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
摘 要:當代世界在全球治理與國際法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法律也正在實現(xiàn)全球化。一些國際法開始被一些國家承認接受或者部分承認接受,而一些地方法或者國內法通過各種途徑逐漸地被其他國家所承認或者接受,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法律。因此為了中國法律能夠融入到法律全球化的大勢,要不斷地完善中國法律的翻譯質量,尤其是對于中國特有法律術語的翻譯,本文正是基于此從原型理論視角出發(fā)對于中國特有法律術語的翻譯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原型理論;特有法律術語;英譯策略研究
一.原型理論的概念
原型理論是認知科學中的一種模式,它對于事物的描述更加的核心關鍵,強調學習者可以達到熟練的認知效果。原型理論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對于亞里士多德認知邏輯中存在的必要以及相關的充分條件進行了甄別,繼承了其中科學正確的部分,對于一些不適合的條件則徹底摒棄。原型理論的關鍵部分在于它不支持學習者將事物單純的用固定的基礎概念來概括形容,而是鼓勵學習者對于事物的概念進行適當?shù)耐庋?,在對于事物原型的認識的基礎上,去概括相關的概念。這里所提到的原型被重新認識心理學家——ROSH定義為一個物體,更加具體說明是認知學習的刺激物,原型對于學習者在之后的認知范疇內是最為關鍵的,它決定了認知的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深度。
原型的概念決定了它不是有個性化事物組成的,它更像是一個集合,能過將許多事物通過某個聯(lián)系整合在一起,在認知的過程中實現(xiàn)廣度的擴展。認知視野的擴展有利于學習者更加全面詳細的了解事物。
將原型理論引入到翻譯當中,可以幫助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不只局限在小范圍內,而是對于翻譯本體提高認識,從而不斷地擴展我們在進行翻譯研究工作時候的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全面的看待翻譯內容,打破常規(guī),為翻譯的研究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方法。
二.中國特有的法律術語
2.1法律術語的概念與特征。法律術語是法律當中的專門用語,法律術語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向人們傳達相關法律概念的用語,它從法律的專業(yè)角度對于人們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對各種法律現(xiàn)象進行定義,這種定義具有法律的權威性。因而大部分的是用來形容法律專業(yè)領域的事件的用語,對于法律專業(yè)的人而言,每一個人都必須掌握這些專業(yè)術語,這是從事法律專業(yè)的基礎。由于法律術語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所以法律專業(yè)之外的人不會理解那么多,法律術語中的法律用詞具有非常強的專業(yè)性,在詞義表達上也具有非常強的專業(yè)性與排他性,避免對于事件的解讀發(fā)生分歧。這就是法律不屬于作為法律領域專業(yè)語言與其他語言的關鍵區(qū)別。
2.2 中國特有的法律術語中。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的產(chǎn)物,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所有的因素又是在經(jīng)濟因素的決定作用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因此受經(jīng)濟制度的影響,各個國家之間的法律制度都不盡相同。目前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可以根據(jù)源流以及歷史傳統(tǒng)可以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別:首先,兩者的淵源不同,最主要的是判例是否可以作為法律的正式淵源;其次是法律的分類方法不同,大陸法系分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為普通法和衡平法;除此之外,法典的編纂方式也不同,大陸法系采用統(tǒng)一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則沒有統(tǒng)一的法典;最后一點則是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大陸法系國家奉行職權主義,英美法系奉行當事人主義。
由此可見,國家之間在法律術語方面存在非常大的不同。本文就中國特有的法律術語進行了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在法律語言翻譯中要非常注意文化缺省。中國在法律術語中有非常屬于中國的特有法律術語,這種的例子有非常多,就比如勞動教養(yǎng)。勞動教養(yǎng)是指對于那些已經(jīng)違法但是還沒有達到刑罰處罰的相關人員進行相關的強制性勞動教養(yǎng)的行政措施。鼓勞動教養(yǎng)可以簡稱為勞教,即勞動、教育的意思。
因此,在進行法律翻譯時候必須要注意對于中國特有的法律術語從原型理論角度出發(fā)進行翻譯。
三.從原型理論翻譯中國特有的法律術語
法是中國法制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法律詞匯,其含義隨著法治社會的發(fā)展、隨著生活水平的發(fā)展不斷變化著。在當今經(jīng)濟全球化,各國之間多方面頻繁的溝通交流與交易,對于法律術語的正確翻譯顯得尤為重要。
在個過程中正如我們在論文的第一章所提出的一樣,原型是整個范疇最關鍵最核心的成員,對于法而言,這個原型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不到實物,因為它是從識別模型中經(jīng)過反復的推敲完善而抽象出來的。原型理論可以說使得法律術語變得更加容易接受,原型理論知道人們先去感知,用心去感知認知對象,去理解認知對象,通過整合與深化,再將對原型的理解系統(tǒng)地輸出出來,從而達到了認知目標。因而早安原型理論下去翻譯中國特有的法律術語就要先驅感知與理解法律術語。
基于原型理論的翻譯可以為中國特有法律術語的翻譯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在這個視角下,翻譯變得更加的通俗易懂,從而達到中國法律術語的流暢翻譯。首先對法律術語進行原型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掘法律術語的特征進行概括、理解與總結。而傳統(tǒng)的范疇理論指導的法律術語分析,制約了人們分析信息和知道翻譯實踐的能力。
"法"字寫作"灋",最早出現(xiàn)于西周金文。從詞源上看,漢字"法"確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義?!盀灐边@個字可以看做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氵、廌、去。在詞源學角度,“氵”代表著水,古代人心中水是平坦的,代表著法是公平的,我們也經(jīng)常會說一碗水端平。廌是古代神話中的神獸獬豸,這種神獸性中正、辨是非,在深化中,廌具有區(qū)分罪與非罪的能力,根據(jù)古書記載:“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意思是獬豸面對不正確的事情會作出觸的選擇,面對正義的事情則會作出不觸的不觸的選擇。去則代表著對于不正確事情的懲罰。
在西方,法的英文是Law,其拉丁文是jux、lex,其德文是recht和gesetz其法文是droit、loi。其含義都遠遠超過中國古代的法,西方詞源下的法還包括了權利、自由、正義與公平等含義。
因此在詞源角度而言,用Law來翻譯“法”,其所表達的內涵是遠遠超過“法”的范圍的,但是這種超過不會限制“法”的表達,相反它大大豐富了“法”的內涵,這是一種翻譯后的升華,Law就可以作為中國特有法律術語法在原型理論下的翻譯,對于法賦予了現(xiàn)代的意義,將自由平等完美融入到法中,使人們想起法就可以想到公平自由。
法的真正意義上的原型其實是無法直接獲得的,但是這不能阻擋我們所有的譯者對于發(fā)的翻譯,在真正的原型上,我們無法觸摸,那譯者們就可以在詞源意義上去進行感知與升華,從而進行翻譯。
四.結論
原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去感知翻譯對象,對翻譯對象進行整合能夠實現(xiàn)翻譯的更加貼切。由于法律淵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中國特有法律術語的翻譯就更加要有原型理論角度出發(fā),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法,在漢語中,法的意思并不包含正義自由等內容,它更多傾向于對于有罪無罪或者事件是否公平進行判斷。在翻譯時Law的含義更加廣泛,包含自由、平等、正義等,這是對中國特有法的概念進行了翻譯擴充,法的概念就更加完善,突顯了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于法治建設的努力與信念。這一點是所有譯者都應該努力研究提升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劉珊珊. 原型理論視角下的商務英語隱喻語塊翻譯[D].寧波大學,2015.
[2] 王丹宇.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的英漢句式翻譯[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6):47-48.
[3] 崔中良.原型理論視角下的明喻意象翻譯策略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29(09):94-97.
[4] 蔡新樂.中華思想視角下的翻譯理論初探——兼論西方“原型”翻譯思想[J].中國翻譯,2013,34(01):5-11+126.
[5] 金勝昔,王丹.從原型理論視角看廣告英語的翻譯[J].長春大學學報,2006(05):30-32+52.
湖南科技學院科學研究項目:原型理論視角下中國特有法律術語的英譯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7XKY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