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透視
1.4 傳魯藝神 承熱土魂 張 倩 張 彤
1.9 現(xiàn)實主義生命的回潮 劉恩波
2.4 戲劇要評述有價值的人生 孫 浩
2.11 流派繁衍:中國戲曲前行的一種姿態(tài) 鄭永為
劇壇流光
1.13 音樂劇《九九艷陽天》青春版的示范性 黃莉莉
1.18 忠實原著與現(xiàn)代表達的迷思 陳云升
2.17 淺析芭蕾舞劇《花木蘭》的舞臺轉(zhuǎn)化 毛 琦
2.22《地質(zhì)師》 袁丹璐
2.27 被盤活的漫漫長夜 臧保云
3.15 人文精神下的文本創(chuàng)作 李 菁
3.19 時間、空間與人:矛盾沖突中的文本建構(gòu)與理念傳達 李娟娟
5.4 古典名劇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陳涌泉
5.13 淺析新編滇劇《水莽草》的現(xiàn)代審美意趣 張 冉
人與戲劇
2.34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謝海威
5.19 人生困境中的一束光 江愛華
5.24 對影成三人:論李漁《比目魚》傳奇中的“戲中戲”設(shè)置 唐 志
5.29 娜拉第二次出走的思想力度 回 根影像記憶
1.24 深入生活:王興東真人真事題材的電影創(chuàng)作原則 鄭宜庸
1.30 國產(chǎn)電視劇中新中國國家形象(下) 張學娜
2.54 光影映照下的階梯之辯 劉鑫澤
3.25 影視劇新神話敘事特征及美學意義 李玉琴 趙淑麗
3.34 更甚的細思極恐 張 彤
百家論壇
1.36 京劇程派藝術(shù)教學的“3+1” 王希寶
2.37 淺談舞臺美術(shù)設(shè)計的意境美 陳 薇
2.43 譯制片配音的輝煌年代 潘 晶
2.47 電視劇行業(yè)現(xiàn)狀下的平臺化網(wǎng)劇生態(tài) 鄭 月
3.4 新時期以來戲劇批評的回顧與反思 康建兵
3.11 法國音樂劇獨具風格的文化特性 景弋雯加
4.25 光輝的歷程 肖蘇華
4.33 不惑之年的豪邁步武 于 平
4.40 芭蕾,因你而光彩 歐陽逸冰
4.51 四十不惑 繼往開來 歐建平
4.66 過往的是風景 留下的是人生 陳家年
4.72 輝煌四十載 遼芭再出發(fā) 宋官林 尚 帥
5.36 精神·文學·現(xiàn)實 孫紅俠
5.42 用足尖講述中國故事 楊一普
劇本平臺
1.42 維持會長 羅怡春 鐘一鳴(執(zhí)筆) 郭曉鵬
2.60 小品《圓謊》 李 銘 張 倩
2.66 小品《等你回家》 康 謙
2.70 小品《抗“疫”》 李 銘 劉 雪
2.76 小品《來,我們一起許愿》 張 倩
3.42 話劇 燃燒的鋼鐵 孫 浩
5.44 話劇 無風地帶 楊錦鋒
舞壇流光闖海人和瞭望塔
4.7 中國芭蕾創(chuàng)作的 馮雙白
4.13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羅 斌
4.20 從遼芭的人才成長所想到的 趙汝蘅
綜合視角
6.5 求取自身的跨越 梁海燕
6.11 品質(zhì)化 楊錦峰
6.17 喜憂參半 如是我觀 謝海威
6.21 走向堅實、豐饒、超越的戲劇 胡海迪
精彩劇評
6.29 非奇不傳 領(lǐng)異標新 馬 琳
6.33 新時代奮進精神與激情燃燒歲月下民族精神的雙重交響 宋官林
6.36 評劇《過大年》的人物定位與人文情懷 毛 琦
6.40 從《工匠世家》看主旋律戲劇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的呈現(xiàn) 劉恩波
6.45 知新溫故 借古喻今 劉新陽
6.50 樹欲靜而風不止 張 彤
6.55 心藏錦繡 夢在肩頭 張 倩
6.60 從真實人物虛構(gòu)寫作難點到現(xiàn)當代女性題材藝術(shù)作品 鐘一鳴
6.64 民俗文化與時代氣息的交融碰撞 劉 雪
6.68《信念》《鐵嶺民間藝術(shù)團曲藝專場》《血祭龍源》微評論 康 謙 孫立亭 王玉華
舞美空間
6.72 談遼寧省第十一屆藝術(shù)節(jié)舞臺美術(shù) 李丹青
6.76 淺析《孟泰》舞美設(shè)計亮點 潘思蘭
6.80 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