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璐 朱彬彬 (上海市林業(yè)總站,上海市靜安區(qū) 200072)
黃廣育 (上海市金山區(qū)林業(yè)站 201599)
“明月油蟠”為國內(nèi)成熟較早的油蟠桃品種之一,其果實扁圓形、表面光潔、全紅色,果肉為白色、硬脆、口感極佳、特甜,花粉多、自花結(jié)實。由于“明月油蟠”成熟極早、病蟲害少、管理容易,在南方各省和北方保護地栽培都極易成功。
上海市蟠桃研究所于2018年引進“明月油蟠”進行種植。經(jīng)兩年栽培觀察,該品種在上海地區(qū)的栽培表現(xiàn)良好,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不疏果時單果重平均在45 g左右,成熟期控水,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可達15%(2019年)。鑒于“明月油蟠”具有果小、糖度高、成熟期早的優(yōu)點,其在上海地區(qū)栽培建議等作為采摘樹種進行栽培。同時,國內(nèi)部分地區(qū)在推薦樹種時直接將“明月油蟠”定為不需疏果操作的品種。在此背景下,為探討“明月油蟠”更大的商品價值,筆者研究了不同負載量對“明月油蟠”果實性狀的影響,旨在確定其適宜的負載量?,F(xiàn)將相關(guān)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20年春在上海市蟠桃研究所的生產(chǎn)基地內(nèi)進行,試驗地土壤中性偏酸,土壤肥力中等。供試“明月油蟠”為2年生高接樹,原品種為“玉露蟠桃”,栽植株行距為1.5 m×4.5 m。
試驗共設(shè)4個處理,疏果處理為于2020年4月28日,按負載量分別為結(jié)果枝上每20 cm留3個果、每20 cm留4個果、每20 cm留5個果(對應(yīng)處理的果實去留比分別約為40%、25%、15%),以不疏果(果實去留比為0%)為對照。選擇枝量基本一致的“明月油蟠”12株,1個單株為1個小區(qū),每處理重復(fù)3次。4個處理區(qū)的管理措施一致。
5月30日將每株試驗樹上的果實全部采摘,單株果實作為1個樣本,稱重測量果實平均單果重;每個樣本隨機選20個果實(不足20個的全選),逐果測定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測量果實橫徑、縱徑。
由圖1可知,不同負載量對“明月油蟠”單果重有較明顯的影響,果實去留比為40%、25%、15%的3個處理的平均單果重均較對照有明顯提高,其中,果實去留比為15%處理的平均單果重比對照增加3.4%,而果實去留比為25%、40%處理的平均單果重分別比對照增加7.0%、6.9%。
由表1可知,果實去留比為40%、25%處理的果實平均縱徑均較不疏果對照有顯著提高;所有疏果處理的果實平均橫徑均較不疏果對照有顯著提高。對果形指數(shù)來說,所有疏果處理均與不疏果對照有顯著差異,表現(xiàn)為疏果處理的果實更扁圓;對果實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來說,因2020年5月中下旬上海地區(qū)的雨水較往年偏多,使成熟期的“明月油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2019年明顯降低,但隨著果實負載量的增加,果實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會降低,且果實去留比為40%處理與不疏果對照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而果實去留比為25%、15%處理與不疏果對照間果實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異不顯著。
表1 不同負載量對“明月油蟠”果實性狀的影響
由圖2可知,果實去留比為40%、25%、15%、0處理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1%的果實比例分別為36.7%、16.7%、13.3%、6.7%,可見,隨著負載量的增大,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1%的果實比例呈明顯下降趨勢,且果實去留比為40%處理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1%的果實比例比對照高4.5倍。
試驗結(jié)果表明,不同負載量對“明月油蟠”果實的大小、形狀、品質(zhì)都有較明顯的影響。其中,隨著果實去留比從0到25%,果實逐漸增大,當(dāng)繼續(xù)減少負載量時,果實大小增加不明顯;該趨勢也體現(xiàn)在果實的縱徑、橫徑上,當(dāng)果實去留比在25%以上時,都較不疏果對照有顯著增加,而果實去留比達到25%以上,各處理間果實大小無顯著差異。從果形指數(shù)看,疏果處理會使果實形狀趨扁平。從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看,疏果處理有利于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1%的果實比例,以果實去留比為40%處理的表現(xiàn)較好。因此,建議在上海地區(qū)“明月油蟠”生產(chǎn)中,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條件下,對于栽培密度為1.5 m×4.5 m的高接“明月油蟠”,可進行疏果,以提高果實的大小,疏果可按每20 cm結(jié)果枝上留4個果(即果實去留比為25%)的標(biāo)準(zhǔn)進行;若要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進一步提高去留比。
“明月油蟠”對水分敏感,成熟期應(yīng)控制水分,栽培上建議采用深溝高畦。同時,負載量對于樹體翌年成枝力和成花率的影響,以及土壤肥力對負載量結(jié)果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