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在辛書畫藝術闡釋

2020-12-10 01:13鮑艷囡
中華書畫家 2020年11期

□ 鮑艷囡

張在辛出生于山東安丘一個耕讀世家。其祖輩中,伯祖張嗣倫為貢生,祖張繼倫是舉人,叔祖張緒倫進士及第;父張貞康熙十一年(1672)拔貢。張在辛少秉庭訓,師從理學家劉源淥(1619-1700),后拜鄭簠(1622-1693)為師習隸書,隨程邃(1607-1692)、周亮工學篆刻,他工書善畫,擅長詩文,是齊魯流派印學的奠基人之一。張在辛和其父性情相似,不喜官場,無意做官,安丘城郊有張氏私家庭院,名曰“墨寶樓”,偕張在戊、張在乙兩個弟弟,一同攻習詩文書畫篆刻,與清初王士禛(1634-1711)、蒲松齡(1640-1715)、王岱(約1619-1692)、曹貞吉(1634-1698)、尤侗(1618-1704)、朱彝尊(1629-1709)、高鳳翰(1683-1749)、金農(1687-1763)等天下名士往來唱和,潛心藝學,成就卓然。蒲松齡慕其人品與藝品,以他為原型,撰寫《張貢士》一文,收入《聊齋志異》。時人把張在辛的篆刻、隸書和鵝翎畫稱為山左藝苑“三絕”。

[明]張緒倫 祖詠《蘇氏別業(yè)》 175.3×53.1cm紙本 1631年 四川博物院藏釋文:別業(yè)居幽處,到來生隱心。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辛未孟秋朔日,為夢南范老年翁書。年家弟張緒倫。鈐印:張緒倫?。ò祝?/p>

[清]鄭簠 節(jié)錄陶潛《時運》一章 171.8×56.1cm紙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延目中流,悠悠清沂。童冠齊業(yè),閑詠以歸。我愛其靜,寤寐交揮。但恨殊世,邈不可追。陶靖節(jié)先生《時運》四言一章。谷口老農鄭簠書。鈐?。亨嵑呏。ò祝?脈望樓(朱)

[清]張敬輿 《鵝兒》詩 134×45cm 紙本山東博物館藏釋文:鵝兒唼啑梔黃觜,鳳子輕盈膩粉腰。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映碧芭蕉。渠邱張敬輿書。鈐?。簭埦摧浻。ò祝?景宣(朱)

一、師法漢碑,醇而后肆

早在清初,安丘張氏家族就開始了碑派書法和秦漢古印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了。在其父張貞熏陶下,張在辛初學隸書就臨摹《曹全碑》等典范漢碑,少年時便表現(xiàn)出不同凡響的書法天賦。14歲書寫的《募建平等庵碑》,雖然筆法略顯稚嫩,但已很見功力。這個時期,他以書寫父親撰文《虎丘題名》《長女孟甫墓磚銘》《亡妻李孺人壙志》等居多①。他重視臨習碑帖,認為“學字必師古人,師古者,以我之聰明求古人之法則,非以古人之法則就我之聰明也。不守古法,師心自用,偏識淺見,不入魔道者鮮矣?!雹谡J為向古人學習、遵守古法是學書成功的法寶,也是找尋創(chuàng)作源泉的根本,自己的體會符合古法方可有所成就,否則只會誤入歧途。

康熙三十年(1691),40歲的張在辛經孔尚任(1648-1718)引薦,拜鄭簠為師。他晚年所著《隸法瑣言》中記錄了老師對寫字的敬畏之情,也懂得了作書不可操之過急的道理:

[清]周亮工 《蠙城》詩 紙本 1663年 浙江省博物館藏釋文:駝頭鹢尾意頻更,竟歲勞勞笑此行。寒菊將開期且醉,佳禾已秀欲還耕。芳洲日暮漁竿冷,故國書遲雁翼輕。兩岸猿聲獨客淚,秋風先已到蕪城。蠙城,似公授世兄詞壇一首。周亮工。鈐?。毫凉に接。ò祝?云門周子(白) 癸卯(朱)

余之詣鄭谷口先生也,在康熙辛未,先生已七十矣。……初拜鄭先生,即命余執(zhí)筆作字,才下得一筆,即曰:“字豈可如此寫?”因自就坐,取筆搦管,作御敵狀,半日一畫,每成一字必氣喘數(shù)刻。始知前輩成名原非偶然。③

張在辛作為入室弟子跟隨鄭簠學習兩年,直至鄭去世。他觀察老師寫字運筆時指腕關節(jié)活動的細微變化,老師用他的學書歷程指導、教誨他正確的學習書法:

學者不可尚奇。其初學閩中宋比玉,見其奇而悅之。學廿年,日就支離,去古漸遠,深悔從前。及求原本,乃學漢碑,始知樸而自古,拙而自奇。沉酣其中者三十馀年,溯流窮源,久而久之,自得真古拙真奇妙之妙。④

[清]張在辛《柏庭瑣言》書影

[清]張在辛 《聶松巖先生印譜》序 紙本 1734年釋文:六書何處問師承,近代荒唐盡葛藤。漢室一燈終不滅,年來衣缽在於陵。探奇嗜好異酸咸,犀利霜鋒看削劖。最是參差得疏爽,令人寤寐憶松巖。松巖道者篆法精妙,獨擅一時,奉贈二詩,不敢言傳人法也。八十四叟張在辛具草。鈐?。簭堅谛劣。ò祝?柏庭(朱)

[清]張在辛 自題小照 紙本 1736年 山東博物館藏釋文:閑寫小照,存我精神。我為前輩,爾乃后身。性安恬淡,抱璞懷真。優(yōu)忽歲月,游戲乾坤。不親棋局,不泥酒樽。也不矯情厲俗,也不和光同塵。讀書難字過,掛壁無弦琴。談詩而不能詩,論文而不能文。亦復怡情翰墨,其間別有法門。行年八十六,須鬢皎如銀。機心久已凈盡,理亂總付不聞。是可謂世上之遺民,亦可謂塵外之散人。柏庭自題。

[清]張在辛《隸法瑣言》書影

[清]張在辛 杖銘 1714年釋文:種白榆,截為杖。用扶我,適所向。泥苔滑處須踟躕,路徑窄時宜遜讓。卯君年六十四。

[清]張在辛 硯銘 拓本釋文:其體剛,肖乎乾;其用靜,法乎坤。惟德全,永長存。張在辛書。

今山東博物館藏有多件張在辛的隸書作品,多為其成熟期的創(chuàng)作。其中,張在辛隸書林逋《雜興四首·湖上山林畫不如》這幅七律詩軸尤得鄭簠真?zhèn)?,“石”“尊”“叢”“天”等長橫,“上”“不”“廬”“無”等雁尾和提按等筆法,頗有鄭簠“作字有起落”的運筆三昧。這件作品與鄭簠晚年作品相比,筆法、章法、墨法都酷似。與張在辛晚年隸書作品相比,這件隸書結體整飭,骨肉均勻,法度縝密,筆畫亦方亦圓,矜持中裹著清勁秀逸,帶有濃濃的漢碑靈韻。

隸書《冰雪芝蘭》七言聯(lián)、隸書五律《小市詩》軸和隸書七絕《雞聲》軸,均為張在辛的自撰詩聯(lián),它們和隸書林逋七律《雜興四首·湖上山林畫不如》共同營造了一幅平和安寧的生活場景,反映了他恬淡悠然的個性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審美取向。其隸書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詩軸,顯示了張在辛寬廣的胸襟和對豐功偉業(yè)英雄的傾慕。他的書法點畫間帶著濃厚的裝飾趣味,點畫考究,結體勻整,布局舒展揖讓、純凈秀潤,整飭規(guī)范。張在辛在對漢碑臨摹、品評中感悟到其“古拙”“樸素”的意趣和它的沖和之美,尤其是經過鄭簠的悉心教導,他一改前輩的隸書平直板滯的弊病,直逼漢隸的樸拙和率真。在對漢碑研究和幾十年隸書創(chuàng)作的漫長過程中,逐漸樹立起自己的特色。

首先,結體用筆有新意。張在辛隸書完全沒有摹形畫角的傾向,卻有輕重主次的漸變,難能可貴的是他以篆法摻入其中,如《冰雪芝蘭》七言聯(lián)中的“冰”、七律《雜興四首·湖上山林畫不如》詩軸的“琴”、五律《小市詩》軸的“射”等字,別致而古樸,筆法精妙,形成了莊嚴凝重、渾厚方整、靜穆蒼深的書風。張在辛隸書以扁方成勢,左右舒展、錯落有致,平靜中暗藏靈動,具漢碑簡牘之韻,取古法又有所變,墨韻華潤。其次,章法嚴謹。其隸書遵循漢碑章法,在字與字、行與行的間距方面的鋪排特征,字距寬大而后者緊湊。再次,張在辛隸書作品的選字大多有明確的出處,少有來源不明的怪異偏僻字,有法可依的字形結構使其書法透著雍容雅致,書卷氣濃厚。其七絕《雞聲》詩軸可以視為張在辛典型的隸書代表作,橫畫起筆較慢,形成一個圓點,繼而完成提筆牽引和按筆出鋒一系列動作,一筆之中有輕重緩急之分而無主次之別,流動飄逸中潛藏變化起伏卻依舊端莊和古樸。撇和捺是一篇字的字眼,寫好這兩筆決定作品的成功與否,“巷”“半”“來”“花”的橫、撇、捺的出鋒和回鋒像鳥的雙翼,左右延展,筆畫成呼應之勢?!鞍搿弊忠环瓷隙滔麻L的常態(tài),顛倒寫就,不僅沒有使讀者產生不適感,反而令人贊嘆它的古樸靈動。綜觀此幅,行文走筆的收放自如、輕重得體、虛實到位,滿眼的高古氣息,讓人耳目一新。

張在辛晚年隸書的用筆更少了輕靈飄逸,如隸書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詩軸和七絕《雞聲》詩軸,凝重遒媚的氣息更為濃郁,尤其是一些出挑的筆畫跳躍幅度更大。筆勢開張,縱橫捭闔,重筆后調鋒轉出,翻筆則得勢再起,收放自如,生動飽滿,平正奇險之姿中掩飾不住超脫豪放,通幅作品透著神采奕奕的藝術風貌。他在漢隸書法的求索道路上不斷求新求變,愈老愈著力耕耘。

[清]張在辛 王沛懏墓志 拓本 1733年款識:皇清考授州同知,邁千王君暨配楊冷麗孺人合葬墓志并銘。賜進士出身、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益都趙執(zhí)信撰文,觀城教諭、安邱張在辛書丹篆蓋。雍正十一年歲次癸丑十一月吉旦,男槃柯納石,朱遜刻字。

張在辛在對漢碑的心追手摹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隸書風采,使帖學不再一統(tǒng)天下,開碑學之先聲,正是有張在辛等書者的嘗試,隸書這股活水在清中后期才呈波濤洶涌之勢,碑派書法在書法史的地位終于被認可,當然這是在近百年之后的乾嘉時期了。

張在辛的隸書在當時煊赫無比,慕名索書者絡繹不絕,得之寸楮皆為幸事。75歲后的張在辛依然沒有停止對隸書的革故鼎新,憑借深厚的藝術底蘊,他在隸書創(chuàng)作中又融會繪畫技法和詩的韻律,文字格調清新雅致。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歷朝碑帖拓版的考證中探索漢隸字的起源,細致探索至毫厘,在實踐中逐漸樹立起自己的碑學理念,他的《隸法瑣言》《漢隸奇字》被收入《清史稿·藝文志》,是他幾十年隸書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智慧結晶,是他從創(chuàng)作實踐到學術總結的寶貴遺產。

二、學無師承、枕典席文

翻閱史料,沒有查到張在辛專門拜師學畫的記載,他自13歲開始自學,幾十年耕耘畫壇。由于世代書香,藏書豐厚,加之本人勤奮,他畫松石、山水、花草中的梅竹,構思不繁,隨意勾染,立時便有逸致。由張在辛《畫石》軸的題跋“宣和六石自昔傳,幾度臨摹歷歲年”可知,張氏臨摹《宣和畫譜》經年,筆耕不輟。大概與他對篆刻和漢隸情有獨鐘有關,他尤其喜愛和擅長畫石。

山東博物館藏《秋林獨步圖》軸,構思奇特,意象清曠,皴染細密滋潤。堤堰山巒以深淺不一的線條勾勒外形,再施以淡墨暈染,墨色輕柔潤澤,石壁用折帶皴畫,樹木勾勒簡潔,山坡的楓林紅樹用淡色繪出,幾株老樹藏于其中,一派金秋景色蓬勃而出。水面用大片留白表現(xiàn),物象真實而不失韻味,似平而實奇,簡勁多變。山巒間泉水曲折有聲,在小橋雜樹間,一位氣度儒雅的文人袖手佇立,望著滿眼的山林秋色若有所思,意境超逸,給人以遠離世俗、一塵不染之感。裱綾四周是鋪天蓋地的題跋,書者用自己的題詩高度贊賞了《秋林獨步圖》的高曠意境。畫面下方有段文字:“乾隆己亥秋七月四日,未谷攜卯君先生此圖過余寓齋,同陳玉池、沈匏樽、吳穀人、袁秋江、鄭三云觀。載軒周厚轅書于承光寺西街清遠居?!庇纱丝芍?,桂馥⑤應為畫的主人,他攜畫到周厚轅⑥處和眾友人共同賞畫。除周厚轅跋提到的五人外,裱邊題跋另有秦瀛、董元度、袁清三人的題詩,八人跋都有一句“為漪亭先生屬”,可以猜想:這位周厚轅便是聚會的主人漪亭先生。畫面上方有翁方綱對張在辛的簡短介紹,聲稱自己應桂馥之邀作跋,巧的是和周厚轅等十人的聚會為同一天,可以斷定桂馥是在一天時間里分別拜訪了翁方綱和周厚轅兩人。

山東博物館藏《蒼林磐石圖》軸,畫面近景濃墨繪堅硬磐石,三株松樹從懸崖邊石縫中鉆出,迎風搖曳,以白描手法圈出一片平臺,其下為坡石,新泉漱于石罅,石后以淡墨畫幾尊石頭的影子,以襯托出迷蒙的水氣。作者雖主要在描繪松的態(tài)勢和動向,并非完全的對景寫真,卻傳神地表現(xiàn)出了松常青、磐常堅的意指。磐石用墨一遍遍皴擦點染,層層疊疊,厚重里依舊透著秀潤。用筆清勁健爽,筆法謹嚴。用濃淡墨表現(xiàn)石的遠近關系,層次清晰。從畫中題詩可以得知此圖是張在辛送給四弟的祝壽圖,通過畫中“流水原無競”和“白云常自閑”的自然景象,表達了對親人的祝福:人生不求大樂,只愿壽比南山和意志自由。

《岱岳圖》以北宋寇準七歲時作的《詠華山》⑦為題,依“岱為五岳之首”,移此詩贊泰山。《西園詩譜》圖卷,是選高鳳翰詩中景象為畫的主題,一詩一景,頗有揚州畫派簡約寫意的影子。《畫石》軸是張在辛81歲時的鵝翎畫。張氏對自己以鵝翎作畫很是喜愛,樂得其中“一枝籐杖自相將,愛看紅鵝浴柳塘”,他拄杖久久欣賞紅鵝嬉戲柳樹陂塘中?!笆暗脷堲釗]翰墨,橫拖幾許野空長?!薄靶攀謸]來意自賒,羽毛沾濡漫涂鴉”“墨汁淋漓影漫迷,奚分野鶩與家雞??駚淼珜戓揍疽?,一任飛鴻踏雪泥”。只要撿到掉落的鵝翎,他便進入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忘卻了時間,還自謂“比于古人,以芾為飛白”,用羽毛畫拳石,在當時實為罕事,但因為效果還不錯,倒也受時人稱贊。翁方綱題云“《柏庭畫譜》皆飛白,肯借黃庭一卷經”,已是極高的評價。

三、余論

張在辛一生,始終以承襲家學門風為己任。因為詩書畫印俱佳,本人又高壽,不僅開了齊魯流派印學先聲,還帶領全體家族以及后輩,潛心詩文書畫史籍等事業(yè)。在他之后,張家藝學延綿數(shù)代未已,共同完成了以印學為標志和以文史為內涵的“安丘文獻世家”的家學。難能可貴的是,康熙六十年(1721),張在辛帶領長子張敬輿與壽光安志遠之子安箕(青士)接受青州知州的聘請,編修《青州府志》,前后長達九個月,被授贈“儒林碩望”稱號。在當時的條件下,張在辛能不斷沖破藝術的條框約束,拓展自己的審美追求,制定更高的藝學目標,取得了非凡成就,對后世影響深遠。

注釋:

①張志成《齊魯印派宗師張在辛文化藝術述略》,《山東檔案》2009年4月,第59頁。

②[清]張在辛《隸法瑣言》,[清]曼殊震鈞輯,《國朝書人輯略·卷四》第22頁,影清光緒三十四年刻本,《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08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94頁。

③④同上。

⑤桂馥(1736-1805),字未谷,山東曲阜人,清代杰出學者、著名的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擅金石考據(jù),篆刻、書法雅負盛名。尤擅隸書,直接漢人,隸書工穩(wěn)淳樸,厚重古拙,整嚴潤健。《藝舟雙楫》評其為“分書佳品上”。桂馥少承家學,博覽典籍,特別精于金石六書之學。

⑥周厚轅(1746-1809),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甲九名進士。江西湖口人,字馭遠,一字駕堂,號載軒。任翰林院編修,上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官,歷任浙江湖廣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官至戶科掌印給事中,巡天津漕務。誥授奉政大夫。在京師與翁方綱、蔣士銓、程晉芳、吳錫麒諸人結“都門詩社”,雅集作詩常步東坡詩韻,一時傳為盛事。其健于詩文,著有《蜀游草》《有是集》《翁覃谿重宴鹿鳴贈詩》稿本。善書法,取蘇之體、運米之神,做擘字尤有神力。子周仲墀,字雪樵,號申之。道光三年(1823)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浙江紹興府知府。亦工書,尤善詩,做詩“淋漓頓挫、日可數(shù)千言”,林則徐稱之為異才。惜早卒,其著作、詩文稿大多散失。

⑦寇準《詠華山》全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