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松濤小學 林珊舸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態(tài)度,如幸福、厭惡、愉悅、仇恨等,主要包含了道德感與價值感兩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等過程中,學生都會擁有自身的體驗,從而形成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用情感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新的體驗或者受到情感沖擊,促進學生情感品質的提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思維都是跟著教師走,缺少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知識點和考點大部分靠硬背。在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缺少了情感的輸出口,被動地接受信息和知識,從而不能對知識進行辯證思考。而在情感教育理念中,教師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感情的人。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情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體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受到了尊重。而教師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困惑后,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幫助,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情感往往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形成的,尤其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或氛圍中,人的情感體驗會變得更加豐富而深刻。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情感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要營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符合學生認知習慣和生活經驗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情,獲得更多的情感需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中,教師如果直接將作者對“老屋”的情感講述給學生聽,學生的情感體會肯定不深刻,也無法真正體會到作者對“老屋”的感情以及“老屋”的善良等。另外,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雖然語言淺顯易懂,但文章篇幅很長。如果教師單純讓學生一遍又一遍通讀課文,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或者課本劇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尤其是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讓學生扮演“老屋”“母雞”“小貓”等,再利用多媒體設備設置出相應的音樂和背景圖……營造故事里的情境,從而引導學生體驗為什么“老屋”總也倒不了,是因為“老屋”要給小貓?zhí)峁┌残乃X的地方,要給老母雞提供安心孵蛋的地方……這樣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老屋”的善良與樂于助人的品質。而“老屋”身上的這種品質也讓所有的小動物都對其產生了敬畏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引導、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情感教育已經成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今小學語文教材經過多次改版,教材內容包含了很多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從教學內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讓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去深刻感知各種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愛國情感、對大自然的情感、對親人、朋友的情感等,都是情感教育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全面開展情感教學。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特點,讓學生感受到小興安嶺的魅力,進而挖掘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細品課文,讓學生感受春天小興安嶺的生機勃勃;夏天小興安嶺的蔥蔥蘢蘢;秋天小興安嶺的碩果累累;冬天小興安嶺的白雪皚皚。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小興安嶺的喜愛,“欣賞完小興安嶺的美景,大家有什么話想對小興安嶺說嗎?”在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中,引導學生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教材中的內容直觀立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降低學生空間想象的難度,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觀感受,深化學生情感體驗,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課中,作者運用了許多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來描寫“秋雨”。從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角度上看,學生很難感受到語言描述出的形象,體會不到秋天的美好,而且反復地朗讀課文也會讓課堂氣氛變得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秋天”的場景直觀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被秋天的美景所觸動。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一年四季同樣一些地方的景色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不同季節(jié)的風韻,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歡之情。
很多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都是基于現有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小學語文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巧妙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認同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紙的發(fā)明》一課中,紙是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學生對各種類型的紙都不會感到陌生,教學內容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該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問:“大家知道哪些與紙相關的知識呢?紙又是誰發(fā)明的?”這時,學生開始圍繞“紙”開展談論,課堂氣氛異?;钴S。然后教師引入課堂主題——《紙的發(fā)明》,讓學生去探究紙的發(fā)明過程是怎么樣的。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紙的發(fā)明的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從而引導學生學習蔡倫造紙過程中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將知識點歸于生活,引導學生探索紙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紙的發(fā)明給世界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升人文情懷,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認識到了情感教育的實施意義,將情感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種種原因,情感教育的實施效果差強人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手段,以營造教學情境、結合語文教材、利用信息技術、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情感需求,挖掘情感因素,深化情感體驗,以此,深化情感教育意義,提高情感教育效果,讓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