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學校廣播站有一個“心靈驛站”欄目,經常收到同學們訴說內心困惑的來信,例如“我和父母產生了矛盾,該怎么辦?”“學習這么緊張,我該怎么處理興趣愛好與學習之間的關系?”“老師要我們制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可我真的不知道我將來適合做什么?!薄瓩谀拷M覺得應該倡導大家都來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感受或體會,所以,決定在全校范圍內舉辦一次以“成長有困惑,愛思才會明”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征文的要求為:①寫出自己的困惑,同時也要寫出自己的思考,力爭給人以啟迪;②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③題目自擬,文體為記敘文或議論文,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襲和套作。
請你寫一篇文章參加這次征文活動,注意在文中不要出現自己的真實姓名、校名等。
思路點撥
如何寫好這篇作文呢?
首先,準確把握寫作要求。這方面,題目中已有提及。一是作文內容必須涉及兩個方面,即“困惑”和“思考”,既要寫自己的困惑,也要寫自己的思考,缺一不可。二是寫作素材既可以是自己的經歷,也可以是身邊人的經歷,但需要注意的是,困惑一定要是自己心中產生的,而不是別人的。三是文體有限定,只能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其他文體不能寫。另外,要根據文章主題或內容重新擬定題目,最好不要直接用“成長有困惑,愛思才會贏”作為文題。
其次,圍繞“困惑”選定寫作方向。成長中的困惑非常多,而且由于成長背景不同,每個人遇到的困惑各不相同。因此,構思的第一任務就是確定寫哪種困惑。所謂“困惑”,就是指內心感到疑惑,不知該怎么辦。凡是能讓你產生這種心理的人和事都可入文。比如不明白自己為何總是嫉妒別人、明明很愛父母卻總是無法跟他們好好溝通、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不明白為何有些同學越來越自私、不明白為何同桌變得愛慕虛榮、不明白有些人為何那么冷漠、不明白為什么誠實會遭人嘲笑……可把自己最受折磨、最想知道答案、思考最深入的困惑寫出來。
第三,在“愛思”上深入挖掘。訴說困惑只是寫作的前奏,或者說是引子,作文的重頭戲應該在“思考”上。這里的思考,既包括對困惑產生原因的分析,還包括如何消除這種困惑心理,讓自己健康成長??梢哉f,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體現著作者的見識,也決定著文章的高度。另外,思考時,千萬不要忘了“明”這個字,它意味著你要戰(zhàn)勝困惑,所以,作文的立意一定要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
第四,認真設計文章結構。如果寫記敘文,可先通過具體故事表達內心的困惑,然后再把自己是如何化解這一困惑的過程交待清楚,情節(jié)力求曲折,描寫力求生動;如果寫議論文,可先通過話題引出觀點,然后展開論證,最后總結,升華主旨。
最后,提醒大家,別忘了給作文擬一個醒目的標題。
佳作展示
原來,嫉妒之心不可怕
長沙一考生
我本來是一個心地善良、樂觀開朗的女孩,特別喜歡幫助人,同學們都稱我為“知心姐姐”??刹恢趺吹模狭顺踔泻?,我的心態(tài)漸漸發(fā)生了變化,每當看到有女同學考得比自己分數高,或者她們在比賽中超過自己,甚至就連有人穿的衣服比我的好看,我的心里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那種感覺有時像蛇一樣在心中纏繞,有時又像石頭一樣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我覺得自己的心理太陰暗、太可怕了,困惑、難過、憤怒、自責在我的心里交織成一張密密的網。我不知道自己這是怎么了,我的眉頭越皺越緊,我的嘆息越來越多,我的話語越來越少。我從昔日的“知心姐姐”,變成了如今的“悶葫蘆”。
怎么辦?怎么辦?再這樣下去,我覺得自己會掉進“深淵”之中,把青春毀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雜志上看到了一個專門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知心姐姐”信箱。思考再三,我這個曾經的“知心姐姐”決定向雜志上的“知心姐姐”求救。于是,我把困惑和痛苦化成一封書信,投進郵筒,飛向遠方。
不久,我收到了“知心姐姐”的回信,她在信中說,我這是典型的嫉妒心理,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爸慕憬恪闭f,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產生嫉妒心理是一種正?,F象,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關鍵是,要能正確對待嫉妒心理,要努力把嫉妒心轉換成動力,不斷激勵自己去超越?!爸慕憬恪边€說,如果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嫉妒心也是人皆有之,不必自責,也不必難受,只要走出“封閉的小我”,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讀完“知心姐姐”的來信,我恍然大悟,心中的困惑一掃而光,心情一下子輕松多了。從此,一旦內心涌起嫉妒的潮水時,我就暗暗提醒自己:快別這樣,有本事,你就超越他。漸漸地,嫉妒的“惡花”已很少在我的心中開放了。
回首這段經歷,我明白了,嫉妒之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知道嫉妒卻不知道努力。所以,不要壓抑嫉妒之心,嫉妒別人學習成績好,你就努力學習超越他;嫉妒別人人緣好,你就誠懇待人,樂于助人,廣交朋友;嫉妒別人多才多藝,你就努力提升自己,學習一技之長……
親愛的朋友們,請正視自己的嫉妒,讓它幫助我們成長!
點評
文章緊扣“成長中的困惑”立意和選材,講述了自己進入初中后被嫉妒心理所困擾,不得已向“知心姐姐”求助,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重新變得陽光的經歷。構思巧妙,開篇傾訴,引出話題;隨后尋求解決之策;最后反思,把自己的感受與讀者分享,給人啟示。
為什么勤奮了卻沒有成功
長沙一考生
從小到大,我讀過許多關于“勤奮”與“成功”的至理名言。比如“天才出于勤奮”“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一勤天下無難事,功夫不負苦心人”……是啊,一個人不揮灑勤奮的汗水,怎么能收獲成功的碩果呢?
于是我在學習上狠下苦功,百般努力,可是,我的成績一直平平,從來沒有進入過年級前列。對此,我感到特別困惑:為什么收獲與付出不成正比?為什么我足夠勤奮卻沒有成功?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讀過的書多了,我逐漸明白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那就是一個人要想成功,沒有勤奮是絕對不行的;但勤奮了,努力了,堅持了,卻不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說,勤奮與成功之間并不能簡單地畫等號。
為什么呢?道理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每個人的天賦、習慣等是有差異的,相同的努力,不一定換來相同的結果。另一方面,一個人要想在學習、工作上取得成功,除了勤奮,還要講究方法。方法對,事半功倍;方法不對,事倍功半。只顧埋頭苦學、苦干,卻從不問方法對不對,效率高不高,結果可想而知。而更為主要的是,成功總是與選擇的方向相對應的,如果從一開始就把方向選擇錯了,背道而馳,再努力也到不了目的地。比如一個人五音不全,卻想當歌星;一個人身材矮小,硬想打籃球,能成功嗎?恐怕很難。
既然如此,那我們是不是就不要勤奮,不用努力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還是那句老話,沒有勤奮,哪有成功。只不過,我們在勤奮努力的時候,應時時檢查一下自己的方向有沒有選錯,方法是不是得當,成功的定位是否準確。如此一來,成功早晚會降臨,至少,你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同樣被“勤奮了卻沒有成功”所困惑的朋友們,讀了我的文章,是不是心中豁然開朗了呢?
點評
這是一篇構思精巧的考場作文。作者先通過題目亮出自己的成長困惑,讓讀者“先睹為快”。開篇引用名人名言,論述“勤奮”與“成功”的關系。然后筆鋒一轉,寫自己勤奮卻沒有成功,困惑由此產生。接著寫自己悟出了“勤奮”≠“成功”這一道理,并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論述。在此基礎上,深入一層,指出并不能丟掉勤奮和努力,升華文章主旨。最后以反問作結,呼應文首,余味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