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一尋常菜蔬也。雖貌似尋常,卻是吃法多多,美味可口。于“尋?!敝谐猿觥安粚こ!?,這便是美食的至理所在。
清朝李漁如此評價(jià)山藥:“山藥則孤行并用無所不宜,并油鹽醬醋不設(shè),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薄盁o所不宜”“蔬食中之通材”,足見山藥吃法之簡單、普遍。
生吃、熟吃、鮮吃、干吃、單吃、混搭吃,均無不可。肉絲炒山藥、山藥燉排骨、拔絲山藥等等,都好。而鄉(xiāng)民,最簡單的一種吃法,就是“餾山藥”。山藥切段,放在篦樑上餾熟,剝皮食之;或者,山藥煮熟,蘸白糖而食之。此等吃法,似乎古已有之,古人曰:“如煮食,惟刮去皮,蘸鹽、蜜皆可。其性溫,無毒,且有益。”陸放翁有詩曰:“久緣多病疏云液,近為長齋煮玉延?!本褪侵傅拇朔N吃法。玉延,就是山藥,是一種更美好的叫法?!侗静菅芰x》云“齊魯名山芋”“秦楚名玉延”是也。
山藥生吃亦可,將表皮削掉,白凈似雪,咬一口,脆生生,甜潤潤,涼滋滋,大有雪梨的味道。
古人于山藥,似乎更是青睞有加,吃得一番山藥,也留得幾多逸聞趣事,詩情畫意。
南宋陸游不僅是著名的詩人、詞人,還是著名的美食家。據(jù)說,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他喜歡一種“甜羹”,亦謂之“瓊糜”。其做法是:“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山藥,居其中。此種吃法,對于山藥來說,就是一種“混搭”吃法:白菜、山藥、芋頭、蘿卜,一鍋煮,至糜爛,也許還要加點(diǎn)糖。好吃嗎?真的很難說,但陸游就是喜歡,且甚為得意,還戲之于詩,曰:“老住湖邊一把茆,時(shí)沽村酒具山殽。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p>
臨湖而居,竹籬茅舍;山肴野蔌,雜然“煮”之,那山藥“甜羹”里,有著陸游的一番湖山之意,一份灑脫之情。
宋代陳與義對山藥,更是情有獨(dú)鐘,他專門為山藥寫了一篇賦,名曰《玉延賦》。賦文內(nèi)容較長,僅抄錄其“煮食”山藥的一段文字如下:
“搴石鼎以自濯,搘豕腹之彭亨。春江浩其波濤,遠(yuǎn)壑颯以松聲。俄白云之漲谷,亂雙眼于晦明。擅人間之三絕,色味勝而香清。捧杯盂而笑領(lǐng),映戶牖之新晴?!?/p>
語言幽默風(fēng)趣,不僅寫出了洗濯、烹煮山藥的過程;而且還以“春江浩波、遠(yuǎn)壑風(fēng)聲、白云漲谷”等表現(xiàn)自然情景的詞語,極盡夸張、繪飾之能事,形象生動(dòng)地刻畫出了山藥于鍋中“滾沸”的情狀;最終的落腳點(diǎn),則是肯定山藥的“色香味”俱佳。
于是,手捧杯盂,饕餮而食;低首看盂內(nèi)山藥,舉首望戶外天空,竟是一片“新晴”;此時(shí),無論是“新晴”,還是“心情”,吃后得到一番好心情,人生之樂,真是莫過于此矣。
《山家清供》詳細(xì)記載了與山藥相關(guān)的兩道美食:一是湯餅,二是玉延索餅。
湯餅,是將洗凈刮皮的山藥,焙干,磨篩為粉面制作而成;湯餅,實(shí)則就是一種水煮的面食。玉延索餅,則比較復(fù)雜,是將煮熟的山藥,進(jìn)行研磨,過濾為粉,然后以之做成“索餅”。那么,“索餅”又是什么呢?索餅,其實(shí)就是一種近乎面條的食物,更確切地說,即如今日江淮間的切面。
湯餅、索餅的味道如何?今日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所知的,也僅僅是限于古人山藥吃法之特殊。
《本草綱目》概括山藥五大功用:“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如果用今天的話說,即為:山藥,具有健脾補(bǔ)肺、益胃補(bǔ)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qiáng)筋骨、寧志安神、延年益壽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