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佳
(廣西柳州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6 )
血液凈化主要應用于器官衰竭及嚴重疾病患者中,此項技術可有效排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保持其機體水電解質平衡,使其內環(huán)境得以穩(wěn)定,進而延長患者生命期限[1]。血液凈化包括血漿置換、血液透析、免疫吸附及血液濾過等,對危重急癥患者應用價值顯著[2]。一般來說ICU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而實施床邊血液凈化則說明病情已然發(fā)展至一定程度,甚至存在病危。護理要求高于其他科室,為此,應給予其良好的護理干預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院將80例床邊血液凈化ICU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舒適護理干預對其應用價值,詳情如下:
選擇人民醫(yī)院接收的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80例作為此次研究代表,患者收取時間為2019年5月-2020年5月。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其實施分組,兩組組名分別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包括21例男性、19例女性,其年齡區(qū)間為39-73歲,(58.76±2.31)歲為其平均年齡,患者病情包括腎衰竭、重度胰腺炎、多項器官衰竭等,患者分別為18例、12例、10例,研究組患者包括23例男性、17例女性,其年齡區(qū)間為38-71歲,(58.81±2.26)歲為其平均年齡,患者病情包括腎衰竭、重度胰腺炎、多項器官衰竭等,患者分別為16例、13例、11例。比較兩組患者基線信息,經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其差異為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比較價值。
將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主要表現(xiàn)為: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對于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所有操作嚴格依照無菌操作標準執(zhí)行,嚴格記錄患者病情,為患者講解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血液凈化重要性及必要性,叮囑其在治療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等。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舒適護理干預,具體表現(xiàn)為:①環(huán)境護理:將室內溫度調至23-25攝氏度,相對濕度控制在40%-60%,定時開窗通風,通風時間應進行相應安排,防止此操作對患者休息產生影響,保證病房安靜性,護理人員除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外,禁止在病房內討論與患者疾病無關話題,更加不可大聲喧嘩,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②皮膚護理:每天定時檢查患者皮膚狀態(tài),患者在血液凈化過程中,患者體位不可改變,需實施制動處理,為此壓瘡形成性較高,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氣墊床,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在翻身過程中,應保證動作輕柔,避免導管脫落,同時,每天使用溫水幫助患者擦拭身體,增加床單更換次數(shù),使患者皮膚保持干燥與整潔,進而促進其舒適度提升;③體溫護理:患者在血液凈化過程中,機體熱量消耗過大,低溫情況頻頻出現(xiàn),為此,應給予患者相應的體溫護理,定時為患者測量體溫,根據(jù)測量結果適當為其增減衣物及被褥,同時,在血液凈化時最大程度減少患者皮膚暴露面積;④導管護理:護理人員以熟練的操作技術對患者實施穿刺,此過程應保證絕對無菌操作,在穿刺過程中,動作盡量做到快、準、柔,使患者疼痛得以降低,同時,可利用語言分散其注意力,完成穿刺后,對導管進行完善固定,避免其出現(xiàn)脫落情況。每天更換敷料,叮囑患者不可進行大幅度活動,密切關注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現(xiàn)滲血、滲液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強化導管維護,對導管給予嚴格消毒,保證導管通暢性,保持導管端口清潔性,完成血液凈化后,利用生理鹽水對管腔進行清理,對各管道進行密切關注,防止其出現(xiàn)折疊、受壓、堵塞等情況;⑤心理護理:ICU患者實施床邊血液凈化說明病情較為嚴重,患者自身及家屬焦慮、恐懼、擔憂等負性情緒較強。為此,護理人員應及時有效與患者進行溝通,為其講解血液凈化相關知識,促進其對血液凈化相關知識認知度,將本院與其病情相似且治療效果優(yōu)異病例為其講解,進而降低其負性情緒,使其治療信心及治療依從性得以提升,為緩解家屬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jù)不同心理實施針對性、個性化心理疏導,告知家屬應給予患者適當鼓勵,并叮囑其親情支持重要性,將關愛與關心充分給予患者,促進其治療信心,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①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其中,患者經過護理后,病情穩(wěn)定,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正常視為顯效;患者經過護理后,病情明顯好轉,生命體征顯著改善視為有效;生命體征及病情無好轉跡象或死亡視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3];②利用本院自制調研問卷對患者舒適度進行評分,問卷總分為100分,80-100分為十分舒適,60-80分為舒適,60分以下為不舒適,舒適度為十分舒適與舒適之和。
此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整理,護理效果及舒適度均采用卡方檢驗,差異為P<0.05證實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研究組經護理后,療效為顯效患者24例(60%),療效為有效患者15例(37.5%),療效為無效患者1例(2.5%),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經護理后,療效為顯效患者15例(37.5%),療效為有效患者18例(45%),療效為無效患者7例(17.5%),總有效率為82.5%,通過數(shù)據(jù)得知,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通過問卷得知,研究組十分舒適25例(62.5%),舒適13例(32.5%),不舒適2例(5%),舒適度為95%,對照組十分舒適14例(35%),舒適17例(42.5%),不舒適9例(22.5%),舒適度為77.5%,結果顯示,研究組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多數(shù)ICU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接受床旁血液凈化,此類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嚴重,耐受性較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不適感,使其治療效果受到影響,為此,給予此類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4]。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繼而提升其治療效果。
舒適護理模式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此模式護理理念為“以患者為中心,提升患者舒適度”[5]。依照患者自身情況,對其進行全面性、針對性護理服務,通過對患者進行環(huán)境、皮膚、體溫、管道、心理等全方面舒適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使患者負性情緒得以緩解,最大程度降低治療過程中危險因素,使其并發(fā)癥得以降低,舒適度得以提升,進而提高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床邊血液凈化ICU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對其病情穩(wěn)定具有促進作用,明顯提升患者治療過程中舒適性,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