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蓓蓓 濮陽市食品監(jiān)督所
目前殺菌技術主要分為兩個大類:熱殺菌與非熱殺菌,兩者所適用的食品種類既有交叉性,也有獨立性。熱殺菌技術應用廣泛,已經(jīng)在巴氏殺菌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出超高溫殺菌、微波殺菌等細分領域。而非熱殺菌技術對特定的食品種類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
傳統(tǒng)熱殺菌技術較多采用外部加熱的方式對食物進行殺菌,例如最常見的巴氏殺菌,其具有殺菌效果好,適用范圍廣的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奶制品、啤酒等行業(yè)中。但巴氏殺菌也有其缺點,即處理后需冷藏儲存。隨著相關科技的發(fā)展,近年來新型熱殺菌技術已逐漸成熟,超高溫殺菌、微波殺菌等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
針對于食品巴氏殺菌需低溫保存的缺陷,科研人員研發(fā)出超高溫殺菌。超高溫殺菌是指使用設備將食品加熱到135 ~150 ℃并保持2 ~8 s,以此來進行殺菌。這種處理方法和傳統(tǒng)殺菌處理辦法相比殺菌溫度要高出20 ~40 ℃,因此這種方法被稱為超高溫殺菌技術。超高溫殺菌技術并非適用于全部的食品殺菌處理,只是適用于固體顆粒在1 cm 范圍內或者不含固體顆粒物的食品。在通常情況下,相對于食品的固有成分來說,食品中的微生物對于溫度更加敏感。因此超高溫殺菌技術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殺死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并且不會對食品各方面品質造成影響,使食品可在常溫下長期保存。目前,超高溫殺菌技術已被廣泛用于飲品、乳制品和發(fā)酵品等食品加工領域。
此技術采用直流電源提供超高頻電磁波,使電磁波穿透食品,在電場的作用下,食品中分子的運動方向改變,進而摩擦生熱。同時,微波產(chǎn)生的電場還具有改變微生物活性的作用,使微生物DNA 的氫鍵斷裂,進而導致其死亡。因此微波殺菌具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等兩種殺菌特性,其相對于超高溫殺菌技術,在保證殺菌效果的同時,對食品味道的改變程度更小,目前已被應用于肉制品、奶制品、水果和農(nóng)作物加工等行業(yè)。
水果、農(nóng)產(chǎn)品、海鮮產(chǎn)品和其他溫度敏感性食品無法采取熱殺菌,因此需采用非熱殺菌技術,非熱殺菌中較為常用的技術有高密度CO2殺菌和紫外線殺菌[1]。
此技術的英文縮寫為DPCD,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新型非熱殺菌技術,其原理為利用二氧化碳對微生物的抑制特性進行殺菌。高壓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對微生物具有強烈的滅活效應,在亞臨界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可對微生物細胞膜造成破壞,進而使微生物死亡,其中對單胞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霉菌、真菌的殺菌效果更為顯著。經(jīng)實踐證明,DPCD 適用于水果等對溫度較為敏感的食品,經(jīng)過此技術處理后,水果的風味不僅保持不變,同時果汁中的還原糖和氨基酸較殺菌處理前有所增加。DPCD 應用于肉產(chǎn)品時也可有效殺菌,延長肉產(chǎn)品的保質期,但處理壓力過高可能會導致肉產(chǎn)品變色,加速水分的流失,因此DPCD 在應用于肉類時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2]。
紫外線技術是一種傳統(tǒng)的食品處理技術,其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通常情況下,紫外線的照射可以破壞微生物的核酸,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理活性,達到殺菌的目的,在進行紫外線殺菌照射的過程中,通過改變蛋白質的性質、降低酶的活性,從而起到殺菌的作用。當使用紫外線對食品進行照射時,紫外線的波長在190 ~350 nm 時,對于細菌、酵母和霉菌等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由于紫外線的照射,各種類型的微生物數(shù)量會大幅度減少,但是不會因為加強紫外線的照射強度得到更好的抑制效果。
在人們迫切需求食品安全的背景下,食品加工領域對不同殺菌處理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使用,可滿足人民對食品品質的要求。對熱殺菌技術和非熱殺菌技術進行綜合使用,以此來保證食品口感、營養(yǎng)成分不發(fā)生改變,降低殺菌處理技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jīng)濟需要,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積極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