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ke
柯爾特與FN公司的商業(yè)合作
柯爾特公司是一戰(zhàn)時期勃朗寧自動步槍(BAR)的主要生產商之一。BAR在一戰(zhàn)投入有限的使用后,證明其是一款可靠且有前景的武器。一戰(zhàn)結束后不久,柯爾特公司繼續(xù)與勃朗寧合作,在軍隊使用的BAR基礎上進行改進,推出商業(yè)型BAR??聽柼毓咀钕韧瞥龅纳虡I(yè)型BAR是M1919,該槍按照勃朗寧的建議把復進簧設置在槍托內,而不是原來的活塞處。后來推出的M1924,部分槍支上增加了手槍式握把、拋殼窗防塵蓋等,有的槍管上還加裝了散熱片。M1925則是柯爾特公司推出的最完善的商業(yè)型BAR。M1919到M1925都可以根據(jù)客戶需要安裝兩腳架,從M1924開始還可以安裝射速調節(jié)器。如果說最初的BAR是作為單兵使用的自動步槍而設計的,那么到了M1925,可以說已經更接近輕機槍了。
早在一戰(zhàn)前,美國柯爾特公司和比利時FN公司都生產銷售多款勃朗寧設計的武器,兩家公司的關系也得以發(fā)展。一戰(zhàn)結束后,柯爾特公司就找到FN公司尋求合作,向歐洲市場推廣商業(yè)型BAR。1930年11月27日,兩家公司簽訂了銷售BAR的合同。在簽訂合同前后,柯爾特公司在比利時、丹麥、法國、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國申請了專利,以獲得專利保護。
1921年7月~1928年9月,柯爾特公司共向FN公司提供829支商業(yè)型BAR,有多種口徑:美國原版.30、德國7.92mm、瑞典6.5mm和比利時7.65mm。這一時期,F(xiàn)N公司曾將這些商業(yè)型BAR送到歐洲多個國家,嘗試銷售,其中法國、瑞典和波蘭表現(xiàn)出的興趣最大。另外,在這些國家的相關記載中,曾提到這些樣槍是FN公司生產的,這可能是因為柯爾特公司將這些商業(yè)型BAR賣到FN公司時,并沒有刻印柯爾特公司的相關銘文,而FN公司自行刻印了,也可能是FN公司將原先的美國標記磨去后再重新刻印的,所以就變成了“FN的產品”。
法國在一戰(zhàn)末期就對勃朗寧自動步槍感興趣,1920年代換裝輕機槍時FN公司也曾提交樣槍,所以后來法軍使用的M1924輕機槍上也能看到勃朗寧自動步槍的一些影子。
波蘭是當時FN公司最初成功接洽的客戶之一,在為波蘭生產輕機槍的過程中,F(xiàn)N公司積累了相關經驗,后來獲得更多訂單。
新國家的新武器
一戰(zhàn)結束后,波蘭擺脫被多個國家瓜分的局面,再次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和許多一戰(zhàn)后新獨立的國家類似,波蘭軍隊的武器裝備也繼承自一戰(zhàn)軍剩,加上后來蘇波戰(zhàn)爭期間得到的援助,波蘭軍隊裝備的輕武器口徑雜亂,多為老舊型號。輕機槍方面就有德國的伯格曼M1915、MG0 8 /15、MG0 8 /18,法國的紹沙,英國的劉易斯等。波蘭所處的復雜政治環(huán)境要求其建設一支現(xiàn)代化的軍隊,繼承這些一戰(zhàn)軍剩顯然是不夠的。
1923年,波蘭軍方決定舉行新式輕機槍的競標,以取代波蘭步兵和騎兵裝備的舊式同類武器。當時成立了一個由波蘭軍官組成的委員會,負責明確需求和組織測試。1924年7月,在華沙舉行第一輪測試,參加測試的機槍有劉易斯機槍、麥德森機槍、貝內特-梅西機槍和新式的哈奇開斯M1922機槍。第一輪測試后并沒有選出明確的優(yōu)勝者,委員會拒絕使用任何一款提交測試的輕機槍。
同年,波蘭購入12支新式勃朗寧M1922輕機槍、劉易斯wz.23輕機槍(劉易斯M1923)、哈奇開斯wz.23輕機槍(哈奇開斯M1922)進行非正式的測試,測試在托倫的中央射擊學校和選定的步兵團中進行,測試中,勃朗寧M1922輕機槍表現(xiàn)最好。需要說明的是,勃朗寧M1922輕機槍雖是購買自FN公司,但其實是柯爾特公司生產的。
1925年1~2月,又舉行了第二輪測試,這輪測試中,勃朗寧M1922、劉易斯wz.23和哈奇開斯wz.23均表現(xiàn)良好。FN這次提供兩支輕機槍,槍管長分別為500mm和600mm,口徑為7.65mm,波蘭方面稱之為“wz.24”。其中500mm長槍管的原型槍安裝了射速調節(jié)裝置,波蘭軍方認為其過于復雜,最好能簡化結構并加長槍管。參加測試的還有丹麥的wz.24(麥德森M/24)、法國的wz.24(沙泰勒羅M1924)、英國的wz . 24 (布里德莫爾-法夸爾MK.I)、維克斯-貝蒂埃wz.24/25(維克斯-貝蒂埃MK.I)、捷克的布拉格wz.24(ZB26的原型槍)。
武器裝備委員會認為最符合波蘭軍隊要求的輕機槍是勃朗寧的設計,并推薦引進采用,停止進一步競標測試。波蘭方面基于這次的測試結果,提出了一些設計上的改動,具體改進要求如下:
1.口徑改為7.92×57mm;
2.兩腳架底端改為橇形,而不是原先的尖形;
3.兩腳架固定位置由槍口附近改為氣體調節(jié)器附近;
4.照門調轉180°,以適應將覘孔式照門改為缺口式后的出瞳距;
5.去除射速調節(jié)器;
6.槍管長增至611mm;
7.活塞桿相應加長;
8.活塞應加強并重新設計;
9.氣體調節(jié)器應重新設計;
10.抽殼鉤簧與擊發(fā)阻鐵簧應重新設計;
11.槍托應重新設計,以適應射手更高的抵肩位置。
第二年,波蘭向FN公司購買36支改進后的勃朗寧M1922以進一步測試,同時還購買了數(shù)量與其相當?shù)墓骈_斯和劉易斯輕機槍,樣槍發(fā)到3個步兵團進行測試。最后軍方選擇了勃朗寧的設計,并在1927年末將該槍定型為“7.92mm 1928年式勃朗寧輕機槍”(7.92mm Browningwz.1928)。
不愉快的引進過程
1927年12月10日,波蘭政府與FN公司簽訂購買1萬支輕機槍的合同,合同規(guī)定應在1929年9月前交付。作為合同的一部分,波蘭政府購買了生產許可,以便在華沙的國家步槍廠進行生產。為此,波蘭派出一個由先前負責提出改動要求的工程師組成的設計團隊前往FN公司,學習生產方法,盡量避免以后在國內生產時出現(xiàn)問題。
從商業(yè)角度來看,F(xiàn)N公司很成功地向波蘭推銷了輕機槍。但當時FN公司主要是轉賣柯爾特公司的輕機槍/自動步槍,自身沒有相關生產經驗,并不具備能在短時間生產這么多輕機槍的條件。同時,F(xiàn)N公司當時也在忙于毛瑟步槍訂單的生產。
按照柯爾特公司與FN公司在1920年和1924年簽訂的兩份合同,沒有柯爾特公司的批準,F(xiàn)N公司并不能授權任何政府生產這種武器。1928年2月,F(xiàn)N公司與柯爾特公司通過協(xié)商解決了版權問題。
后來,F(xiàn)N公司在為波蘭生產輕機槍時遇到困難,直到1929年11月,第一批8500支輕機槍才抵達華沙,剩下的1500支則在次年2~3月交貨。有些到貨的輕機槍零件不通用,很多都在波蘭的國家步槍廠進行修配后才能通用。至于授權生產方面的相關技術文件,F(xiàn)N公司在1928年向波蘭提供的文件并不完整,而且采用的都是英制單位(另一說法是FN公司沒有檢驗相關圖紙,換算有錯誤),可能當時FN公司的公制圖紙也不完善,因此交付的產品出現(xiàn)零件不通用的問題。
在wz.28輕機槍的引進過程中,F(xiàn)N公司給波蘭政府留下較差的印象,后來雖然波蘭也很看好FN公司推出的大威力手槍,但波蘭政府最后還是使用了自主設計的拉多姆VIS35,而沒有采用FN公司的設計,估計也與這次不愉快的合作有關。
推陳出新的構造
wz.28輕機槍是柯爾特公司商業(yè)型BAR的進一步發(fā)展,按照波蘭軍方的要求進行了多個實用的改動,一些還被FN公司沿用到后來推出的M1930輕機槍上。
wz.28輕機槍采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卡鐵擺動式閉鎖機構。自動機通過鉸接的閉鎖卡鐵進入機匣的閉鎖支撐面完成閉鎖,利用活塞桿/槍機框的運動帶動閉鎖卡鐵進入/脫出閉鎖支撐面,以實現(xiàn)開閉鎖,這與勃朗寧BAR的原始設計是一致的。擊發(fā)機構也與勃朗寧的原始設計相同,采用開膛待擊方式,活塞桿/槍機框復進到位后通過固定在其上的擊錘打擊擊針,實現(xiàn)擊發(fā)。復進簧設置在槍托內,通過一導桿將槍機框與復進簧連接起來。
導氣機構是重新設計的,采用新的氣體調節(jié)器,氣體調節(jié)器上有3個大小不同的導氣孔?;钊男螤钜策M行了重新設計,新的活塞包裹在氣體調節(jié)器周圍,按照FN公司后來有關M1930輕機槍的資料介紹,新設計的活塞能夠解決美國原始設計中活塞筒與活塞受熱不均勻導致的故障,可以無故障地射擊3萬發(fā)。
商業(yè)型BAR拋殼窗上設有防塵蓋,防塵蓋平時呈關閉狀態(tài),槍機向前復進時自動打開防塵蓋,這一設計也被wz.28輕機槍繼承了。發(fā)射機構則是商業(yè)型BAR的簡化設計,非常巧妙,并去掉了射速調節(jié)器,快慢機有保險、半自動、自動三檔。握把的外形也進行了修改,握持起來更為舒適。
1934年左右,新生產的wz.28開始換裝魚尾形槍托,并增加了準星護圈。最初只有防空用途的wz.28才額外增加對空瞄具安裝座,后來在1935年左右新生產的wz.28,槍管上方都增加了這個安裝座。另外,還先后增加了消焰器、縮小照門缺口、加強活塞筒的連接。有一些早期生產或者從FN公司購買的早期型wz.28,隨后也被翻新成了后期型的式樣。
二戰(zhàn)第一槍
1929年,華沙國家步槍廠制造了5支完全國產的樣槍,對樣槍的高強度測試表明,其性能與FN公司的產品相當。1930年初,量產工作正式展開,但軍隊限于預算只訂購了600支。隨后的幾年直到二戰(zhàn)爆發(fā)前,也是類似的情況。在緊張的財政狀況限制下,波蘭軍隊換裝坦克、戰(zhàn)斗機這樣優(yōu)先級更高的裝備都是比較有限的,輕武器方面也是如此,到二戰(zhàn)爆發(fā)時軍隊內還裝備有不少一戰(zhàn)軍剩。1930~1939年,波蘭軍隊從華沙國家步槍廠大約采購了11000支wz.28輕機槍,這個數(shù)量與最早從FN公司購買的數(shù)量相當。
波蘭邊境守備隊和國家警察等準軍事組織也采購了wz.28,有些是來自軍隊庫存。到1939年9月1日二戰(zhàn)爆發(fā)時,波蘭軍隊和各準軍事組織裝備有約21000支wz.28輕機槍。
波蘭步兵班內有4人編為輕機槍小組,小組的具體編制為:
一名步槍手(上等兵):裝備步槍與刺刀,他是小組內的指揮官,負責按照上級命令或者自行為機槍手選定射擊區(qū)域,指定射擊目標。戰(zhàn)斗中還充當觀察員的角色,負責根據(jù)前一輪射擊修正機槍手的射擊。
一名機槍手(列兵):負責操作輕機槍,還裝備有一柄刺刀作為自衛(wèi)武器,根據(jù)小組指揮官的命令射擊。
兩名彈藥手(列兵):裝備步槍與刺刀。小組內機槍手與小組指揮官負責攜帶部分輕機槍的彈藥,兩名彈藥手則負責攜帶另一部分彈藥,以及裝填空彈匣和補充彈藥。另外,兩名彈藥手還負責保護射擊陣地,但由于彈藥手攜帶了部分輕機槍彈匣,攜帶的步槍彈則少一些,因此火力不及平均的士兵水平。
有趣的是,wz.28的操作手冊里提到“輕機槍的質量只有步槍的兩倍”,這里特意強調“只有”,是因為先前使用的MG08/15質量是普通步槍的4倍多,而MG08甚至達到了15倍。較輕的質量也為wz.28帶來了較高的火力機動性,在戰(zhàn)場中一個人操作也很方便,甚至可以在“訓練有素和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立姿射擊。
wz.28輕機槍的理論射速為600發(fā)/分,戰(zhàn)斗射速為200發(fā)/分,但戰(zhàn)斗射速也是按照不間斷的連發(fā)射擊計算的,實戰(zhàn)很少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實際射速是很低的。在實際使用中,波蘭軍隊推薦以3~6發(fā)短點射為主,射擊一輪后重新瞄準射擊,因為精度和射擊密集度下降,并不推薦全自動射擊。只是在擊退進攻、組織反沖鋒、對空射擊等特殊情況下才進行全自動射擊。常規(guī)射擊時采用與步槍相同的S型普通彈,在排長下達命令后,可以使用反裝甲的P型穿甲彈。
除了步兵單位,波蘭騎兵單位(1930年代初的騎兵以及后來的機械化騎兵)也裝備了wz.28輕機槍,因為當時的波蘭騎兵較受重視且正在改組,所以騎兵單位是先于步兵裝備wz.28的,到1930年3月就完成了換裝。1936年在騎兵編制內的自行車排成立,自行車排的編制基于步兵,所以每排裝備3挺wz.28輕機槍。
1939年9月1日,德國戰(zhàn)艦炮擊西盤半島的波軍軍械庫,打響了二戰(zhàn)第一炮。遭到德軍炮火襲擊后,西盤半島的一個加強連立即展開防御。據(jù)當時負責防守2號軍械庫的指揮官布羅尼斯瓦夫·格魯津斯基回憶,德軍開始炮擊后,他立即將重機槍派到軍械庫樓下的碉堡內,輕機槍則單獨布置在樓上。下士埃德蒙德·薩姆勒夫斯基用他的輕機槍對匍匐前進的德軍以短點射射擊,很可能是他造成了二戰(zhàn)中德軍的首輪傷亡。wz.28輕機槍也很可能因此打響了二戰(zhàn)第一槍。
波蘭戰(zhàn)役結束后,德軍和蘇軍都繳獲了一定數(shù)量的wz.28輕機槍,德軍將wz.28賦予lMG 154(p)的命名,編寫了使用手冊發(fā)到部隊中使用。其中早期的wz.28為lMG 154/1(p),后期采用魚尾式槍托、裝有對空瞄具安裝座的wz .28則被命名為lMG154/2(p)。德軍將這些波蘭武器在一線投入使用,充當?shù)氖亲詣硬綐尩慕巧?,直到后來的Gew41步槍取代了它們的位置。蘇軍繳獲的波蘭輕武器也在戰(zhàn)事緊張時投入使用,一些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歷史照片中就可以見到使用wz.28輕機槍的蘇軍。
不斷改進完善
wz.28輕機槍在波蘭服役期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但其中很多因為戰(zhàn)爭爆發(fā)被迫中止。在改進完善wz.28的構造后,不久又為一些wz.28輕機槍配備了wz.29高射槍架,用以射擊低空飛行的敵機。除了槍架,還需要為輕機槍裝上一組高射套件,包括前后照準器和高射槍架安裝銷。
高射槍架安裝銷是兩面凸起的活塞筒固定銷,安裝時需要將原先的活塞筒固定銷拔出,換上高射槍架安裝銷,安裝銷兩側有凸起,用以與槍架的固定處相配合。除了wz.29槍架,加裝高射套件的wz.28還可以安裝到坦克等載具上特意加設的安裝座上,充當高射機槍。前照準器設有環(huán)形分劃,安裝在槍管上方的安裝座處,早期只有部分wz.28設有這個安裝座用以充當高射機槍,后來新出廠的wz.28都設有這個安裝座。wz.28修改為魚尾形槍托也和對空射擊有關,因為這樣能抬高抵肩位置,處在高射位置時使用起來更舒適,槍托的式樣應是借鑒了MG08/15。
wz.28輕機槍投入生產10年后,倫貝托夫的步兵訓練中心從兩方面著手改進wz.28:射擊精度提升50%;研發(fā)一種快速更換槍管系統(tǒng)。前者的實現(xiàn)手段包括:加強兩腳架的結構(腳架桿底部更寬,并且改為可伸縮式);將魚尾形槍托替換為加裝折疊式底板的槍托,槍托還附有一個可調整高度的單腳架;槍管加裝一個槍口防跳器,減小輕機槍的后坐與上跳。
快速更換槍管系統(tǒng)則借鑒了比利時人的設計,其中一個原型槍的槍管更換系統(tǒng)基于FN D型輕機槍,另一個則基于瑞典的M/37輕機槍。
1939年春,國家步槍廠根據(jù)這些改進制造了一批用以測試的原型槍,后來因為戰(zhàn)爭爆發(fā)并未投入量產。
波蘭人還以wz.28輕機槍為基礎改進出了航空機槍和重機槍。1935年,國家步槍廠的勞倫斯·萊萬多夫斯基開始研發(fā)一款觀察員機槍,后來發(fā)展為wz.37觀察員機槍,綽號“幼犬”。wz.37的射速提高至1100發(fā)/分,供彈具改為容彈量91發(fā)的彈盤。
萊萬多夫斯基還為波蘭軍隊設計了新式氣冷式重機槍,最初的原型槍被命名為C1,計劃裝備到新式裝甲車、14TP坦克上,但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止了該項目進一步的發(fā)展。
wz.28在中國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駐蘇大使楊杰在完成中蘇第一、二次信用借款合同后又前往法國尋求軍事援助,他于1938年11月2日抵達巴黎。當時法國一時無法滿足中方大量的軍火需求,同時,波蘭也在與英法交涉,希望英法能在德國未來可能對波蘭的侵略中加以援助。英法給予波蘭表面的承諾,并希望波蘭向蘇聯(lián)方面尋求援助,依賴國外援助抵抗德國入侵,這樣一來,原先波蘭針對蘇聯(lián)備戰(zhàn)的武器就可以出口到中國。根據(jù)楊杰1939年1月2日給蔣介石的電報,這部分軍火有:“……七九二重機槍(wz.30)五千架,每架163鎊,七九二輕機槍(wz.28)三千架,每架42鎊……”但后來因種種原因購械一事一拖再拖,到1939年9月二戰(zhàn)爆發(fā)也沒有交貨。不過,根據(jù)波蘭方面的記載,1938年曾出口中國一支wz.28輕機槍作為樣品。
后來wz.28輕機槍通過蘇聯(lián)對中國的軍事援助流入中國,這些波蘭軍火源自1939年蘇軍入侵波蘭東部的繳獲。1940年11月~1941年6月,蘇聯(lián)援助中國的第8批軍事物資中,就有部分波蘭軍火。其中有“勃朗寧式79公厘輕機槍附有預備器材”800挺,價值300800美元,“勃朗寧式79公厘重機槍附有預備器材”500挺,價值359000美元,也有資料記載為“勃朗烏寧格機槍1300挺”。國內之前有學者將這種“勃朗烏寧格機槍”解讀為蘇聯(lián)的PPD34沖鋒槍,實際上這些機槍應該是來自波蘭的wz.28輕機槍和wz.30重機槍。這些輾轉進入中國的波蘭輕武器也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一定作用。據(jù)筆者所知,中北大學武器庫有一挺wz.28輕機槍,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也收藏有一挺wz.28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