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麗 張杰峰 陳 蓓 周國妹 卞康亞 崔家華 朱展飛 沈田輝
(1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大橋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 224131;2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植保股 727200;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植物保護站 224100)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中的重要病害。近年來,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具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1-2]。小麥赤霉病病菌侵入寄主后,不僅會造成小麥產量損失,還會導致小麥籽粒遭受嚴重的毒素污染,而被毒素污染的麥粒對人畜都有較大的危害[3]。雖然培育與利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小麥赤霉病最經濟有效并對環(huán)境有益的選擇,且近年來我國在小麥赤霉病抗性品種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受到了許多制約[4-9],這就導致因缺乏高抗赤霉病的小麥品種,故在當前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仍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目前,防治小麥赤霉病的主要藥劑是以多菌靈為代表的苯并咪唑類殺菌劑,但由于該類藥劑長時間使用,已使小麥赤霉病病菌對該類藥劑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10-12]。因此,篩選出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新型高效藥劑已迫在眉睫。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是拜耳公司于2004年開發(fā)的新型廣譜三唑硫酮類殺菌劑,它對由殼針孢菌、鐮刀菌、喙孢菌等引起的麥類病害均有較好的防效,故在全球殺菌劑及谷物用殺菌劑市場居領先地位[13-14],但該藥劑在我國尚未大面積推廣應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據(jù)中國農藥信息網(wǎng)(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顯示,目前國內僅有包括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在內的5例丙硫菌唑類藥劑被登記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在此背景下,為驗證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筆者于2020年4月—5月選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及當前大豐區(qū)主要使用的小麥赤霉病防治藥劑(40%戊唑醇咪鮮胺懸乳劑、45%戊唑·福美雙懸浮劑、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30%唑醚·戊唑醇懸浮劑)進行了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較試驗。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大豐區(qū)大橋鎮(zhèn)大橋村小麥田進行。該田為種植大戶稻麥連作田,地勢平坦,土壤肥力均勻,排灌設施齊全。供試小麥品種為“鄭麥9023”,試驗對象為小麥赤霉病。
供試藥劑為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40%戊唑醇咪鮮胺懸乳劑(安徽四達農藥化工有限公司)、45%戊唑·福美雙懸浮劑(鹽城雙寧農化有限公司)、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江蘇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唑醚·戊唑醇懸浮劑(江蘇生久農化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6個處理(每667 m2藥劑施用量):(1)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50 g、(2)40%戊唑醇咪鮮胺懸乳劑60 g、(3)45%戊唑·福美雙懸浮劑90 g、(4)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60 g、(5)30%唑醚·戊唑醇懸浮劑60 g、(6)清水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qū)面積為667 m2。
施藥時小麥處于初花期,采用電動噴霧器每667 m2兌水30 L均勻噴霧,試驗田各小區(qū)肥水管理均一致。
于小麥初花期(2020年4月24日)進行第1次施藥,隔7 d進行第2次施藥。于赤霉病病情穩(wěn)定后(5月16日),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調查200穗,調查各小區(qū)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情況,記錄各級病穗數(shù)并計算病穗率、病情指數(shù)和防效。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期間觀察記錄試驗藥劑對小麥生長的影響及小麥是否出現(xiàn)藥害等情況。
小麥赤霉病嚴重度分級方法:0級,全穗無??;1級,病小穗占全穗1/4以下;3級,病小穗占全穗1/4~1/2;5級,病小穗占全穗1/2~3/4;7級,病小穗占全穗3/4以上。
計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數(shù)÷調查總穗數(shù))×100;病情指數(shù)=[Σ(各級病穗數(shù)×相應病級)÷(調查總穗數(shù)×7)]×100;防效(%)=[(對照區(qū)病穗率或病情指數(shù)-處理區(qū)病穗率或病情指數(shù))÷對照區(qū)病穗率或病情指數(shù)]×100。
由表1可知,各藥劑處理的病穗率為4.67%~6.50%,病情指數(shù)為0.81~1.21,清水對照的病穗率為18.33%,病情指數(shù)為4.24,說明各試驗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均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另外,不同藥劑處理間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數(shù)防效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均以處理(1)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數(shù)防效為最高,分別為74.52%和80.90%,且其病情指數(shù)防效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其病穗率防效與處理(2)間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
表1 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較
本試驗中,各供試藥劑處理區(qū)均未發(fā)現(xiàn)對小麥生長產生任何不良影響,說明在試驗劑量下各供試藥劑均對小麥生長安全。
試驗結果表明,最新登記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對病穗率和發(fā)病程度的控制作用也高于其他當前大豐區(qū)常用的小麥赤霉病防治藥劑。同時,王開峰、葉高潮、吳國峰等[15-17]的試驗結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其結果與本試驗結果相似。另外,有試驗研究表明,丙硫菌唑單劑或丙硫菌唑與戊唑醇的復配劑對小麥赤霉病也有較好的控制作用[18-22]。因此,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可作為多菌靈的替代藥劑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
近年來,有試驗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的病粒率和籽粒中DON(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毒素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對小麥有一定的增產效果[23];同時,有研究分析了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中丙硫菌唑及其代謝物在小麥和土壤中的殘留量,結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可以安全使用[24],且本試驗也未發(fā)現(xiàn)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生長和試驗人員健康有影響。但是,自丙硫菌唑于2004年在英國和德國登記上市,其專利在我國至2015年11月到期,且直至2018年12月,丙硫菌唑尚未在我國取得登記,有分析認為,丙硫菌唑及其代謝物對人類健康存在較高風險[25-27]。直到2018年12月,在中國農藥信息網(wǎng)發(fā)布的《2018年第12批擬批準登記農藥產品》中,才實現(xiàn)了丙硫菌唑原藥和制劑的登記,本試驗使用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在2020年才取得登記。因此,丙硫菌唑及其復配劑在我國的使用安全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在丙硫菌唑使用安全風險評估中,施藥人員的健康風險是一個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國的施藥作業(yè)以背負式噴霧器、自走式植保機等為主,施藥人員與藥劑的接觸風險較大,故研究開發(fā)適用于植保無人機使用的丙硫菌唑及其復配劑劑型,推廣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小麥赤霉病防治,不僅有利于減少施藥人員與藥劑的接觸,提高丙硫菌唑及其復配劑的使用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