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嫁
國歌
想起聶耳
想起那流星般劃過的
生命,怎樣照亮
四萬萬五千萬救亡的同胞
這是我唱起國歌時,悲壯得想哭的原因
想起田漢
想起被逼著趴在地上
把自己的小便喝掉
想起骨灰盒里只有眼鏡、鋼筆
和親筆抄錄的《義勇軍進行曲》
想起他在禁閉室里死去時
窗外白雪飄飄,廣播里
正響著由他倆譜寫的《畢業(yè)歌》
這是我唱起國歌時,悲壯得想哭的另一個原因
與國歌有關(guān)的記憶
無論何時何地,聽到她的旋律
兩種版本的歌詞
總是在我的腦海里交替
一忽兒是原版的——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一忽兒是曾經(jīng)修改過的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改不掉了!就像我初學(xué)拿筷子時
用的是左手;就像一直以來
習(xí)慣了毛衣反穿;就像童年的眾多口誤,根深蒂固
(注:1 978年一1 982年,國歌歌詞作者曾改成集體填詞)
在聶耳墓前
從國歌里抽出一個音符
就建成了這方小小的墳?zāi)?/p>
綠樹成蔭,這里的鳥鳴與別處不同
要么集體緘默,
讓大海洗滌過的人
帶回家鄉(xiāng)的骨灰也安安靜靜
要么突然爆發(fā),
像破空而來的小號
每只鳥都放開了喉嚨,好像叢林里
成千上萬的人,正冒著炮火前進……
而他是孤單的
我從國歌里抽出一個漢字
給沒有骨灰的田漢,立上一塊碑,與他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