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華
很多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更喜歡說教式的教育模式,喜歡和學生們講大道理,這種教育模式難以吸引小學生,很多德育文化小學生很難理解,在生活和學習中難以約束學生。班主任說教式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到小學生敏感的內(nèi)心,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
班會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很多小學班主任在班會上習慣介紹學校文件,近期學校組織的競賽活動,班級最近各項學習成績評比,甚至是把班會直接轉(zhuǎn)化為寫作業(yè)課或者是文化課。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是采取表揚班級優(yōu)秀代表,號召學生向其學習,以德育理論教學為主,德育綜合實踐活動比較少。
后進生是每一個班級中不可忽視的存在,他們急需班主任的幫助,但是很多班主任把精力放在了優(yōu)秀學生輔導、班級競賽等方面,忽略了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例如班主任在教育后進生過程中沒有制定針對他們的學習計劃,只是單純輔導他們的功課,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并不順利。
筆者認為小學班主任要把全班學生都看作是德育教育的對象,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德育活動,讓全部學生可以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就在身邊。例如筆者在班級中定期舉辦課本劇演出活動,學生可以自由結組,選擇自己最喜歡和學科、最喜歡的一課,自主設計課本劇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在親身演出中感受美好情感,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讓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每一個德育小故事,讓學生分享自己在故事中受到的啟發(fā),提升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筆者在班級德育工作中會定期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不同的德育主題,提升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參與感。例如筆者設計了“孝道文化”主題的德育活動,帶領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筆者引導學生歸納出父母、祖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付出的辛勞,例如一日三餐、風雨無阻的接送上下學、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等,帶領學生制定了一些感恩長輩,回報愛的活動,例如幫助父母分擔一天的家務,為家中老人捶背揉肩,為家中長輩打一次洗腳水等活動,讓小學生身體力行地感受感恩和孝道。
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是班主任最為艱巨的一項任務,筆者把后進生轉(zhuǎn)化和德育工作聯(lián)合開展,對后進生開展激勵教育。筆者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詳細記錄了學生在每一門課程單元測驗、學習考試、課堂表現(xiàn)、集體活動、班會發(fā)言等方面的成長足跡,尤其是后進生的每一次進步,組織全班學生為其鼓掌。例如筆者在后進生德育教育中,不是單純地講道理,而是用關愛拉近師生距離,考試失利孩子的內(nèi)心是最難受的,筆者會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后進生重振旗鼓,認真學習。此外,筆者還善于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學科優(yōu)勢,利用學生記憶力比較好,只是愛偷懶,不完成作業(yè),會安排他來收發(fā)某一學科的作業(yè),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培養(yǎng)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提升他們學習成績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意志力,敢于挑戰(zhàn)自己。筆者還會帶領優(yōu)秀學生輔導后進生的作業(yè),放學后一起完成作業(yè),探討今天的學習成果,結成學習互助小組,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讓班集體更有凝聚力,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與班集體“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意識。
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所在,小學班主任要切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制定個性化的德育教育體系,真正為小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秉持愛和尊重并行的原則,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開展激勵教育,組織主題鮮明的德育活動,讓德育教育“活”起來,把大道理蘊含在德育活動中,讓小學生體驗勞動、感恩、愛國等高尚品德的熏陶,提升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班主任要把德育滲透進班級管理中,讓每一個學生建言獻策,關心班集體,這也是提升小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