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紹斐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xiāng)建設步伐加速,在施工作業(yè)過程中,一些施工單位不遵守電力設施保護相關規(guī)定,導致作業(yè)時電力設施遭受破壞,影響供電秩序和電網安全。長期以來,供電企業(yè)面對外力破壞,大多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供電,無暇顧及維權,承受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和經濟損失。
本文就玉林供電局針對電力設施保護區(qū)內堆土、施工引發(fā)的外力破壞,主動向法院起訴維權的案例,從事前預警、事中應對、調查取證、主動索賠等方面,闡述電力企業(yè)面對外力破壞主動維權的流程,提高電力企業(yè)的外破事故處理效率和相關案件處理能力,有效減少由于第三方人為破壞遭遇的經濟損失,保障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供電穩(wěn)定。
電力設施外力破壞是指外界人為因素導致輸配電線路等電力設備處于不安全、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行為,主要有交通事故、違章作業(yè)、盜竊三類。外力破壞行為的主體有個人、企業(yè)、單位。由于電力線路分布范圍較廣,外力破壞發(fā)生的頻率較高,處理難度較大。如交通事故導致的外力破壞事件中肇事者逃逸,而電力線路恢復運行迫在眉睫,供電企業(yè)一時很難向肇事者追究責任。
據統計,2019年玉林網區(qū)配電線路存在外破隱患共135處,已發(fā)生的外力破壞29 起。
電力設施外力破壞在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后索賠上處理方式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電力企業(yè)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和預警工作力度不夠,建設施工單位、普通群眾的用電知識、法律意識普遍缺乏;第二,不同類型的外力破壞涉及內外部門眾多,而供電企業(yè)與相關部門、企業(yè)未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缺少統籌協調的能力,報備電力設施安全隱患后,難以得到重視;第三,外力破壞事后索賠時,電力企業(yè)往往選擇要求肇事方停止和改正破壞行為、賠償電力設備修復費用,極少追究外力破壞導致的停電電量損失等其他損失。
面對多種外力破壞,供電企業(yè)應從法律角度出發(fā),建立長效的維權機制,主動維權,彌補損失。
玉林供電局于2019年年底通過依法主動維權取得了因外力破壞行為導致的電費損失賠償,并要求外破方排除妨害,徹底消除了外力破壞隱患,為進一步打擊外力破壞行為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依法治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初,某水泥磚公司承包了某塊土地用于生產經營,此塊土地上方為玉林供電局所管轄的10 千伏高壓線路。8月,該公司在此段高壓線路底下作業(yè),車斗與高壓線路發(fā)生接觸,引發(fā)了線路跳閘。該起安全事件發(fā)生后,玉林供電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叫停施工,進行特巡,發(fā)現該公司除引發(fā)線路故障外,還在高壓線路下方堆放砂石,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供電局配電運維人員向該公司告知了安全隱患并再次裝設警示牌,同時簽發(fā)了《安全隱患告知書》,要求該公司停止在高壓線下施工、堆放砂石,并向玉林供電局申請遷移線路,待線路遷移后方可施工。但該公司不但未向供電局申請線路遷移,仍在線路下方堆放砂石,繼續(xù)作業(yè)。
對于該公司破壞電力線路不聽勸阻、繼續(xù)施工造成安全隱患的情況,玉林供電局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護電網安全,向玉林市工信局執(zhí)法大隊發(fā)函報案。工信局執(zhí)法大隊到現場開展執(zhí)法并向該公司發(fā)送了《責令限時整改通知書》,但該公司收到《責令限時整改通知書》后合理期限內仍不整改。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及社會公共利益,玉林供電局向興業(yè)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公司排除妨害,清除線路下方的砂石,并賠償外力破壞導致的電量損失共計1.4 萬元。
收到法院傳票后,該公司立即對侵權行為進行整改,三日內清除了高壓線路通道下的砂石、機械設備。隨后,該公司與玉林供電局進行和解談判,達成和解協議,約定由該公司賠付線路跳閘導致的電量損失1.4 萬元,排除涉電安全隱患。該公司履行協議義務后,玉林供電局向法院提出撤訴申請。最終,法院出具準予撤訴裁定,該案件至此結案。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供電企業(yè)針對外力破壞主動維權案件,可以總結出以下經驗:一是主動收集和掌握證據。如收集涉案線路的合法建設材料、外破現場照片,送達《安全隱患告知書》,向玉林市工信局發(fā)函請求現場執(zhí)法等。二是確認財產損失情況。根據停電曲線圖、搶修工作票、電費價目表、電費物價等文件,明確外破導致的電量電費損失。三是主動起訴索賠。依據《電力法》第五十二條、五十三條第二款等法律法規(guī)主動訴訟索賠,形成了法律震懾效果和警示作用。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一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供電企業(yè)電力設施若遭遇外力破壞,應在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內,借助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力量,建立一套完備的主動維權機制,規(guī)范外力破壞案件的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以及事后索賠工作,標準化處理案件,提高案件處理效率。
業(yè)務部門總結上一年度外力破壞總體情況,提出本年度重點管控計劃;設備主人應加強設備運維巡視,及時進行隱患預警;安全生產監(jiān)管部門應及時向地方政府報備,借助政府相關部門力量及時消除隱患;新聞宣傳部門應通過新聞媒體等平臺,做好法治宣傳和輿論管控工作。
調查取證首先需要保證安全,防止二次事故發(fā)生;利用拍照、錄像等現場記錄方式進行調查取證。在電力設施遭遇外力破壞事件中,主要收集以下證據:
1.事故關鍵信息,如作業(yè)操作人(或事故司機)、施工單位以及作業(yè)設備(肇事車輛)等;2.破壞證據,如現場照片、錄像、事故確認書、群眾目擊記錄、現場監(jiān)控等;3.被破壞的電力設施合規(guī)建設材料,如項目批復文件、竣工驗收資料、改造資料、線路安全距離測量數據等;4.經濟損失證據,如搶修、維修工程預(結)算書、發(fā)票以及故障停電記錄、停電損失計算表等。
一方面按專業(yè)部門或保險公司的要求進行報備,測算損失,包括設備損壞價值、維修費用的直接損失和電量損失等。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行政機關的力量,對破壞電力設施的行為責令整改,進行行政處罰等。非訴途徑包括發(fā)送律師函、談判、調解等。
外力破壞事件通過非訴訟程序、行政機關介入仍無法妥善處置的,應理清法律關系,擬定訴訟方案,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有構成破壞電力設備罪等刑事犯罪的情形的,則由司法機關按刑事犯罪處理;如法院刑事判決未涉及電力設施損失賠償的,也應當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電力企業(yè)面對電力設施外力破壞案件,要突破如今索賠困難、方式受限的局面,應當運用法律手段,積極調查取證,借助行政、司法機關的力量維護企業(yè)的合法權益。只有強化法制意識,主動維權,才能依法懲處外力破壞行為,減輕企業(yè)損失,最大程度消除電力設施設備運行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