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潔
關鍵詞資產階級 起源 危機 無產階級
一、現(xiàn)代資產階級的歷史生成
(一)從經濟的角度來理解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起源
馬克思標出了三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宣言》的第六段“從中世紀的農奴中產生了初期城市的城關市民社會;從這個市民等級中發(fā)展出最初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意味著那個所謂的封建生產方式開始崩潰和瓦解,大量的農奴逃亡到城市當中,他們在城市的行會制的強烈抵制之下根本無處安身,大量的流民被國王下令絞死。舊的封建政治制度開始瓦解但是還沒有新的新型生產方式的出現(xiàn)。在這個背景之下,馬克思提到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城市的邊緣地帶、逃亡農奴集中的地帶開始興起了工場手工業(yè)。開始興起了以織布業(yè)為主的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的手工業(yè)。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味著:新的生產方式出現(xiàn)了,這個時候的生產是以市場為目的。這個時候的工廠手工業(yè)不是為了自給自足的,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商品市場,背后站的是貨幣經濟。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馬克思認為當時的資本主義的核心不在法國轉變到了英國。英國當時具有了當時條件下最新的技術和理性因素。
(二)從政治的角度來理解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起源
馬克思從整個歐洲資本世界去看政治意義上的現(xiàn)代資產階級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前提到的流亡的城關市民是如何在封建社會的內部被接受,當他們變成工場手工業(yè)的勞作者和掌管者的時候是否發(fā)生轉變,但是在農村依舊是貴族們的天下,在城市仍然是行會師傅們的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城關市民在政治上處于什么樣的地位。馬克思給出了兩種情形:一是“在公社里是武裝的和自治的團體,在一些地方組成了獨立的共和國”、另一個是“城關市民可能會變成被壓迫的等級”也是馬克思論述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被壓迫下的時候第三等級才有工場手工業(yè)不斷的發(fā)展,工場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是相互互動的過程。工場手工業(yè)要依賴于國家的航海業(yè)發(fā)展,航海業(yè)的發(fā)展開拓出來商業(yè),商業(yè)倒過來使工場手工業(yè)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并且使得工場手工業(yè)得到國家的進一步支撐。這樣的一種工場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就會使得在政治上依然是第三等級,但是它已經成為了國家的真正基礎,因為他們的稅收支撐著整個國家。但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才是馬克思真正強調的“大君主國的第三等級行政治革命”,把國家做成是人民的國家,是現(xiàn)代的代議制國家。
二、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新的規(guī)定性原則
(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如何展開的
“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動地保持舊的生產方式,卻是過去的一切工業(yè)階級生存的首要條件”。這句話先把兩種工業(yè)階級對比講出來,再把“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這是馬克思對于資產階級最本質特征的描述,這句話實際上勾勒出來了一個最重要的特征“資產階級是永恒革命”。資產階級一直都是革命的,在商品普遍交換的邏輯下所安放出來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最終成就出來的是資本和資本之間的沒有邊界的競爭,資本和資本之間沒有邊界的競爭再加上工人階級的抵抗最終逼出來的是資本主義的“理性”生產方式,資本的“理性”生產方式最重要的特點是:資本和技術的合謀從而帶來的對于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永恒的無邊界的革命。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沒有發(fā)展盡頭,資本主義在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之間沒有任何內在限度,它是對自己正在進行的這種生產進行不斷的否定,進行不斷的變革,它不斷的尋求資本和技術進行合謀的全新方式然后帶來產業(yè)的不斷轉型并通過產業(yè)的不斷轉型帶來“新天新地”。
(二)以資本為唯一的,最終的規(guī)定因素的社會一定是整個世界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它是有結構的,第一種結構是世界市場和民族國家的關系。在資本主義的體系當中這樣的一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它一定是以沖破了主權國家的僵硬市場為自己的主要范圍,但是以世界市場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是需要借助于主權國家范圍內的主權國家的重要機制,世界市場和民族國家。第二個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馬克思認為從國家和國家的關系來看這里不是一個平面化的關系,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是權利斗爭,權力斗爭由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主權國家的權利斗爭。主權國家是不受其他國家干預或限制,獨立自主地處理國內和國際事務的國家;另外—種形態(tài)是所謂的發(fā)達民族和先進民族的內在統(tǒng)治的階級壓迫關系。正因為如此這個社會被馬克思很明顯的界定為席卷了所有角落的、完備的資本主義的體系,那么,如果是這樣的話資本主義是否是永恒存在,因為它可以生產力無止境的革命,而生產力的無止境的革命可以帶來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它也可以帶來人和人關系的不斷重組,它還可以帶來生活中所有要素的更新和流轉,所以,它是流動的,它是革命的,它是不斷自我生成的。那么,一個自我革新的資產階級是否真的是歷史的終結,這是馬克思關注的核心要點。
三、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危機的根源
(一)危機的根源
馬克思用這樣的話來形容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危機根源:資本主義的社會是資產階級呼喚出來的,但資產階級無法駕馭資本主義社會和‘噠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chuàng)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現(xiàn)在像一個魔法師—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互換的魔鬼”。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是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都可以吸納到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來,這樣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借助于和科技的合謀,借助于對生產力的不斷更新它一定帶來的是對所有資源的不斷的吸收接納。在制造和供養(yǎng)人的生活方面的能力是空前絕后的,馬克思在《宣言》中這樣說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借助于商品的形式借助于產業(yè)的不斷合理化,借助于對整個世界的不斷覆蓋,實際上可以實現(xiàn)無止境的自我增長。其次,它為什么會導致矛盾,導致危機,馬克思在《宣言》里這樣描述:資本主義社會制造無比強大的社會生產力,無比強大的社會生產力不能作為一種資源來成就人類社會。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產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樣的一種生產是以商品為目的,不是以產品為目的的生產。所以,以商品為目的的生產讓它返回到社會,從它本身來講并沒有返回的渠道。
四、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危機的結果
(一)過剩生產力被不斷破壞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說的十分清楚,眼前的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再次飽含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而且這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似乎也表達為生產力超出了生產關系允許的范圍,但是它不會帶來對于原有生產關系的更新,它不會帶來對于新的生產關系的創(chuàng)造。這樣的一種以生產關系為本質規(guī)定性的特征,它所帶來的第一個危機結果就是對過剩生產力的不斷破壞,它不是被溢出在生產關系之外倒過頭來去吞噬舊的生產關系而是它的每一次的危機都意味著這樣的被體系所不容納的強大生產力試圖突破現(xiàn)有體系,但是它永遠無法突破,所以危機的直接結果是對生產力的破壞,馬克思在這里很明確的說對抗危機的辦法很簡單:一個是開拓新市場;另一個辦法是以技術為最重要手段的制造需要的新的產業(yè)制造新的需要:“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這種辦法只是為了彌補資本主義被撕開的裂口無法根本解決資本主義的問題,依舊會有下一場危機,馬克思所要強調的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雖然蘊涵著結構性的矛盾,這個結構性的矛盾雖然一定導致危機,但是資本主義社會不能僅憑危機解決危機本身蘊含著的重大難題。
(二)導致過剩人口
因為過剩的生產力無法返回人類社會那就意味著既定的產業(yè)無法繼續(xù)的轉動下去,無法轉動下去意味著產業(yè)本身陷入停頓,產業(yè)陷入停頓意味著憑靠著產業(yè)而獲得社會存在的所有的人被徹底的驅逐出社會體系之外,所有危機的最直接的表達形式不是把牛奶倒掉而是工人失業(yè),所以生產過剩不是簡單的是物的資源過剩而是靠著機器獲得自己社會地位的人喪失自己的社會地位。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會特別強調危機對于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又是危險,如果是上述講的第—個層面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來說并不是危險,假象被打破暫時陷入停頓可以尋求彌補的方法使假象再獲得新生繼續(xù)下去,但是危機之所以是危險在于它的第二個結果:過剩人口。這些曾經支撐著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的、最核心的要素在危機的境況之下會被甩出體系之外,那么這些被甩出體系之外的人會對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這是資本主義能否發(fā)生轉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原本支撐著整個體系的人徹底作為體系的否定因素被甩出體系之外,這就是無產者,無產者不僅僅是工人,無產者還是被剝奪了工人地位的雇傭工人。
(三)無產階級被不斷組織起來
危機所導致的結果是層層遞近,首先是過剩生產力被不斷破壞,其次是大量的所謂的被甩出體系的無產者的產生,然后才有最后是從這里出發(fā)才有可能有對整個的體系進行徹底改造的無產階級在對體系進行否定和抗爭的過程當中被不斷的組織起來,被不斷的產生。第二步到第三步不是由資本主義給出的,第二步到第三步被甩出體系的無產者如此這般的無產者經由自己對整個體系的抗爭上升為能夠改寫整個社會的無產階級,這個時候的真正要素,新的要素加入到這個僵局當中的新的要素不再來自于資本的一方,而是來自于無產者和無產階級的一方,這個過渡能否完成就看新的要素能否加入,如果這個新的要素能夠加入那么才有可能帶來對現(xiàn)行體系的變革,反言之新的要素被各種方式先行阻斷,最后一步可能無法變成現(xiàn)實的。
在此,如果說資產階級革命就是不斷自我革新的革命,是時間、歷史與傳統(tǒng)之斷,那么無產階級革命便是面對“殘垣斷壁”之后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