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收藏了很多小擺件,內(nèi)有一把我最喜愛的雞首壺。雞首壺高18 厘米,口徑7.5 厘米,壺頸部纖細,腹部渾圓,平底。肩的一側(cè)為凸起的雞首形壺嘴,另一側(cè)為曲形把手。此壺造型別致新穎,雞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頸眺望,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yīng)。既莊重古樸,又使整個外形曲線流暢生動。能收藏到這樣一件心愛的寶貝——唐代雞首壺,很是悅心和有幸,有閑時我常常拿出來細細賞玩。
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最早出現(xiàn)于西晉時期,是西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瓷壺。西晉雞首壺,以小件為主,壺身、壺頸比較矮,雞首多無頸,雞尾甚小。肩部貼塑雞首,與之相對應(yīng)的一面貼有雞尾,肩部其它兩面有弧形雙系,但雞首狀的部分不通壺腹,不能用于傾注。東晉雞首壺壺體略高,雞首有了頸部,雞冠加高豎挺,雙目圓睜,雞口圓張。雞尾則消失,演變成弧形柄,上端與盤口粘接,下端裝在肩部,且柄上端略高于盤口,更宜實用。肩部有橋形系,有的壺身還以蓮瓣紋、龍紋作裝飾,造型更加挺拔秀麗。隋代雞首壺雞首趨于寫實,作昂首曲頸打鳴狀,壺柄貼塑龍形飾。此外,還派生出羊首、鷹首或虎首壺。隋代以后,雞首壺幾乎匿跡。清代康熙時期,宜興陶藝大師陳鳴遠制有紫砂天雞壺,直口,長頸,豐肩,肩側(cè)設(shè)雞首形,其風(fēng)格與上述雞首壺相似,為仿古制品。
雞首壺隨著時代發(fā)展而演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器的一個重要類別,雞首壺在當(dāng)時非常流行。雞首壺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蕩時期,也是瓷器大發(fā)展時期,人們喜歡雞首壺,還因為“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安寧,是那個戰(zhàn)亂年代人們的企盼和夢想,反映了人們對于生活安定、經(jīng)濟繁榮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