也應當根據(jù)課程標準,選擇性地開發(fā)教學資源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任務要求,幫助學生掌握更為科學化和實踐化的內容。 在本課中,教材明確介紹了太陽短波輻射和地面長波輻射的關系,但沒有提及大氣輻射的內容。 對此,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特點,創(chuàng)新性地改變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底層大氣層熱量來源和溫度變化規(guī)律,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最高氣溫沒有出現(xiàn)在正午,而午夜沒有最低氣溫。 適當情況下,還可以借助一些古詩詞,如“霜葉紅于二月花”“山明水凈夜來霜”等,幫助學生理解霜的形成和天氣之間的關聯(lián)性,加深學生對大氣受熱原理的理解。
實際上,死記硬背、“填鴨式”教學并不是當代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 讓學生積極參與學術探究,提升自我動手能力,加強小組合作和交流溝通,才是拓展學生學習途徑的有效方法。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安排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性的教學任務,這有利于引導學生提升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樂觀學習的態(tài)度。
針對教學內容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自主繪圖且實現(xiàn)探究性教學任務。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場景,結合一些卡通人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地理教學也可以和歷史、語文教學相結合。 結合語文學科中的《兩小兒辯日》內容,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場景,讓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去描繪各個場景,且能夠借助一些畫面解釋地理問題。 針對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學習好奇心,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當?shù)貧鉁亍夂蜃兓瘓D,并分析氣溫變化和氣候差異的原因。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各項能力進行綜合化分析。 多元化教學評價也是LICC 觀察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實際上,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包括評價學生資料收集、分析、處理和內化的能力等。 筆者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對多元化教學評價進行分析。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時,建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各項教學任務完成進度、質量進行綜合考評,不僅要評價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更需要加強對其語言組織、地理思維的分析。 結合大氣受熱和維度關系,教師應當讓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理解程度,繪制大氣受熱削弱差異圖,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LICC 課程觀察結合了教師、學生學習、課程質量和課程文化等多個內容。 筆者結合LICC 關注重點,對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學實施、評價和教學資源等多個教學角度進行了觀察,并結合大氣受熱過程,進行了教學分析,希望能夠幫助高中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目標,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地理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