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遠望
【摘 要】本文以問卷方式調查廣西10所本科院校和10所高職院校的校園戲劇教育普及情況,分別從校園戲劇的普及、創(chuàng)作、搬演、教育意義等方面進行客觀報告分析,針對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從提升大學生藝術鑒賞力和審美水平、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提高的角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廣西高校;校園戲劇;教育普及;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4-0041-05
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自信觀把文化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想方設法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繁多,校園戲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
近年,廣西高校的校園戲劇有了長足發(fā)展。為深入了解廣西高校校園戲劇教育普及狀況,提升大學生藝術鑒賞力和審美水平,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文化自信,本項目課題組于2019年7月至9月,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10所本科院校及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等10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16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06份,在95%置信水平下,抽樣誤差為正負5%之內。本文將調查內容分成校園戲劇的普及、創(chuàng)作、搬演、教育意義幾部分,作出簡要報告,針對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提出分析與建議。
一、校園戲劇的普及狀況
調查顯示,78.6%的高職高專調查對象表示對戲劇感覺還行,而在本科的調查對象中,這個比例達到95%,說明廣西大學生對戲劇的認可度較高,校園戲劇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一)廣西大學生涉獵多種戲劇類型,其中小品最受歡迎。
在調查喜歡哪種戲劇類型(多選)時,有77.8%的高職高專、86.7%的本科調查對象表示喜歡小品,小品占比最高。話劇、音樂劇、舞劇、木偶劇都有為數不少的調查對象表示喜歡。此外,中國傳統(tǒng)戲曲有27.4的%高職高專和28.3%的本科調查對象表示喜歡。
(二)在觀看戲劇的各種途徑中,使用網絡觀看的占比最多。
以從“無”到“很多”為五級量表(賦值1~5)測量,得到以下結果:
表一:(高職高專)你通過何種途徑觀看戲劇表演?(多選)
表二:(本科)你通過何種途徑觀看戲劇表演?(多選)
由此可以看出,在接受調查的高職高專和本科對象中,使用網絡觀看戲劇的占比最多,居第二位的是在學校表演的時候觀看,說明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手機的普及,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觀看戲劇表演的主要平臺,但是學校的戲劇表演活動在戲劇的教育普及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
(三)個人觀看戲劇的頻次以一年一次居多,但是本科和高職高專有所差別。
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高專,一年看一次戲劇的頻次均排名第一(高職高專51.4%,本科49.3%);但居第二位的頻次,本科院校被調查者選擇的是每周一次(25.0%),高職高專則選擇每月一次(23.3%)。由此可以看出,被調查者還是比較喜歡觀看戲劇的,這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學院的戲劇活動帶有時間性,比如一年一度的迎新晚會、社團文化節(jié)、招新聯(lián)誼、三下鄉(xiāng)文藝演出等,其次是網絡、電視媒體的戲劇類綜藝也有時間規(guī)律,比如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季播的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等,再次是校外的戲劇比賽也具有周期性,比如廣西大學生戲劇節(jié)是1年1次,全區(qū)大學生藝術展演是3年1次。
(四)個人戲劇知識來源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占比最多,現(xiàn)場演出和學校教師講授占比相當,地位也比較重要。
以從“無”到“很多”為五級量表(賦值1~5)測量被調查大學生的戲劇知識大多來源于何處,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高專,網絡都排名第一(本科院校均值4.35、SD=1.11,高職高專均值4.14,SD=1.01);其次是電視、報紙等媒體(本科院校均值3.45、SD=1.87,高職高專均值3.73、SD=1.82);第三是學校老師(本科院校均值3.25、SD=1.59,高職高專均值3.35,SD=1.64)。
(五)與觀看戲劇演出相比,劇本的閱讀比例卻是少得可憐。
在對是否閱讀過劇本的調查中,高職高專有47.2%、本科有58.3%的受調查者表示只讀過課本的部分劇本選段。
二、校園戲劇的創(chuàng)作狀況
校園戲劇的創(chuàng)作是教育普及的重要一環(huán),調查顯示,廣西高校的校園戲劇創(chuàng)作狀況如下:
(一)對于喜愛的戲劇內容,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有所差別。
在這里,我們列舉了幾種戲劇內容,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卡方檢驗(見表二)。
表三:你喜歡的戲劇內容有(多選)
調查顯示高職高專的調查者比較喜歡神話故事、仙俠故事,其次是反應當代生活的故事和偉人、英雄、傳奇人物故事,而本科的調查者比較喜歡歷史故事,其次是神話故事、仙俠故事和反應當代生活的故事。
(二)大部分被調查者表示沒有編寫、表演戲劇的經歷。
60.08%的高職高專被調查者、51.7%的本科被調查者表示沒有編寫、表演戲劇的經歷。由此可見廣西高校校園戲劇作品創(chuàng)作不繁榮,作品數量少,大部分人沒有戲劇創(chuàng)作經歷。
(三)與上面調查結果相呼應,一半受調查者表示不能很好地完成戲劇角色扮演。
戲劇是從劇本到舞臺的一個呈現(xiàn)過程。如果給被調查者一部劇本,問能否做到準確地體驗人物感情、聲情并茂地朗讀劇本臺詞,調查顯示,居首位的是有點困難(高職高專45.2%,本科40.3%);其次是基本還行(高職高專33.5%,本科36.3%)。
(四)從創(chuàng)作角度上,提對校園戲劇的改進意見,被調查者對戲劇內容和形式的改進意見最突出,也最為一致。
調查從創(chuàng)作角度上,提出對校園戲劇的改進意見(多選),結果見下表:
表四:從創(chuàng)作角度上,提出對校園戲劇的改進意見(多選)
調查結果表明,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的受調查者大部分都表示校園戲劇內容上要貼近學生生活,鼓勵原創(chuàng),形式上要多種多樣,此外,表演上要自然、應該有專業(yè)的老師進行指導也被不少被調查者認同。
三、校園戲劇的搬演狀況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必須要實現(xiàn)從劇本到演出,這才能顯示出它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而校園戲劇的呈現(xiàn)要通過校園的各種戲劇活動完成。調查顯示,廣西高校的校園戲劇搬演狀況如下:
(一)廣西的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開展了種類繁多的戲劇活動,其中成立學生劇社最多。
以從“無”到“很多”為五級量表(賦值1~5)測量,得到以下結果:
表五:(高職高專)您所在的學校開展過哪些戲劇活動(多選)
表六:(本科)您所在的學校開展過哪些戲劇活動(多選)
不難看出,成立學生劇社(社團)是廣西高校開展得最普遍的戲劇活動,但是本科院校開設專門的戲劇課程、講座、興趣班等比高職高專多,而高職高專的大型活動進校園、戲劇表演、基礎學課穿插學習戲劇的情況比本科多。
(二)雖然廣西的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開展了種類繁多的戲劇活動,但戲劇的演出頻次都比較低。
對于廣西高校戲劇演出的頻次,從一周一次到一次都沒有,我們對相關數據進行卡方檢驗(見表七)。
表七:您所在學校戲劇活動頻次
調查顯示,調查者所在學校的戲劇活動頻次有所不同,本科院?!懊磕暌淮巍钡恼急茸罡?,高職高專則是“幾乎一次都沒有”的占比最高。
四、對校園戲劇教育意義的認知狀況
受調查者對校園戲劇意義的認知大體呈現(xiàn)如下情況:
(一)大部分受調查者認為校園戲劇活動效果一般。
調查顯示,受調查者對于校園戲劇活動效果的評價普遍不高,居首位的是覺得效果一般的(高職高專44.0%,本科46.7%)。
(二)雖然戲劇活動效果一般,但是大部分受調查者認為校園戲劇活動對學習幫助很大,能夠促進學習,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調查顯示,大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的受調查者對于校園戲劇活動對學習的正面影響持肯定態(tài)度,具體見下表:
表八:您認為在學校組織戲劇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是什么?
(三)除了學習之外,受調查者對校園戲劇帶來的其他方面的促進也表示出了正面的肯定。
以從“無”到“很多”為五級量表(賦值1~5)測量,得到以下結果:
表九:(高職高專)您認為在學校開設戲劇教育活動,學生能在哪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多選)
表十:(本科)您認為在學校開設戲劇教育活動,學生能在哪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多選)
調查顯示,無論本科還是高職高專,都對戲劇教育活動在陶冶情操、品德修養(yǎng)、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表示最多的肯定,其次是語言交流能力、角色意識,再次,本科院校比較偏重于校園戲劇帶來的個人深層次內涵,比如人格塑造方面的鍛煉和提高,而高職高專則側重于校園戲劇帶來的藝術鑒賞、審美層面的提升,比如欣賞舞臺藝術、發(fā)展才藝。
(四)在學校開設戲劇活動,進行戲劇教育,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正規(guī)化、專門化的途徑是最好的,比如成立戲劇社團。
以從“無所謂”到“非常必要”為五級量表(賦值1~5)測量被調查大學生心目中學校開設戲劇活動、進行戲劇教育比較好的呈現(xiàn)方式,發(fā)現(xiàn)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高專,成立戲劇社團都排名第一(本科院校均值4.50、SD=1.71,高職高專均值4.86,SD=1.88)。
五、結語
針對本次調查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我們從縱橫兩方面建議。
(一)從戲劇的創(chuàng)作、搬演、普及以及教育意義這一縱向發(fā)展來說:
1.加大校園戲劇的普及面、普及度,培養(yǎng)學生觀看戲劇的習慣,應該多創(chuàng)作小品、相聲等廣受大學生歡迎的戲劇類型進行表演,增加校園戲劇的表演次數。同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校園戲劇應該跳出只在舞臺表演、現(xiàn)場觀看的桎梏,采用多種平臺、多種形式展現(xiàn)自己,比如廣大學生喜歡使用網絡觀看,就應該考慮把戲劇的表演放在網絡平臺上,開拓網絡傳播的新方式,比如網絡直播、網絡戲劇展演等。戲劇知識的來源也對戲劇的普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借助網絡、電視、其他媒體的幫助進行戲劇知識的普及,建設比較具有公信力的網絡傳播平臺,比如官方網站、官方微信號、官方APP等,讓大家從這里來認識戲劇、了解戲劇、普及戲劇。
2.戲劇的創(chuàng)作應該受到鼓勵和加強。應該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校園戲劇愛好者,將他們變成戲劇原創(chuàng)作品的輸出者,給他們額外進行培訓、教育,提供表演平臺,比如多舉行一些原創(chuàng)作品的比賽,對原創(chuàng)角色進行分析、研討和推廣等,同時也要培養(yǎng)受眾具備相應的戲劇知識,比如對戲劇劇本的理解、對戲劇表演的認識,這要多舉辦戲劇講座,開設專門的戲劇課程、邀請名家大師到校進行培訓等。此外,多讓大家看經典的、原創(chuàng)的戲劇作品,要把大家喜歡的流行元素,比如網絡直播、rap等,加入到戲劇表演當中。同時,戲劇的內容也應該拓展出更多的種類,比如仙俠故事、武俠故事、歷史故事等等。
3.戲劇搬演類型很多,但是頻次太低,應該增加搬演頻次;其次應該共享戲劇活動資源,比如戲曲進校園,經典劇目欣賞等活動,可以舉行全市性或全區(qū)性的,也可以校際間進行戲劇活動交流,以此來提高校園文化中戲劇的占比。
4.從戲劇的教育意義來說,戲劇是傳遞正能量的,是提高個人品味及審美的載體,也是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所在,因此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戲劇所傳達的精神內核,用真善美的標準創(chuàng)作作品。戲劇教育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戲劇的專門化和專業(yè)化,廣西各高校應該成立專門的戲劇社團,同時要開設專門的戲劇課程或多提供戲劇講座,尤其要增加戲劇演出,推出經典作品。
(二)從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不同的發(fā)展情況橫向比較,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戲劇創(chuàng)作和教育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本科院校應該更注重理論性、專業(yè)性,更注重挖掘戲劇的深度,而高職高專則更注重實用性、趣味性。所以本科院校應該鼓勵大家創(chuàng)作和搬演更為復雜的戲劇類型;而高職高專院校應該鼓勵大家創(chuàng)作小戲、小品、相聲等短小活潑的作品,大量增加實際演出,以更為輕松實用的方式進入高職高專學生的生活。
2.本科院校的戲劇普及和搬演工作應該加強,甚至可以開設專門的戲劇課程;而高職高專的校園戲劇活動應該更加傾向于第二課堂,繁榮校園文化活動。
參考文獻:
[1]周濤,樊寧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校園戲劇的推廣[J].戲劇藝術,2014,(06):114-119.
[2]劉方政.高校校園戲劇生活調查[J].東岳論叢,2014,(02):65-68.
[3]周晏.高校校園戲劇的教育意義和發(fā)展途徑[J].戲劇文學,2013,(07):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