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榕榕
摘? 要:在學生進入生物復習階段時,往往苦于復習效率差,導致信心受挫,學習積極性降低。比如在復習《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這節(jié)內容時,明顯發(fā)現(xiàn)對“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理解存在較大困難。這個實驗整體抽象知識點和考點整合較多,按照一般講授課的復習,不利于學生獲得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本文筆者將針對此實驗的難點提出對應的教學建議以精準地突破此難點,望給廣大在線教師和學生一些參考。
關鍵詞: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難點;精準突破
一、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復習難點
在《教育研究方法導論》一書中指出: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難以掌握、不能理解或者容易犯錯或者容易混淆的地方就是學習的難點。這些內容往往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且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黃岡師范大學的夏斐認為難點可以按照知識認知與建構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劃分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心理抵觸型難點、認知偏斜型難點、邏輯推導型難點和建構缺失型難點。
(一)認知偏差型——基礎知識缺乏
認知偏差型的學生對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內容存在一定的認知,但是認知是有偏差的,并沒有深入理解這個實驗的原理和結果,可能只停留在識記層面而沒有深入理解。認知偏差類型的難點很多都源于基礎知識不扎實,比如在如何讓噬菌體帶上放射性的難點中,很多學生忽略病毒是靠宿主細胞才能存活的生物,這就導致在考查實驗材料時忽略了含放射性標記的大腸桿菌,認為此實驗只用到不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大腸桿菌原料。
(二)建構障礙型——新舊知識整合能力不足
考查學生能力的題型中,有一類是綜合應用的,而這就要求學生能整合現(xiàn)學知識和已學的舊的相關知識進行聯(lián)結和整合,或者是利用舊知識構建模型以達到理解的目的,但許多學生在這類題型上就具有很典型的建構障礙。本身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是很抽象的過程,由于課時緊張,許多教師在新授課時處理這個實驗的方式是整合到《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的其他實驗中,可能講解過程不是特別詳細,學生掌握不扎實導致學生利用該實驗進行理解和建構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教材想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想象噬菌體如何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這就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無法理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對于很多題型的解答是完全不利的。
(三)邏輯推理型——新題頻繁錯誤
有一部分學生基本掌握課堂上的內容學習,但是一旦新問題出現(xiàn)就無法準確答題。主要原因是新問題的考查內容是要求學生利用原有知識進行嚴謹?shù)乃季S邏輯推理才能得出答案的。比如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誤差結果分析題型,待噬菌體帶上放射性標記后將進行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攪拌、離心和放射性檢測等操作,每個步驟都可形成新的題型,可變性很強,包括保溫培養(yǎng)的時間長短,是否充分攪拌和離心,以及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對實驗結果是否有影響等。
(四)心理抵觸型——題型恐懼
不排除很多學生在噬菌體實驗的題型中表現(xiàn)不好的原因有一部分和心理感受有關系,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排斥一類題型或出現(xiàn)“我一定不會做對”的錯誤暗示時,明顯會降低正確率。
二、精準突破難點
針對這幾個方面的原因,筆者提出了一些在教學過程中的措施和方法,以突破這些難點。
(一)充分把握教材內容
教材的內容是很精華的課堂內容,但有時候教師也要學會對教材內容的設置做出一點改變來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把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作為一節(jié)課的內容,幫助學生去突破這類知識的難點。勇于對課堂進行把握和安排,改變是思考的開始。當然主要的依據(jù)還是以學生的需求為主,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二)合理利用教具
噬菌體實驗的內容抽象且進行實際實驗的可能性低,而噬菌體如何侵染細菌的過程也是不可見的,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利用這個過程進行模型建構來達到解題目的。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類抽象內容的理解,可以采取直觀教學的方式輔助教學。比如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就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具體化過程;當然模型類的教具具有很多觀看視頻沒有的優(yōu)點,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利用一些簡單材料制作噬菌體模型。筆者也嘗試通過ppt制作路徑動畫的方式動態(tài)演示試管內噬菌體如何侵染大腸桿菌。使學生將抽象的過程在頭腦中形成記憶聯(lián)結,讓抽象過程具體化對克服難點具有很好的效果,一旦理解好整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相信學生能很好地突破因建構障礙和邏輯推理的難點。
(三)思維導圖的構建
因為整合能力不夠而形成不理解的學生,在課堂中可以改變策略,可以嘗試讓一節(jié)復習課變成一節(jié)師生一起總結的課堂,而思維導圖會是一種良好的呈現(xiàn)合作成果的方法。思維導圖能將人們放射性的思維呈現(xiàn)出來。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參與到黑板上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過程中,通過整合自己在做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針對性的歸類和總結,將會讓學生產生明確難點精準突破的思維。
(四)加強鞏固和應用
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規(guī)律,在學完新知識的短時間內知識遺忘速度最快,因此要和學生強調反復和及時的復習。在復習課下的任務可以設置為小組為單位編制幾道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題型,下節(jié)課可篩選經(jīng)典題型讓小組成員展示出題意圖并講解題目。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會先總結知識點再出題以達到知識點在大腦整理的過程,通過展示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積極的心理暗示
教師準確的鼓勵和贊揚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興奮劑。特別在學生感覺自己挫敗而無能為力時,進行適度的精神鼓勵或物質獎賞,能大大提高學生解決難題的信心和積極性。
三、總束結
以上的難點分析和突破建議只是筆者的一些思考和操作,可能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這里希望能給予廣大教師一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本舉.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幾個疑難問題解答[J].生物學通報,2008(2):32 —33.
[2] 張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教學設計[J].生物學通報,2012(7):34—35.
[3] 黃靜娜. 自制磁性拼貼教具突破”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難點[J].中學生物學,2018(11):19-20.
[4] 李澤娜,李德紅.“遺傳信息的攜帶者一一核酸”教學重點與難點突破策略與實踐[J].中學生物學.2011(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