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秀華
(羅平縣臘山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羅平 655800)
綠色是一種健康的代名詞,隨著我國對有機食品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對綠色無污染有機食品的認識的不斷提高,對無污染食品需求缺口非常大。這里的綠色不是代表著顏色,而是健康食品的代名詞,例如有機蔬菜、有機瓜果等,由于蔬菜是綠色的,所以綠色已經被引申為有機食品的寓意。在各種有機植物的種植上,主要是應用物理措施來進行控蟲、控病害,并施用有機肥料,來促進作物的生長繁殖。我國在小黃姜的種植上,尤其是綠色種植技術,是推進小黃姜發(fā)展應用的關鍵。
小黃姜也屬于藥食兩用的農業(yè)作物,具有暖胃散寒、活血發(fā)汗的功效。我國在小黃姜的種植上,主要以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的小黃姜種植,最為著名,馳名全國。小黃姜在云南各地均有種植,其中羅平小黃姜品質最佳。小黃姜的各種藥用元素含量,是其他姜種不可比擬的,提取的藥用元素,也是無法人工合成元素,其珍貴程度,不亞于人參,又被稱為“藥中黃金”。小黃姜作為云南省羅平縣的重要農作物,2019年種植面積高達18004.2畝,產品在國內及世界上均獲得較高評價。
隨著我國人民養(yǎng)生意識的不斷提高、健康理念的不斷提升,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迫在眉睫。小黃姜做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藥用材料,在種植中難免會應用一些農藥等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行驅蟲、避瘟、除草,這對小黃姜的成份含量有所影響,尤其是在種植中含有農藥殘留的生姜,讓人望而卻步。人們對無農藥污染的健康、綠色需求較為迫切,加強對綠色小黃姜的種植技術研究,是提升綠色小黃姜推廣應用的重要策略。
綠色小黃姜種植技術的研究是一項惠民技術,更是一項改善人們亞健康狀態(tài)、獲得有機食品的重要途徑。所以加強綠色小黃姜種植技術研究勢在必行。以我國云南省羅平縣小黃姜種植技術為例,對綠色種植技術進行分析研究。
綠色有機食品,在食用上,味道與可食性均要優(yōu)越于應用化肥農藥的農作物,在口感上要遠超應用農藥化肥催生起來的作物。但是,隨著這幾年來的土質板結、水中農藥化肥的殘留,可能是無法做到絕對無一點殘留,無法達到“純凈”的要求,但是在殘留量上,肯定會有所減少,或者是微乎其微的存于農作物里。所以農藥化肥的殘留,只是從量上有個判斷。綠色有機作物的種植,為確保其化肥農藥含量降到最低,尤其是在小黃姜的種植上,對綠色種植技術與環(huán)境進行分析探討,以利于小黃姜的種植發(fā)展。
我國羅平縣小黃姜,在1950年時種植面積有1600畝,在2013年時,全縣種植面積高達16萬畝,種植面積與產量大幅度上升。小黃姜生長過程中,姜質細膩,辣味充足,且含油量較高,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青睞。小黃姜具備其他生姜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點,具有的藥用與食用價值,深受全國各地人們的喜愛。我國為推進小黃姜的種植,在羅平縣設立了種植試點,來加強對小黃姜的開發(fā)。
小黃姜色澤鮮黃,味辛辣濃,肉質細膩,屬于小種生姜,切面純黃,所以稱為小黃姜。盛產地以滇北羅平為主要種植基地,種植歷史悠久名揚全國。羅平的泡姜、干姜也較為馳名。羅平的小黃姜中含有的各類微量藥用元素,是制薯蕷皂、緇體激素的重要原料,微量元素含量遠超其他生姜品種,提取的諸多藥用元素當中,絕大部分都是無法進行人工化學合成的成份,所以小黃姜又被稱為“醫(yī)藥黃金”。我國云南省曲靖市羅鎮(zhèn)綠色小黃姜種植上,發(fā)展勢頭良好,小黃姜種植屬于傳統(tǒng)產業(yè),在2006年時已經形成了“千畝生姜標準化示范樣板”,并被列為羅平縣的“六大亮點工程”。羅平小黃姜肉質細嫩,辣味濃郁,纖維少,口味佳,尤其是小黃姜的加工業(yè),如干姜系列,色鮮味美,粉多肉厚。經過多年的種植,羅平小黃姜種植上,形成了一套高產的栽培技術,為小黃姜的種植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國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位于云南東部,全年平均氣溫零上15.1℃,屬于季風氣候區(qū)。全縣土地總面積為3006km2,耕地面積5.07萬公頃。小黃姜種植對土壤的需求較高,要求土壤土質松散、營養(yǎng)豐富,且不含有病害和蟲卵。數年來土壤在化肥農藥作用下,發(fā)生板結現(xiàn)象,為更好的改善土壤結構,可應用有機肥,來促進土壤的改良,改變板結狀態(tài),使土壤變得松散、潮濕,發(fā)揮雨水洗滌作用,促進土壤中的農藥殘留排出,然后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不施化肥,不噴灑化學藥劑,通過物理控制的方式來進行播種。從而確保綠色的、有機食品的生產。
在小黃姜的種植上,可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綠色有機肥料與物理殺菌技術,來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降低農產品中化學藥劑的殘留。所以在種植前,可施用經過高溫滅菌的有機肥,如雞糞通過發(fā)酵后,在富含生姜所需要的重要營養(yǎng)元素外,加以高溫滅菌,使營養(yǎng)物質得到有效保存,對土地進行施用。土壤中經過多年的化肥施用,容易導致土壤板結、變硬,不易于植株成活,經過有機肥料的施用以后,在2~3年時間內,即能夠得到有效緩解。
病蟲害做為有綠色小黃姜種植中影響產量的最嚴重的危害,在防治技術上,可采用物理防治技術進行控制?;蛘呤遣捎幂啿绺鞣椒?,來避免病蟲害的傳播,還可以應用多種物理捕蟲等方式,來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具體措施主要有:
小黃姜耕種收獲后,對雜草莖稈等清理干凈,避免病菌殘留,蟲卵殘留。小黃姜收獲以后,也可以采取隔年種植的方式,避免病蟲害的延續(xù)危害。進行姜種的選擇時,要選擇質量好、新鮮、未著凍的姜種。在進行播種時,可采用物理消毒殺菌的方式,避免在土壤中施以農藥殺菌消毒。對于細菌、真菌的消毒上,可人工培育生物制劑進行消毒。
對蟲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通過季節(jié)性的誘捕,安裝誘捕殺蟲燈來誘殺害蟲,集中銷毀,或者應用硅藻土粉等來消滅軟體昆蟲的幼蟲。還可以采取大量繁殖害蟲的天敵,如赤眼蜂、蜘蛛等,有效控制田中的害蟲。
綠色小黃姜種植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更多的技術與方法,是來源于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對小黃姜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多樣,除應用滅蟲燈以外,還可以應用粘蟲板,在田間相隔適當距離進行有規(guī)律的擺放,起到粘蟲的作用。小黃姜的主要果實在根部,地上部分的病蟲害防治,可利于地下部分的根莖的生成,還需要雙管齊下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