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你愛吃湯團還是餃子?
分界
我們國家分四大地理區(qū),人們愛拿來比較的是南北地區(qū)。
南北怎么分界?一句話:秦嶺—淮河分南北。
要為秦嶺說句公道話,它才是分界主角。它像一堵高大的墻,擋住冬季的冷空氣,不讓它們南下閑逛;也讓夏季的風,不能暢快地撲向北方,這才有了南北氣候的差別。
至于淮河,作為分界的“線”,也算掛了名,但它只是個路人甲的角色。
氣候
南方人、北方人的不同,有人認為是氣候造成的。
他們舉例:南方多雨,所以南方人額頭高,眉骨突起,眼眶凹陷,睫毛較長—— 全套的眼睛防雨 “設備” ;北方風大,平原、戈壁一望無際,沙子隨風飄,所以北方人眼睛細長—— 讓風沙“過目不入”。
還有一個科學實驗。
南方多種水稻,左鄰右舍得合作—— 水稻需要灌溉系統(tǒng),挖渠道、從人家田里引水等,一家子沒法搞定。
北方多種小麥,主要靠天降雨。
研究人員找來志愿者,用畫畫等方式對他們進行測試。結論是,生長在水稻地區(qū)的人,考慮集體多一些;生長在小麥地區(qū)的人,考慮個人多一些。
有人質(zhì)疑:志愿者多是沒種過地的學生,而且如今小麥也用灌溉系統(tǒng)。
回答是:祖祖輩輩留下的思考問題方式,不是一下能“剎車”的。
基因
最新研究成果來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不同,是因為基因。
基因很權威,比如“親子鑒定”就靠它啦。
在考古遺址中,科學家獲得了不同時期古人類的基因,發(fā)現(xiàn)很早以前,古北方人有 “山東人”成分,古南方人有“福建人”成分,差異很大。但隨著時間推移,南北開始來來往往,差異縮小了。
這跟歐洲人太不一樣了。
我國古時候北方種的小米、南方種的大米,都是自己培育的,自給自足,沒外人的事兒。
而歐洲人生活靠“游牧”—— 到處找有草的地方放養(yǎng)牲口,不斷有其他游牧人群、有種地本事的外來人群進入。如今歐洲人的基因成分顯示,曾一次次被“大換血”。
所以,我國的南方人、北方人雖然有些不同,但沒差很多。
在你家餐桌上,是不是有湯團也有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