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蒂
記得很多年前,一部港劇里面有一個職場情節(jié):廣告公司的一名創(chuàng)意人員,得到了一個為餐具洗潔精設計廣告詞的任務。這種洗潔精價格略貴,顧客定位是中產階級主婦,而這一人群對洗潔精的諸多訴求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傷手”。但這位創(chuàng)意人員并沒有認真去了解顧客需求,他創(chuàng)意的廣告詞是——“某某洗潔精,勁過只犀牛”。
渲染了洗潔精的清潔力強勁,嚇跑了購買力強勁的中產階級主婦們。
那位完全沒有與目標顧客共情的創(chuàng)意人員,被老板罵了個狗血淋頭。
與此相反的例子是全球連鎖快餐廳麥記的一只經典廣告,也是多年前的。
廣告畫面上是一名搖籃中的可愛小嬰兒,隨著搖籃的起起落落,嬰兒表情忽悲忽喜。搖籃升到高處的時候,嬰兒咧嘴甜笑,搖籃降到低處的時候,嬰兒癟嘴開始哭。一起一落間為何有這樣大的反差?鏡頭揭秘:前方有一個巨大的M字廣告!嬰兒顯然是麥記的小小擁躉,搖籃升到高處時,他看到M大字,想起餐廳里那些美味的食物,禁不住眉開眼笑;當搖籃降至最低處時,嬰兒的目光被障礙物遮擋,看不見那個全世界都熟悉的字母,當然要急哭了。
不能不佩服廣告創(chuàng)意者的本事:了解成年人的需求容易,但要捕捉嬰兒的需求與悲喜,沒有強大的共情力是萬萬不行的。
去年的熱播劇《安家》中,孫儷扮演的地產中介房似錦也是這樣有本事的人。她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這份自信并不來源于她會武功,或者會耍蠻拿刀逼著客戶買房,而是因為她了解客戶的需求,與他們強烈共情,準確地摸到了他們的脈。
共情力的強弱因人而異,共情力如何施展也因人而異。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喜好。
曾經有一位朋友被公司派往外地工作,朋友是海歸,常年在深圳工作,養(yǎng)成了雷厲風行的高效作風,說話做事跟港劇里的女CEO沒有兩樣。但她去往的城市,偏偏是一個以文藝慢生活聞名的閑適城市。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工作推進極其艱難,當?shù)氐目蛻艉拖聦俣紝λ龕鄞鸩焕?。怎么辦?朋友說,那就學著做一個當?shù)厝藛h,“不把自己當成客戶,你怎么能賣出東西?”
她開始學說當?shù)氐姆窖?,穿衣盡量靠近當?shù)厝说娘L格,吃當?shù)厝藧鄢缘氖澄?,哪怕辣得眼冒金星??蛻魫坶e適?這有何難,我三天兩頭約你們曬太陽喝茶??!為了跟客戶打成一片,她甚至學會了三十多年里從未摸過的麻將。效果是顯著的:半年后,業(yè)務勢如破竹。
為了業(yè)績,必須共情。
有時候想想,那種無論在什么情境中都無法與他人共情的人,要么是資質實在太差,亟需接受高強度的共情力訓練;要么就是太過藐視客戶,自始至終不愿與之共情。
就好像一位編輯朋友聊起她曾經收到的投稿,說某些作者一味關注自我,完全不考慮讀者的感受,通篇自說自話,這也是“我”那也是“我”,全場追光只落在他一人身上,其他人的存在仿佛都是為了烘托他顧盼自雄的出場。
“明明那么普通,卻可以那么自信……”編輯朋友歡笑起來。
那位作者的共情力如何我不想置評,我只知道,這一刻,我和編輯朋友是深深地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