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你們好嗎?
立冬一過,冬天宣告正式來臨。冬者,終也,萬物收藏也,經過“春耕夏耘秋收”,我們終于走到清點收成、儲藏果實的季節(jié)了。親愛的讀者們,這一年大家辛苦了,祝每一個人都有好收成!
糧食是最重要的收成之一。對于中國人來說,“民以食為天”,吃飽飯是首要之事。哪怕“吃飽飯”現在已不再是難事,但對于糧食問題,中國人始終懷有深刻的危機意識。
第10期上半月刊的“獨家策劃”《食為天》從宏觀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創(chuàng)造的一個又一個的農業(yè)奇跡、中國的糧食問題還存在哪些隱憂,以及中國人應該如何端好端牢自己的飯碗等問題。下半月刊的“獨唱團”《餐桌上的變革》,則從更具體的層面來講中國人餐桌上的變化和進步,以一個個普通人酸甜苦辣的經歷,來折射時代的變遷。無論是《食為天》還是《餐桌上的變革》,都將關注點放在了與“吃”有關的問題上,讀者梁冬青來信說:“雖然每天都在‘吃’,每天都看新聞說糧食問題,但從沒有深入了解,這一期雜志讓我解開了以往的很多困惑。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很多奇跡,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
其實,經由今年這一場疫情大考,中國人仿佛共同上了一節(jié)思想理論教育公開課,對于國家的發(fā)展更清楚了,對于自我的道路也更有認同感了——這或許也是《青年一代為什么越來越認同中國》《深圳特區(qū)40年:他們成就了這座城》《“搶跑”新冠疫苗》等稿件得到眾多讀者喜歡的原因。此外,《種下30多萬棵愛情樹:他們將大漠變成森林》《“硬骨頭六連”是怎樣煉成的》等稿件,無論是從普通人的角度,還是從軍人的角度,都特別勵志和令人感動,也是讀者們提及較多的作品。當然,我們的社會并非沒有問題,《如何破解拖欠教師工資的沉疴痼疾》《酒桌文化是時候退出江湖了》等針砭時弊的文章同樣得到了很多讀者的認同。
一位讀者寫信說:“希望多些政論方面的新聞資訊,可以看到更多國家大事方面的討論?!逼鋵嵾@也是很多讀者的心聲,我們會在這一方面多加努力。而上次給我們寫信提建議說“希望更犀利一些”“偶爾也可以不那么溫和”的讀者,這期再次來信說:“看到了你們的努力,雖然還是不完美,但總讓我有期待感。這樣也很好?!?/p>
謝謝你們。無論是批評還是期待,對我們都很重要,你們的一言一詞讓這個冬天變得溫暖了。
祝大家冬天愉快!
《時代郵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