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茗
(南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教育”一詞在報告中多次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國家和社會對于學生基礎性教育的關注度逐漸增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曾經(jīng)的中國式家庭關系正在慢慢轉向民主、平等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再只單方面注重學習和智力,雖然目前關于調查研究東西方教育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是相對都是對比西方教育的先進之處和優(yōu)點來分析中國教育模式的問題,沒有提及過西方教育模式下的不足之處,也沒有涉及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取之處,這些研究相對有些片面?,F(xiàn)代社會和新一代父母逐漸重視到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父母對兒童的發(fā)展和教育開始持有非常系統(tǒng)、復雜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以及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家庭教育作為孩子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本文將針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兩國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可行性意見。
家庭是兒童最初人際關系接觸和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可以說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社會文化背景構成的教育有密切關聯(lián)。它能夠延伸到一個人的全部,表現(xiàn)在其長大成人后遇到問題時所作出的反應、接人待物時的態(tài)度、對社會乃至世界所抱有的看法。
不管在哪個國家,有著何種思維方式,他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都是一樣的,每個孩子正常發(fā)展的基礎就是家庭教育,促使后代形成一種較為完整的人格并為其成長奠定的教育基礎。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方式以及父母日常交流和生活中的言行都對孩子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其次父母對生活、工作、學習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持續(xù)性和階段性的。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與家庭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的素質和品質,伴隨著父母的陪伴和教導,逐漸養(yǎng)成了與父母相似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家庭教育所帶來的正向的影響可以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質,決定了他們日后發(fā)展的走向;負向的影響則會使得孩子在成長中形成極端的性格,不利于為人處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所以說家庭教育對于教育的貢獻度極大,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普及,新一代年輕父母的受知識教育程度也大大提高,對孩子的教育也更科學合理。本文將在接下來的部分探究中國家庭教育的優(yōu)缺點,西方家庭教育的優(yōu)缺點,以及如何通過學習超前的家庭教育理念,整合教育的方式,使得孩子獲得較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資源,保證孩子在幼年健康成長,在青春期擁有正確的奮斗目標,在成年后能夠維持家庭幸福,從而到達家庭教育的目的,實現(xiàn)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發(fā)展。
中國是一個家國同構又重視倫理道德的社會,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深入人心,孩子自小便知道并模仿孔融讓梨,想要光宗耀祖,并且我國自古有著“先人后己”“大我”的奉獻精神,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長也必然伴隨特定的文化觀念,由此重感情、重精神、擔責任的中國兒童便在這樣的中國式家庭教育下誕生。
在中國式教育下中國子女都秉持著強大的責任心和孝心,在父母的細心陪伴和關愛下,呵護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懂得珍惜和疼愛自己的長輩,故父母在不遠游是很多我們這一代青年的座右銘,重家庭、愛親人,不管去哪里心中都會記掛這父母,除了自小的教導當然也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日夜沁潤。
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強大的民族精神之所以代代傳承,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退縮,堅奉自強不息,也正是因為中國式的家庭教育理念承載了中國文化的特色以及祖祖輩輩的諄諄教導。幼時起,我們便學習背誦《唐詩三百首》《論語》《千家詩》等,將書中的典故、道理銘記于心,家大國才大,有國才有家,致使我們的精神和血液代代流淌著一種無法言語的力量和強大,讓我們不服輸、不言棄。
中國家庭教育自然也存在些許弊端。首先,中國式教育太過于重視結果,缺少了理性教育。由于不注重過程對錯,僅憑結果責怪和夸獎小孩,容易給兒童造成扭曲的心理狀態(tài);在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經(jīng)常忽視了他們的興趣和生活的需求,導致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的問題需求,從而使得教育畸形。其次,由于很多父母不能平等的與孩子相處,控制了兒童時期的眾多選擇而不是給予正確的引導,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能力和愛好選擇,導致他們過于依賴父母,在應該獨立的年齡還只能依偎在父母的羽翼下東張西望,缺少思考能力,最后只能做一個巨嬰。最后,中國家長屬于控制型家長,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要求他們追求一份高枕無憂的生活,非常典型的現(xiàn)象就是很多小孩成長后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何在,把父母的理想當作自己的夢想來實現(xiàn)。
由于歷史背景、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教育教育也有很大差異。西方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人是自然的主人,以人文主義為出發(fā)點,重視人人平等,給孩子絕對的自由和選擇權,將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放在首位的價值觀,在教育方面也以個性培養(yǎng)為主。
因為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基于市場經(jīng)濟的理念,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便是為了以后能夠順利融入這個競爭激烈、變化飛快的世界,所以西方教育更關注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當他們長大成人遇到問題和麻煩時,想到的首先就是如何面對并解決困難,用于擔當和挑戰(zhàn),這與中國青少年產(chǎn)生強烈對比。
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相對于中國家長他們更知道怎樣與孩子交流,有效地溝通可以使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還能進一步避免家庭矛盾的深化;同時在相處和教育孩子時更加注重過程,因為他們知道享受過程比得到結果更有意義。父母視孩子與自己一樣有著平等的地位,同時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想法,相處時更像是孩子的朋友,一起參與活動、共同完成任務,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發(fā)展自己的動手能力,陪伴中智慧的解決孩子的情緒等問題,讓孩子更加理性客觀的解決問題。
但是,在利己主義的觀念下培養(yǎng)的孩子團體意識不夠強,一個團隊、企業(yè)、國家的強大是在集體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和功名,以大單位中來看很易造成因小失大,而且利己主義者常常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對父母的生活關心甚少;這也是源自于他們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和父母的觀念,西方的老年人不樂意于獲得他們的幫助,執(zhí)著于自己是獨立人和有能力的人,在他人幫助時,反而不情愿。
隨著經(jīng)濟、文化等全球化的影響,中西方各方面的差異會逐漸減小,教育模式也逐漸開始受重視并紛紛效仿,雖然鼓勵取長補短、精益求精,但不贊成盲目模仿。存在即合理,中國傳承下來的教育觀念和模式內含著它的道理,完全摒棄中國式教育模仿西方模式的家庭教育并不是可行的方案,自古以來中西方的思維方式、傳統(tǒng)文化本就不同,西方國家以個人利益為主的價值取向和以個人為中心式的培養(yǎng)發(fā)展觀在中國社會大環(huán)境下是走不長久的,不應任何行為和理念都仿照西方教育。
我國注重培養(yǎng)集體意識和服務意識,講求奉獻和謙虛,重感情講情義,如今中國的大發(fā)展、大進步離不開這些中國意識、祖輩教訓和傳統(tǒng)文化知識。在中國這樣的發(fā)展大國,更要結合國情和社會發(fā)展的特點以及實際條件來改善和發(fā)展我們國家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單純復制西方教育模式是完全不必要的。總的來說,家庭教育可以大概遵循以下三點:
(一)感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相結合;
(二)重視智力培養(yǎng)的同時增強對孩子的能力培養(yǎng);
(三)以過程教育為主,以結果教育為輔。
在家庭教育中,感情和理性是相輔相成伴隨人一生的兩種情緒,人性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有溫度,理性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客觀。在孩子的成長中不能只給予他們愛的灌輸和陪伴,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陪他們共同經(jīng)歷成長,還給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關注孩子的情緒并設身處地的加以安慰和引導,使他們學會控制情緒、理解情緒,讓孩子學會理性思考問題、感性處理問題,從而使問題的處理更加圓潤化。更多的經(jīng)歷和自身感受才可以讓孩子們站穩(wěn)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和處理問題,也讓他們在困難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
家庭教育存在的意義便是錦上添花,使得孩子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家長對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完全控制,控制下的孩子只能機械重復家長的行為,而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盧梭認為,天下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到的教育,卻能實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開發(fā)他們的潛能。能力建設期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處理問題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管孩子處于什么樣的選擇之下,家長都要以尊重、信任為基本。孩子只有得到父母真正的尊重,才能夠自由發(fā)展天性,發(fā)揮內在的生命潛力。只有讓他們獲得獨自完成任務面對問題的機會,才能夠在將來成人后不再躲在父母的庇護下安逸的生活。
讓孩子通過感受真實社會和生活來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體驗、去參與,從而完善自身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成為完整的獨立的人。中國家庭教育可以學習西方家庭教育中的“過程論”,父母引導孩子去享受所有事情的過程,讓孩子在所有活動中、實踐中慢慢成長,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是孩子成長、全面發(fā)展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一件事情的結果并不能讓孩子得知其中的對錯或了解該事件的重要與否,只有參照過程才能真正讓他們體會生活和成長的艱辛、不易以及最后成功的喜樂。
東西方家庭教育模式下,都有自己需要改正的一面,又有必須保留的一面。既然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就要勇于正視不足之處,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素。在這個社會千變萬化的發(fā)展中,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好好利用網(wǎng)絡時代的便捷,從中學習、觀察、思考新的知識和世界發(fā)展動向,及時獲取新的教育知識和教育方法。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除了應有的陪伴和關愛,還應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理解并尊重他們,不被家長所控制,不為玩樂所困擾。遵循孩子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因勢利導,給予孩子發(fā)展、參與的權力,發(fā)揮其作為教育主體的能動作用,讓孩子有能力去感知世界。如何從中協(xié)調這是我們應該注意和進一步研究的,不辜負天下父母的付出,不辜負孩子努力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