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軍
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路人皆知。據(jù)《史記·高祖本紀(jì)》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疤薄皨嫛痹谥袊糯?,是老翁、老婆婆的慣用稱謂,平常無奇。
但當(dāng)劉邦坐上了龍墩、成了皇帝,昔日的布衣身世竟罩上了奇異的光環(huán)?!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緊接著寫道:“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笨矗∮蛇@里劉邦一下子成了龍種。
龍種就要有龍的容顏,于是《史記·高祖本紀(jì)》便有了兩處描述,一曰:“高祖為人,隆準(zhǔn)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倍唬骸俺耐鯆?、武負(fù)貰酒,醉臥,武負(fù)、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p>
為了進一步強化“真龍”印記,《史記·高祖本紀(jì)》又寫下了如下神話:秦始皇常感“東南有天子氣”,故出游便游巡狩東方,意在鎮(zhèn)服東南的天子氣,劉邦于是就對號入座;呂后在山中找尋劉邦,常常一找便得,問何以如此,呂后說劉邦所在的地方,上面經(jīng)常有云氣,依著云氣去找,就能找到;劉邦一次醉酒在山路上行走,遇一蛇擋道,拔劍斬蛇繼續(xù)前行。后行人走到其斬蛇處,見一老婦人在那里哭泣,說這是她兒子白帝子,化身為蛇,竟被赤帝子斬殺了。當(dāng)人們置疑她時,老婦人卻不見了,云云。這些說法,中心思想無非一個:劉邦,乃真龍?zhí)熳右玻?/p>
顯然,這些傳聞的編織、播撒源頭當(dāng)推劉邦,至少他是樂見其成的。因為故事的指向很明確——都是為劉邦爭天下、坐天下服務(wù)的。先說那“見蛟龍于其上”,這檔子事,倘若劉太公不說、劉邦不允說,誰敢造次?再說那“見其上常有龍”,誰能保證王媼、武負(fù)不是劉邦請托?至于呂后望云尋夫、老夫人哭白帝之子,更是破綻多多。因而記錄這些傳說的作者司馬遷本人也并不盡信,言他撰《史記》只是有聞必錄,亦即他記錄劉邦之出身,如同寫黃帝“教熊羆貔貅虎與炎帝戰(zhàn)”一樣,用的是“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的方法”。不過,悉心編造也好,刻意傳播也好,目的都是為劉氏“家天下”制造輿論。故從劉邦以“真龍?zhí)熳印弊跃诱厥?,?jīng)過文景之治直到漢武帝登場,“龍子龍孫”一脈賡續(xù)均喜聞其編、樂聽其傳。于是,也就一路綠燈傳了下來。
按說,布衣出身當(dāng)上皇帝說來更勵志,正應(yīng)了秦末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時發(fā)出的那句感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這話用在劉邦爭天下之前可謂圭臬:他嬴政、胡亥可以當(dāng)皇帝,陳勝、吳廣、項羽可以稱王,我劉邦為何不可?但當(dāng)其坐上龍墩之后,前文所述就成了務(wù)必去除的魔咒。個中道理并不復(fù)雜:我劉邦一個底層白丁都能當(dāng)上皇帝,他人為何不會效仿?這個逆向設(shè)問,自然是令冀望劉家天下代代相傳的劉邦內(nèi)心所懼怕的。于是乎,為劉氏家天下永固計,“真龍?zhí)熳印钡纳裨挶愠霈F(xiàn)了??梢哉f,神話劉邦的身世,既是其爭天下、聚人氣的需要,也是其坐天下、愚民心的需要。
古語有云:“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辈活櫴聦?、胡編亂造,一時可能會得到某種效應(yīng),但假的就是假的,不僅終究靠不住,還會授人以笑柄。劉邦編造其母曾與大蛇交合,本意在表明他乃“正宗龍種”,豈料到了魏晉一些名士的嘴里,劉邦竟成了“雜種”。同樣,傳說清太祖一生下就會說話,主旨大概是為了表明其乃“神人”也,可到了老百姓那兒,卻成了“清妖”,這恐怕是杜撰神話者及其子孫后代始料不及的。故而,今天一些仍然以“自夸”“子夸”等形式編造傳記故事的人,當(dāng)引以為鑒。神話畢竟是神話,當(dāng)不得真,更成不了真。
圖:王恒?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