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廣州一家幼兒園最近推出豪華餐,把“靈芝孢子粉蒸蛋”“雞腳魚翅煲雞湯”“鮑魚瑤柱粥”等名貴佳肴,端上了孩子們的小飯桌。與此同時,也把孩子們的伙食費標準從原來每天25元提高到每天40元。
無獨有偶,不少幼兒園以多樣化供餐為名,把原本一個標準的幼兒餐,分成多個檔次,各檔之間月價差,少則幾百,多則近千。在孩子與家長間,推波助瀾攀比之風。
對以各種名義把社會上的奢侈攀比惡俗植進幼兒園的“創(chuàng)新”做法,家長們應果斷說“不行”。
陪孩子成長,是家長的一場修行。帶娃有三難:“哄孩子吃飯”“騙孩子睡覺”“送孩子入園”,而“哄孩子吃飯”則是難題之首。
少食、偏食、挑食是很多中國孩子在成長階段的保留“節(jié)目”。一直以來,這個“節(jié)目”不知難壞了多少年輕的爸爸媽媽、急壞了多少有經(jīng)驗的爺爺奶奶,他們自己寧可多食三日素,也不愿孩子少吃一口肉。因此,有家長便把“哄孩子吃飯”難題交給幼兒園解決。
在一些幼兒園的邏輯中,挑食會導致營幼兒營養(yǎng)失衡,那就需要在平日的小飯桌上,多給幼兒供應一些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食物,或者將菜品分個三六九等。就其解決問題的初衷無可厚非,但把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食物僅僅圈定在鮑魚、魚翅范圍之內(nèi),未免離譜了。
眾所周知,魚翅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雖高,但兒童身體不易吸收,其營養(yǎng)價值還比不上雞蛋、牛奶和瘦肉;鮑魚的蛋白質(zhì)雖也不低,但含量比不過我們常吃的黃魚、草魚,膽固醇含量也高得嚇人,并不合適兒童食用。
那為何幼兒園要擇魚翅、鮑魚而棄蛋奶肉魚呢?理由很簡單,在人們的印象中,“魚翅價比黃金”“一口鮑魚一口金”,是星級飯店和高檔會所的標配,普通家庭是舍不得常食常用的。孩子們的小飯桌上有了魚翅和鮑魚,既能迎合家長愛子的心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也可成為園方提高收費標準的“合理”依據(jù)。
豪華餐傳開后非議不斷,這說明社會大眾的認知還是清醒的。有質(zhì)疑幼兒園薅家長羊毛的,也有調(diào)侃幼兒園不把鯊魚放眼里的,還有人擔憂“幼小學奢侈,何知粒米貴”。
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校園教育的第一站,也是打開思想啟蒙的第一扇窗,很多孩子在此學會誦讀的第一段詩句,可能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把食鮑吃翅當作平常,或小腦袋里被灌輸了只有食鮑吃翅才是有營養(yǎng)的,甚至,互相攀比,看誰家吃的貴,未來,他們?nèi)松摹安捅P”中會盛下什么?又會剩下什么?
據(jù)了解,廣州這家幼兒園是一職業(yè)院校的附屬機構(gòu),園內(nèi)多數(shù)孩子的家長屬于工薪階層。如果沒有輿論介入,對于園方調(diào)整伙食費,可能還是會有很多家長接受,哪怕是硬著頭皮。
在幼兒教育階段,幼兒園是前端,家長是末端,唯有家園雙方首尾相連,形成閉環(huán),才能讓孩子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沐浴到陽光賜予的正能量。
這種正能量既有自由、平等,也有誠信、禮貌;既有堅強、果敢,也有孝心、友愛。而最不能丟失的,是刻苦和努力,勤勞和勤儉。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少年兒童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勤儉教育應從小抓起,自幼養(yǎng)成,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收獲“粒粒皆辛苦”的認知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