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 沈玲玲
語文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既是基礎,又是重要的學科。寫作作為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內(nèi)容,逐步成為學生心頭的一塊“心病”。在實踐調(diào)查中,多數(shù)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甚至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對作文教學策略進行了細致分析。
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上,如果教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不僅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師需要結(jié)合班級實際情況采取更加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為學生打造出真正高水準的作文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情境成為學生寫作的根基,從而擴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靈感。
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文章選取了風、雨、鳥叫、蟲鳴這四個角度展開描述。對此,教師可以展開一個隨堂小練筆,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寫一寫大自然中其他的聲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這一練筆,教師可以從兩個角度引導學生:其一,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虛擬的大自然情境。如,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搜集音頻,將溪水的潺潺聲、落葉的沙沙聲、動物的聲音等進行課堂播放,讓學生閉目想象,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其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進入森林公園,感受大自然的真實環(huán)境,體會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聆聽大自然中的“呼吸”。此時,學生會產(chǎn)生真實的感受,自然會寫出更加靈動的文字。無論是虛擬還是真實的情境,都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心靈觸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具有積極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本該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而不只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為了改變學生對寫作的認知偏見,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寫作的快樂與自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寫作,才會在寫的過程中提高作文水平。
根據(jù)實踐調(diào)查,很多小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是因為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更不知道應該如何組織材料,寫出一篇優(yōu)質(zhì)的作文。正是這種不確定、不清楚,讓學生在寫作道路上越來越迷茫。換言之,真正阻礙學生的并非興趣,而是寫作思路的不清晰。由此可見,解決寫作難題的關鍵就在于突破這一瓶頸。但是,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呢?我認為,在學生寫作以前,教師不妨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理清自我的寫作思路。
例如,習作“這兒真美”,其教學目標是:(1)觀察一處景物,圍繞一個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順序描寫下來;(2)學會運用本單元學到的寫作方法,如先總述后分述的方法把這個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寫清楚,寫具體。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由于“暑假生活”是這一單元口語交際的訓練內(nèi)容,在學生參與訓練的過程中必然會提到很多旅游景點,由此就順利過渡到本單元的習作上。在學生暢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掌握了寫作思路,降低了后續(xù)作文的難度。
在開展寫作活動時,如果學生不愿意寫作、不喜歡寫作,教師先別勉強學生。而是應該和學生進行積極互動,通過語言交流的方式降低學生對寫作的抵觸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情感表達是小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難點,更是重點。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地表達自我的情感、思想,教師需要適當?shù)芈?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寫作作為一種藝術活動,同樣不可能脫離生活的范疇。而且,對小學生而言,生活是他們一切經(jīng)驗的來源,更是寫作的源泉。如果教師不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要么“不接地氣”,要么“脫離生活”,缺乏真實性。而真實性,恰恰是情感表達的基點。如果沒有真實情感的融入,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不會得到質(zhì)的突破。
例如,在習作“續(xù)寫故事”的訓練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為學生簡單帶過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教師需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趣的、難忘的、美好的、感人的故事,故事發(fā)生的對象可以是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之間……總之,不限對象、不限性質(zhì),但是必須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事情,不能瞎編亂造。在激活學生的情感以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歷。為學生提供一個差不多的故事藍本,鼓勵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為故事繼續(xù)續(xù)寫下去,必須融入自己的情感。比如,教師給出的故事藍本是:“下課了,同學們都跑到王蘭和曉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學問:“你們的生日是怎么過的?”王蘭開心地說:“我上個星期過生日,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很大的蛋糕?!睍悦饕矒屩f:“我也是呢,全家人一起給我慶祝生日?!眲|問:“李欣的生日到了嗎?”李欣聽了劉東的話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竟然紅了眼圈……這個藍本以學生都有的經(jīng)歷“過生日”為基點,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還能讓學生有話可說,從而保障了訓練成效。
情感表達是作文教學的重點,更是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同時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前提,如果沒有大量閱讀,學生很難寫出有內(nèi)容、有質(zhì)感的文章。在小學生習作過程中,素材匱乏是一個最常見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借助文本對學生開展仿寫練習,為學生擴充素材庫,確保學生寫作如魚得水。但是,隨之產(chǎn)生的問題是,如何提高仿寫的訓練成效呢?我認為,教師必須認真研究語文教材,對教材中的文章合理利用,讓學生掌握選材的方法,從而避免學生出現(xiàn)類似的尷尬境地。
例如,在教學《觀潮》以后,教師可以將這篇文本作為學生模仿的素材。之所以選擇這篇課文,原因有二:其一,《觀潮》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文章,而寫景文章是小學寫作的重點,因此本身具有模仿的價值;其二,《觀潮》這篇文章采取了時間順序進行描寫,讓文章更加具有邏輯性,值得學生學習。在明確了素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nèi)容,回憶作者在描寫錢塘江大潮時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寫作順序。在明確了這一步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jié)合《觀潮》的寫作順序,寫一寫生活中其他自然現(xiàn)象,如淋雨的滋味,身處霧中的感受,數(shù)數(shù)彩虹的顏色等。在明確了寫作思路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按照文章劃分的部分進行仿寫,重點是寫出順序、寫出情感、寫出文采。在整個仿寫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很多好詞佳句,還鍛煉了自我的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教給學生選材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從語言、描寫手法、結(jié)構(gòu)等層面選擇模仿素材,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仿寫是一個快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生搬硬套,而是讓學生學會文章的思路、修辭、寫法,這樣的仿寫才更高級。
總之,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同時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開展仿寫訓練,讓學生的寫作更加游刃有余,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出真正有水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