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林
作為一名醫(yī)生,在這個庚子年的春天,我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注新冠肺炎疫情。透過手機薄薄的屏幕,那些不斷跳動的數(shù)字讓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地球變得好小好小,小得就像我度過夢幻般童年的那個山坡下的半弧形石板村。石板村是位于鄂西北大巴山余脈下的一個小山村,約上百戶人家,山上全是果樹,板栗、野山楂居多,空氣中一年四季都飄散著山楂花的香氣。村子前邊是一條河,河邊雜亂無章地生長著歪脖子柳樹和桑樹。夏天,在清亮亮的流水中可清晰地看到小魚搶吃風吹落下的桑果。冬天,后山落滿皚皚的白雪,雪地里總是少不了野兔和野豬的淡藍色腳印。山腳下,也是石板街后背中心,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椿樹,那是孩子們的禁區(qū)。因為椿樹上有一個澡盆大的馬蜂窩,里面住著一群金燦燦的馬蜂。那是夏天的一個中午,太陽明晃晃的,大人們都躺在樹蔭下午休,有五個膽大的熊孩子鬼鬼祟祟地交頭接耳商量了一會兒,突然拿著一根長竹竿去捅落了馬蜂窩。災難就這樣突然降臨。一大群馬蜂像患了失心瘋一樣開始在村子里狂飛亂舞,不管男女老少,見人就蟄。所有的人都向家里飛奔,然后把窗戶房門緊緊地插上,不留一絲縫隙。有來不及逃走的趕緊趴在地上裝死,扯住衣服蒙面,或者直接跳進水中用泥巴糊臉。也有少數(shù)膽大的掄著衣服當火把邊跑邊叫。一場人蜂大戰(zhàn)陸陸續(xù)續(xù)戰(zhàn)到黃昏。最后還是我當村醫(yī)的姥爺想了一個辦法:每家每戶點燒艾草。在濃煙彌漫的艾香中,那群馬蜂終于不戰(zhàn)而散。
看網(wǎng)上高倍鏡下拍攝的一大片新型冠狀病毒蠕動的圖像,真像石板村那些漫天飛舞的馬蜂??上Вt(yī)藥學家們至今還沒能尋找到對抗病毒的有效制劑。難得的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卻運用它的智慧和精粹,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彰顯出獨特的療效,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天地之象
卡爾·馬克思曾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痹谥袊?,中醫(yī)哲學的基本理論來自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也是最早的中國哲學。
古人認為,宇宙的起始是一團混濁的氣。后來,輕清明亮的陽氣上浮,變成了蒼莽無垠的天宇;凝重溫柔的陰氣下沉,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地。天地之間又通過氣的升降沉浮(如云霧雨雪等)等陰陽五行的變化彼此交流感應而孕育了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和山川河流。最后,又孕育了人類?!叭松诘兀瑧颐谔?,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奔礆馐翘斓亻g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氣是把所有事物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
所以,“百病皆生于氣”,“治病就是調(diào)理氣機”。天地是一個大宇宙,其它事物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大宇宙的所有影像在小宇宙里都可以找到縮影。
那還是五千年前的東方大地,天地澄明,四野空曠,山川草澤枝繁葉茂,花朵競相綻放,處處鳥鳴魚躍,走獸飛禽,一切都散發(fā)著勃勃的生機。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披頭散發(fā),茹毛飲血,吃野果,爬洞穴,食蠃蛖肉,每天都在與饑餓和生存作斗爭。而且常常會有一些不明原因的毒物和疾病突然侵襲。怎么辦呢?只能一邊舔舐著傷口,一邊含淚奔跑。在這不斷奔跑的過程中,他們漸漸發(fā)現(xiàn)了很多秘密:一群稚嫩的小鹿伸著長長的脖子爭搶著荒坡上的野山楂,突然有一只被荊棘刺傷,只見這頭小鹿落寞地低頭,轉身,開始奔向一片低處的沼澤,只因那里有一些開著粉紅色的小花,長著濕漉漉圓葉子的小草;多魚的季節(jié),沼澤地里的那群水獺,常常會抱著鼓脹的圓肚子突然從水里跳出來,呱呱大叫著去尋找一種渾身紫色、有著迷人香氣的野草;生了疥癬的野牛最愛去一片黑色的泥塘里打滾;野豬難受的時候喜歡拱石頭縫里的瓦松;長嘴巴的紅面鶴拉不出大便的時候常把尖尖的嘴巴插進肛門……
這時,身為高級動物的人類開始彰顯出他們的智慧,模仿這些動物的方式為自己和同伴療傷,拿起石塊在一些龜甲或獸骨上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畫面。漸漸地,這群人積累的經(jīng)驗不僅超越了所有的飛禽野獸,還有了自己的理念和觀點,于是有了第一本藥草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對應年輪記錄了三百六十五種本草,也是三百六十五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同所有的經(jīng)典一樣,這不是一個人的成果,而是一群人一個時代的結晶?!吧褶r(nóng)夜觀星象,日嘗七十二毒,遇斷腸草而死”,在每一條記錄的背后都有著無數(shù)的生命為代價。
在我姥爺家就有一本泛黃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豎行繁體字,有的字特別大,有的字特別小。姥爺閱讀的時候常常正襟危坐,抬頭低頭,抬頭又低頭……抑揚頓挫的樣子看著特別有趣。為人子不知醫(yī),是為不孝;為人父不知醫(yī),是為不慈??臻e的時候,姥爺經(jīng)常帶我和兩個舅舅上山采藥,還會戴著老花鏡捧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逐字逐句地教我們:
人參,上品。一名人銜,一名鬼蓋,味甘微寒,生山谷,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白芷,中品。一名芳香,味辛溫,生川谷。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做面脂。
羊躑躅,下品。味辛溫,生川谷,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
古人嘗百草,先分有毒無毒,再分寒熱溫涼,為草木定性;又用鼻子嗅出腥臊香膻臭五氣,用舌頭分辨出酸苦甘辛咸五味,為其定味。認為天生萬物,各具其性,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及其它事物得天地之偏性。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出于對天地的敬畏,草木和人一樣被分為三品。有些草木,秉性純良,沒有任何毒性,長期服用,可以補養(yǎng)人的身體,延長壽命,被封為上品,為君,為天。有些草木如人之善惡,或有毒或無毒,要細細辨別,斟酌使用,為中品,為臣,為人??绅B(yǎng)性,養(yǎng)人的精氣神。有些草木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長時間服用,便為下品,為佐使,為地。大地包容萬物。這些有偏性的藥物才是治病最常用的良藥。當然,并不是以毒攻毒,而是物盡其用,以此偏性糾正人體的偏差,調(diào)和至正常。
不知道為什么,姥爺讀經(jīng)時,有時會突然發(fā)呆。有一次,他指著村后綿延起伏的山巒說,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都是藥,都能治人的命。那個時候正是陽春三月,漫山遍野都是美麗的黃色杜鵑花,黃杜鵑就是羊躑躅,花葉根都有毒,山羊誤吃會像喝醉酒一樣轉圈,然后雙角觸地,臥伏而死。羊躑躅對風濕疼痛效果很好,也是最早的中藥麻醉劑。
記得我剛開始學中醫(yī)坐診的時候,特別害怕遇上一種“啞巴病人”,當然并不是真的啞巴。他(或她)往那兒一坐,手伸出來放在小小的脈枕上,就不吭聲了,繃著臉,雙唇緊閉,斜睨著眼睛,挑釁似的瞅著你。特別像國考時的監(jiān)官。事實上也就是個考官,他(或她)在“以脈試醫(yī)”,等著你號脈,等著你說出個一二三,然后決定你合不合格,有沒有資格開處方。
這個時候千萬別緊張,不要亂了陣腳,他瞅著你,你也盯著他,按著你的步子走。姥爺悄悄地告訴我。
后來,我就學會深吸一口氣,把緊張和不安壓進肚子里。然后,邊把手指搭上手腕,邊開始走我的第一步——望診。
簡單地說望診就是看人的“象”。自然界有天象、氣象,社會生活有世象、景象,精神生活有心象、意象,人有面象、舌象和脈象。
看“象”首先要看神,神就是精氣神,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氣韻和神采。健康的人氣血充盈,面色紅潤,呼吸平穩(wěn)深沉,目光熠熠有神,過如微風拂面。我曾仔細研讀過許多醫(yī)者的相貌,扁鵲敦厚,華佗有傲骨,張仲景穩(wěn)重,孫思邈節(jié)制,李時珍清澈。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溫和、沉靜、中庸、內(nèi)斂,自內(nèi)向外散發(fā)著一種自然的氣象和神韻。精氣神不足的人臉上總是如霧般地籠罩著一層陰云,神情呆滯,聲音低微,反應遲鈍,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答非所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象”是有顏色的。肥人多濕,瘦人多火。好的面象就像一幅水墨畫,光明潤澤,神清氣爽,含而不露。墨有五色,面象也有五色:白、赤、青、黑、黃。面白如凝脂、赤如雞冠、青如鳥羽、黑如鴉色、黃如蟹腹的都是好“象”。天以五氣養(yǎng)人精神,地以五味養(yǎng)人身體。當這些物質不均衡時,身體就會抗議,給你“臉色”看。面色晄白,呼吸不均勻是肺在嘆息;舌尖、臉頰發(fā)紅是心在發(fā)脾氣;眼神黯淡,顏面鐵青是肝在鬧情緒;腰膝酸軟,愁云滿面是腎在罷工;面黃肌瘦,不想吃飯是脾胃負擔過重,沒有力氣消化。這些“臉色”如果不理睬,就會慢慢變成壞“象”。面白如紙、紅如凝血、青如枯草、黑如煙灰或者黃如枳果就是壞“象”。一旦出現(xiàn),則有性命之憂。
重要的還有舌象。舌象是人用生命之氣繪制的活地圖。舌為心之苗,五臟六腑所有的秘密都隱藏在舌頭上。舌質如大地,地氣上蒸為苔,觀舌苔如觀氣之浮云。氣聚則苔白。氣厚,苔厚。氣薄,苔薄。氣密,苔密。氣疏,苔疏。氣絕,苔無。苔黃苔紅,是氣郁化熱化火;苔濁苔膩,是寒濕之氣化為霧為雨為沼澤;苔有裂紋,為氣機郁結過多而裂;裂紋縱橫交錯,為氣虛日久氣云折疊皺褶。人活一口氣。氣在,人就在。小寶貝一出生,趕緊提起雙腳,拍拍屁股,哇的一聲,氣通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老宅子空了幾十年,只有幾只烏鴉在天井口轉來轉去,那是“人氣”散了。人說聚百人者,其頭上必有其氣。兩軍交戰(zhàn),望其云氣。云氣如折,如豬犬奔突,其軍必敗;云氣升騰,狀若龍虎,其軍必勝。
“象”可大可小,近可取諸身,遠可取諸物。往大里望,一個人可以是一頭“大象”,是一個小宇宙。頭是天,腳是地,兩眼如日月,貝齒如星星,關節(jié)是山脈,腋腘如深谷,毛發(fā)筋膜如野草森林,氣血經(jīng)脈如河流山泉,四肢如四季,五臟有五音,六腑如六律,九竅是九州,手指天干,足趾地支,喜怒哀樂如風雨雷電。從小處看,一根發(fā)絲、一聲嘆息、一粒塵埃都是“象”??茨骋环N疾病,從局部到整體,從整體到宇宙,再從宇宙回到局部,這是中醫(yī)特有的“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的自然觀和生命觀。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時間和空間在變,人在變,“象”也在變,好“象”會變壞,壞“象”也會變好??础跋蟆弊铍y的是分真假。有一年初夏,姥爺帶著我轉了好幾里路到山那邊的一個村子出診。農(nóng)家小院,土磚青瓦,土灶臺,墻壁糊滿發(fā)黃的報紙。年近七旬的老人,多年哮喘,身薄如紙,面色青灰,斜靠在床沿。進門站定,老人看到姥爺后突然雙頰飛起兩坨晚霞般的紅云,羞怯似的欠身,示意家人倒水。姥爺快步走近,緊緊握住老人雙手,摸了摸脈搏,看了看面象,然后就轉身踱出房間。我也近前看了看老人,摸了摸脈搏,感覺脈搏很怪異,細細的,脈來時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脈走時如河蝦輕輕一躍就消失不見。欲詢問姥爺,卻遍找不著。主人說姥爺已走,急忙追趕。走了半里地才追上。姥爺一見面就訓斥:“耽誤那么長時間,在等什么,等著氣散么!”我恍然大悟:原來老人的脈象為死脈——蝦游脈,面部紅妝是假象,是虛陽外越的“假神”,為油盡燈枯后的殘燈復明回光返照之象。
這人之“象”,其實就是天地之象,也是世間萬象。
天地之道
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大地,發(fā)現(xiàn)地球上晝夜的更替,四季的輪回,寒熱的變化,月亮的圓缺,潮水的漲落,植物的榮枯乃至時代的更迭,人類的存亡,之所以生生不息,是有規(guī)律的,也是有原因的。是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支撐和推動著它們,那就是自然之道——陰陽。
一陰一陽謂之道。日月天地、上下左右、寒熱溫涼、動靜急緩、牝牡雌雄等凡是矛盾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皆為陰陽。宇宙有陰陽,天地有陰陽,生物有陰陽,人有陰陽,社會也有陰陽。陰陽就像生命的精神和形體,又像一架天平的兩邊,讓自然界的各種生物維持在一種微妙的平衡。若這陰陽一旦失去平衡,地球就會發(fā)生災難,人類就會發(fā)生疾病。最早的醫(yī)學理論專著《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p>
中醫(yī)治療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分辨陰陽。譬如脈象。中醫(yī)的望、聞、問、切里最復雜的就是脈象,給人感覺最神秘的也是脈象。脈是什么?脈就是脈搏,是心跳,是生命的力量在流動。古時切脈分三部,分別在上(頭部)、中(手部)、下(足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叫三部九候。寓意天地人的三才觀,也寓意天道、人道、醫(yī)道的三位合一。
切脈。一、二、三,食指、中指、無名指。這是中醫(yī)的三根金手指,也是老子的三根金手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自古醫(yī)道不分家。一名好的中醫(yī),不僅會醫(yī)術,也要懂醫(yī)道。一是無極,二是陰陽,三是陰陽配合。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道便是良醫(yī)手中的梅花,是內(nèi)家拳里的意念,是內(nèi)功,需要很多年的修煉。三根手指輕輕地搭上手腕,或輕按或重壓,或細品或走珠,左右交替,疏密有度。天寧地靜,屏氣凝神。刀光劍影,風云變幻盡現(xiàn)方寸之間。這來來去去,如同高手之間無形的對接,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
我姥爺號脈和別的先生不同,他總是閉著雙眼。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天地萬物的安寧都緣自內(nèi)心的安寧。只有閉上眼睛,才能敏銳地觸摸和捕捉到命運之弦的起伏與波動。姥爺年邁時,給人號脈曾斷斷續(xù)續(xù)號過一個多小時,多次暫停休息,不弄清楚病情絕不開方。
脈象即命象。脈管如河道,溝溝壑壑遍布全身,血液如水流,在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中循環(huán)往返,日夜不休。脈下是四季春秋,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脈上是浮沉、遲數(shù)、洪細、弦滑。這些脈象,是病癥,也是世間百態(tài)。
若脈如洪流,來去迅猛,似波濤洶涌,則是陽氣太旺,實熱過盛。這樣的人大多嗜煙酒,嗜辛辣,嗜膏腴,愛美色,易沖動愛發(fā)脾氣,不夠節(jié)制。優(yōu)點是做事情有激情,有骨氣,重情義。這樣的人是完美的理想主義者,還有英雄主義情結。若是有機會上了戰(zhàn)場,就是條漢子。當然,若是一不小心走錯路,也會一條道走到黑。這樣的脈象要用黃連、黃柏等大劑量的苦寒藥,把身體內(nèi)的火藥味兒重重地壓下去。
若脈來遲緩,重按才得,輕者如春風拂過柳梢,重者似石入水中或病蠶吞食桑葉,便是寒癥,是陰氣過重,陽氣不足。河道被山石泥沙瘀滯,水流緩慢而停滯。這樣的人多體瘦,言辭短,愛靜不愛動。他們懂禮儀守規(guī)矩,按時勞作,兢兢業(yè)業(yè),遇事不計較,不挑理,不爭長論短針鋒相對,深得上下喜歡。不足之處是膽小,緊急關頭不夠冷靜,遇到重大事件時畏頭縮尾,不敢輕易決斷,錯失許多良機。這樣的人要用香砂養(yǎng)胃丸或者補中益氣丸來補一補脾胃和陽氣。
有的脈搏按之如捻蔥管,外大中空,清如微風吹過鳥背,浮如枯木在水中漂蕩。這是虛癥,溪清河淺,氣血不足。多見于女子和年老體弱者。這和女性的特殊生理特點有關,也和人的命運有關。這樣的人免疫力低下,最容易受到外來疾病的侵襲,要特別注意保養(yǎng)。治療的方法是十全大補湯,再加上細致入微的關愛。沒準那位就是我們的祖母、母親或姐妹。
有的脈按之若按琴弦,緊時如弓,松時如絲,綽綽如琴瑟,卻不成調(diào)。這多是氣血郁結,有旁逸之枝擋住了陽光和流水。多見于詩人和藝術家,他們敏感、浪漫、愛思考、有創(chuàng)意,喜歡黑夜勝過白天。缺點是有小脾氣、小心眼和小性子,太在乎內(nèi)心的感受。郁滯時間長了,輕者患上憂郁癥,重者易成腫瘤。這樣的人要多吃佛手瓜和小金桔,要用逍遙散或者橘核散結湯。
人怕無志,樹怕無根,中醫(yī)最怕的也是無根脈。脈性如水,不可太急也不可太緩,不可太硬也不可太軟,若脈如彈石如鋼刀,如風吹鵝毛,如球浮水面,如流水滴答,如屋漏殘滴或如鳥雀啄食,那就是“無根”、“無神”、“無象”,離大限也將不遠。
若這脈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jié)律一致,便是平脈,陰陽平和,是健康的脈象。當然,平脈也并非靜止,一成不變,它會跟隨自然的季節(jié)變化而發(fā)生律動。春來江水綠如藍,秋來海天共一色。脈象也是如此,日月的光澤盈虧也會影響脈象,使之發(fā)生細微的變化。春天微弦,夏天微鉤,秋天微浮,冬天微沉。我姥爺號到此脈時最是高興:眉目舒展,嘴角上揚,頻頻頷首,白胡子如云朵般上下飄動。姥爺說,這是歡喜脈。醫(yī)者歡喜,患者也歡喜,是但求人間無病痛,何愁架上藥生灰的大歡喜。
天地之氣
什么是處方?處方就是處理疾病的方向、方式和方法。開處方要用松煙墨,小羊毫,魏碑楷,穩(wěn)穩(wěn)地寫在桑皮紙上才好。好的處方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如握兵書,有文韜武略,有君臣佐使,還有風聲、雨聲、草木聲和天地之聲。
萬物皆生于氣,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天地日月四季的運行,時時刻刻影響著人類與萬物的生存。中醫(yī)認為,氣有正氣和邪氣之分。西醫(yī)的病毒、細菌等在中醫(yī)里統(tǒng)稱為“邪氣”。疾病的發(fā)生就是緣于“邪正相爭、邪正相搏”的結果。人體的正氣與外界的邪氣(即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等)相搏斗,若正能勝邪,就不會生病;若正氣不足,邪氣占上風,就會使臟腑的陰陽氣血失調(diào)、氣機逆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冠狀病毒肺炎以年老體弱者為多,就是正氣不夠,邪氣占了上風。這種邪氣在中醫(yī)里稱為“癘氣”,又叫疫毒、戾氣、毒氣、異氣、厲氣、乖戾之氣,因癥狀嚴重且具有強烈的傳染性而得名?!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講:“厲大至,民善暴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
我在石板村的時候見過許多奇怪的病例。石板村的孩子最常見的病是嗓子疼和肚子疼,大多是因為受了風寒或吃了不該吃的東西,一般扎兩次針灸,用一把山楂就能解決。有次,花木匠的兒子嗓子疼,又紅又腫,疼了半個月,眼看著一天天化膿潰爛,卻沒有辦法。一般嗓子疼為熱癥,為陽氣過盛,姥爺用了許多下火的方子都沒有效果。經(jīng)過多次細心的詢問,姥爺發(fā)現(xiàn),花木匠怕兒子營養(yǎng)不良,平時經(jīng)常給兒子抓些野味回來,最近常吃的有鷓鴣。病因終于找到:鷓鴣鳥最愛吃生半夏,可生半夏有毒,孩子是中了半夏毒。偏溫生陽氣的生姜可解半夏的濕毒。用了半斤生姜調(diào)理后,孩子果然慢慢好轉。
石板村鐵匠的兒子大婚,村子里的小伙子們?nèi)ヴ[新房,喝了很多酒,第二天,許多小伙子都變得齜牙咧嘴,口眼歪斜,吃飯喝水往外流,特別嚇人。有人迷信說是半夜撞到鬼得了“怪病”。姥爺說,哪里是什么怪病,不過是酒后身體發(fā)熱,又受到風寒邪氣傷到經(jīng)絡導致陰陽失調(diào)而已。姥爺用了荊芥、防風等草藥除風寒,還用了針灸治療。針灸為中醫(yī)特有的純天然物療法,先用細針刺激相應的穴位疏通經(jīng)絡,再用艾草炙烤。穴位是脈氣,是人體經(jīng)絡氣血出入的地方。艾草得太陽之真氣,為純陽之物,通過穴位,能溫通人體十二條經(jīng)絡,祛風散寒,以達到調(diào)整陰陽、扶正祛邪的效果。
在姥爺當村醫(yī)的年代,石板村的歷史上也曾發(fā)生過兩次疫病,而且在同一個年份。
那是己未年的春天,剛進三月,石板村忽然下起了一場冰雹,石頭一樣的冰雹硬硬地從天空中砸下來,打倒了許多房屋和大樹,也打壞了剛剛返青的麥苗。到了三月底,石板村的孩子們就開始發(fā)燒、咳嗽、打噴嚏、渾身肌肉酸痛,一個比一個嚴重。姥姥嚇得把我關在臥室里,每天喝蘆根水。我搬了個板凳站在窗臺上看姥爺怎么治病。有孩子燒得滿臉通紅,姥爺先在指尖或頸后穴位放上幾滴血,再用豆腐和面敷在額頭。姥爺說,這是因為氣候不正常,原本溫暖的春天卻在走冬天的寒氣,孩子們身體不夠強壯,受了風邪。也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流行性感冒。風邪有兩種,一種風熱,一種風寒。用藥也不一樣。風熱用寒性藥,金銀花、竹葉、連翹等;風寒用熱性藥,生姜、蘇葉、大棗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以平衡陰陽為道。
到了秋天,山楂樹的果實還沒有來得及采摘,石板村又出現(xiàn)了比春季流感更可怕的事情。這一次不僅有小孩,還有大人。孩子剛才還在地上玩耍,突然就開始高燒、頭痛、惡心、嘔吐、脖子發(fā)硬、很快眼球一翻,手腳不停地抽動。有的父母剛把孩子抱過來,自己也不行了,好像力氣被抽光,軟綿綿地暈倒在地上。有村民摟著孩子跪在地上喊救命。姥爺明白,這是典型的瘟疫,西醫(yī)叫病毒性腦膜炎,和蚊蟲叮咬有關。村民們開始喝屠蘇酒,用雄黃、蒼術灑進水中,點燃艾草和菖蒲熏蒸,人人佩帶上雄黃薄荷香囊。姥爺和村長把病人全部隔離在裝糧的大倉庫,打麥場支起兩口大鍋,鍋內(nèi)煮滿了烏黑發(fā)亮的草藥,整個石板村都飄散著苦澀的味道。那一年氣候不正常,石板村的草木特別旺盛,蚊蟲肆虐,暴烈的癘氣四處飄蕩。姥爺辨證以白虎湯為主方加減治療。白虎湯是醫(yī)圣張仲景的經(jīng)典名方,藥只有四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大寒的礦物質石膏配上滋陰養(yǎng)性的植物知母、甘草和粳米,有君有臣有佐使,寒而不冽,涼而不膩,降溫效果特別好。
天以五氣養(yǎng)人,地以五味養(yǎng)人。中醫(yī)的每一個處方,都是氣和性味的結合,寒熱溫涼配上辛甘酸苦咸。不僅是草木之氣,還有天地之氣。白虎湯也不例外。白虎為天之神獸,藥為地之精靈。古人認為,天上有四神獸分管二十八星宿,東方生機勃勃為春天之象,青龍主管;南方火熱鳥獸多,為朱雀主管;西方有肅殺之氣為秋,白虎主管;北方花草零落,為玄武收藏。當人的身體高燒大熱大渴時,用白虎湯清熱仿佛有秋風吹拂,干燥涼爽的氣息忽然降臨大地,迅速掃盡暑濕之熱。
甲午年夏,炎熱的河北突然連降七天大暴雨,天氣潮熱,加上洪水過境,濕氣大盛,很快蚊蟲孳生,處處傳播細菌病毒,在石家莊也爆發(fā)過類似的瘟疫——流行性乙型腦炎。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開始高燒,很快就神志昏迷,意識不清。當時西醫(yī)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患者死亡率很高,后來國家醫(yī)院管理局派老中醫(yī)郭可明帶隊,郭老通過辨證后也是用白虎湯為主方加減治療三十多例,效果顯著,無一例死亡,后來各醫(yī)院紛紛效仿,很快扭轉局勢,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堪稱奇跡。今年,在我們國家頒布的新冠肺炎中醫(yī)治療方案中,重型肺炎之氣營兩燔癥采用的方劑同樣融入了白虎湯,用大劑量的石膏、知母,清氣血中大熱,扶正氣祛邪氣,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
優(yōu)秀的中醫(yī)如同軍事家。兵家要通天文,識地利,知奇門,曉陰陽,看陣圖,明兵勢,還要有理性和智慧。醫(yī)家也是這樣,組方如布陣,用藥如遣兵。
但是,無論怎么攻,怎么打,中醫(yī)卻離不開一個字“中”。中醫(yī)的戰(zhàn)斗不是殺死病毒和細菌,不是你死我活,你亡我存的戰(zhàn)爭,而是用斗爭來取得平衡和協(xié)調(diào),用正氣克制邪氣,求得共生與雙贏?!爸轮泻?,以平為期,以和為重”的陰陽平和之道是中醫(yī)的最高境界。中醫(yī)兩字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經(jīng)方》,其云:“以熱益熱,以寒增寒,不見于外,是所獨失也?!惫手V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薄爸小笔潜3制胶?,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熱則寒之,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yī)的治療原則。事實上,就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間,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藥材和非創(chuàng)傷性物理療法,讓人的身體變化,通過與天地氣機的相互交換、溝通達到內(nèi)外的平衡和協(xié)調(diào)。
生生不息
天地氤氳,萬物化生,人類的發(fā)展史,也是一場人與疾病的博弈史。自從人類發(fā)現(xiàn)了病毒和細菌以來,為了人體的健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開發(fā)了大量的疫苗和抗生素。毋庸置疑,人類在這條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收獲,提升了人類對疾病微觀世界的認知。但是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病毒的變異總是先于藥品的研發(fā);化學制劑對人體的副作用;過分關注疾病本身忽視了人和生態(tài)的關系……實際上,細菌和病毒的出現(xiàn)早于人類多年,陪伴人類的環(huán)境中一直充斥著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但絕大部分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相反,一直是病毒和細菌在維護自然界的生物群落進行良好的新陳代謝、信息傳遞,使自然界處于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tài),即生態(tài)平衡。事實上,在地球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的過程中,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細微,只有一個物種對地球產(chǎn)生了極大的,可以大肆改變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那就是人類。地下資源的開發(fā),地上資源的搶占,野生動物的虐殺,生化及核制品的污染……毫無疑問,人類已經(jīng)打破了地球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正在制造出巨大的生態(tài)危機。這也是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SARS、MERS、埃博拉、新型禽流感、新型冠狀病毒……各種新型傳染病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反思疫情,思考人類的醫(yī)學發(fā)展方向,目前關于人類健康與疾病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怎樣才能預防和阻止未來更多的病毒和細菌以如此急迫而悲愴的方式來傷害人類?
關于這個問題,中醫(yī)早就給出了答案?!饵S帝內(nèi)經(jīng)》曰:“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來,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真正高明的醫(yī)生不是治療已患之病而是治療還沒有發(fā)生的疾病。如果等疾病已經(jīng)發(fā)生再去治療,如同口渴了才去挖井,戰(zhàn)斗開始了才去制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嗎?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有個醫(yī)生叫扁鵲,醫(yī)術高超,非常有名,人稱“神醫(yī)”。他為齊桓侯診病和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病案《史記》中都有記載。《鹖冠子》記載,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通醫(yī)術,誰是醫(yī)術最好的呢?”扁鵲:“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王很納悶:“為什么他們沒有你的名氣大?”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fā)作之前,那時候病人還沒有感覺,就已經(jīng)被調(diào)治,所以沒有名氣;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時,癥狀尚不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藥到病除,讓人認為二哥只會治小病;而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或穿刺放血,或敷藥手術,使病情迅速得到緩解或治愈,所以大家認為我醫(yī)術高明,名氣最大。”魏王大悟。扁鵲三兄弟其實代表了醫(yī)者的三個層次,大哥治未病叫“上醫(yī)”,二哥治欲病叫“中醫(yī)”,扁鵲治已病叫“下醫(yī)”。所以,中醫(yī)有句話叫“上醫(yī)治未病,中醫(yī)治欲病,下醫(yī)治已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僅是一個醫(yī)學觀,也是哲學觀和世界觀。一次疾病的發(fā)生就像一次地震,絕不是偶然,在它的背后,一定潛伏著地殼長時間的勞累、焦灼、破壞、壓力、對抗……多種因素。疾病不過是充當了壓垮身體的最后一根稻草。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生理上已經(jīng)形成了與天地自然變化幾近同步的節(jié)律和適應外界變化的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中醫(yī)學倡導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起居有常,動靜和宜,衣著適當,調(diào)配飲食,放下欲望,不貪不妄,調(diào)節(jié)情志,以順應自然養(yǎng)生,才能達到增進身體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目的。這是健康的良性循環(huán),不僅可以改善機體本身的內(nèi)環(huán)境,也是對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改造。
記得在石板村的時候,有一次,我傻傻地問姥爺,您是下醫(yī)還是上醫(yī)?姥爺抓起一把山楂果泡茶,笑而不答。
最近,我總是會想起在石板村的后山和姥爺收山楂時的場景。那是天高云淡的深秋,風吹得一串串的山楂果嘩嘩作響,板栗果不停地從樹上掉下來砸在我的頭上,果實把山頂映得紅艷艷的像沐浴在霞光中。山楂有兩種,一種是野生的小山楂,果實很小,味道有些酸澀。一種是人工嫁接后的大山楂,果實有小山楂兩倍大,顏色鮮艷有光澤,吃起來酸甜可口。只是,大山楂生蟲的比較多,損壞很大。大山楂是兩個舅舅向別人學習后嫁接的,姥爺為這件事情很不舒服。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大山楂口感確實不錯,但是只能果腹,不能醒脾,也不能止瀉止痢,已經(jīng)完全失去本草特有的藥性。然而,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舅舅們后來還是嫁接了更多的山楂樹,并用噴灑藥物的方法消滅了山楂樹蟲災,獲得了山楂一年又一年的大豐收。為此,姥爺很不高興,總是和兩個舅舅發(fā)生激烈的爭執(zhí)。
我很久都不明白,姥爺為什么要和舅舅爭吵,也不明白嫁接后的山楂為什么會失去藥性,還會生蟲。直到有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一位植物學家的解釋我才弄明白。原來,在野地里,一種植物和其害蟲一直是持續(xù)地共同進化,是一種抵抗與征服的共同舞蹈,從來不會有最后的勝利者。然而,經(jīng)過嫁接品種的山楂樹的進化卻停止了,因為這些品種的遺傳基因有變,成了代代相同的基因。與此同時,那些病毒、細菌、菌類和蟲子卻仍然是通過有性繁殖繼續(xù)進化,最終它們達到了一個精確的遺傳組合,可以輕而易舉地戰(zhàn)勝嫁接后只具有相同基因的山楂樹,取得勝利。所以,人類為了豐收,只有一次次地使用化學殺蟲劑來消滅蟲子,才能挽救這些山楂樹,讓山楂樹繼續(xù)為人類服務。
這是人類對植物的馴化史。除山楂以外,蘋果、小麥、玉米、大豆、稻米……凡是能滿足我們的某些生理和心理欲望的植物都有著這樣的經(jīng)歷。人類的聰明讓我們幾乎可以決定哪個物種應該茁壯成長,哪個物種應該慢慢消失。于是,從植物、動物、原始森林到江河湖海、地殼月球都成了人類征服的對象。于是,我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為了讓嫁接或者雜交后的植物豐收,要投入更多的化肥、殺蟲劑、機械和燃料。這些投入又開始悄悄地侵蝕土地,污染地下水,改變了空氣質量。一切都在暗暗地發(fā)生著,大自然就是在這暗暗的改變中一點一點地發(fā)生著變化。那些被污染的空氣、水和食物也在暗暗地改變著我們?nèi)梭w的基因結構。最后,我們的結局可能就是變成那些嫁接后的山楂樹,經(jīng)常生病,只要不用藥物維持,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
可以肯定,我那做村醫(yī)的姥爺?shù)阶咭矝]有弄清楚這些原理。但是他的中醫(yī)辨證思維方式卻讓他早就察覺到了山楂果的病態(tài),山楂樹的病態(tài)乃至人類的一種病態(tài),所以他在有生之年一直極力地抵制。無奈勢單力薄,力量太弱小了,如同一粒細沙,哪能阻止一群乃至一個時代的海浪。姥爺不知道,不僅是野生山楂樹,石板村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不復存在。因為地質學家在后山發(fā)現(xiàn)了磷礦,引來了現(xiàn)代化的磷礦工廠,石板村連同周圍的幾個村落全部整體搬遷到了幾十公里外的縣城。昔日村前的潺潺溪流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機器的轟鳴代替了清澈的鳥鳴,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和山楂樹變成了石板村人心底永遠不可消逝的記憶。
瘟疫、蝗災、地震、森林大火、火山爆發(fā)、冰山融化……庚子年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世間似乎充滿了苦難,苦難不論地域、國界、籍貫、種族、年齡和貴賤,苦難是生命最大的悲劇,苦難讓驕傲的人類變得惶恐不安,變得渺小脆弱,變得不敢再去追求自由和生活的意義。其實,這絕不僅僅是人類的苦難,也是天空、大地、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整個宇宙的苦難。然而,天人合一,大道至簡。最復雜的往往也最簡單,苦難的去路就是它的來路,由人類打破的生態(tài)平衡,也只有人類才能重新構建。如《圣經(jīng)》中的那句話:榮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將能得到延續(xù)。
責任編輯? 丁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