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共中央和蘇維埃政府為粉碎敵人的第四、五次“圍剿”,以發(fā)行借谷票、經濟公債券的形式組織發(fā)動了四次重大的糧食收集運動,累計籌糧140萬擔以上,創(chuàng)造了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偉大的壯舉”。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在籌糧過程中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改進工作方式、發(fā)揚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完成了黨中央布置的任務,為保障各級蘇維埃政府機關和紅軍的糧食補給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為革命戰(zhàn)爭時期如何做好部隊的后勤保障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蘇區(qū)人民用堅定的信仰和無私的奉獻培育和彰顯了不朽的“蘇區(qū)精神”。
在蘇維埃政權建設時期,嚴峻的形勢使戰(zhàn)爭成為黨和蘇維埃政府的中心工作,糧食供給成為革命戰(zhàn)爭最重要的保障。糧食問題關系到蘇維埃紅色政權能否鞏固的根本問題。工農紅軍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部隊得不到有效的補給,軍隊就不能夠自由行動,就不能夠維持軍隊中人員的生存。隨著工農紅軍不斷擴充、蘇維埃政權范圍不斷擴大、各級黨政機關不斷增設,加上反“圍剿”戰(zhàn)爭形勢的不斷惡化和干旱、洪澇自然災害頻發(fā)等諸多因素,造成糧食供給出現(xiàn)極大困難,對根據地的鞏固和紅軍作戰(zhàn)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爭開始,糧食問題更為嚴峻,蘇區(qū)中央局和蘇維埃政府甚至提出了“為糧食而斗爭就是為蘇維埃政權而斗爭”的口號。為了應對糧食危機,蘇區(qū)中央政府發(fā)動了數(shù)次大規(guī)模的籌糧運動,通常意義上認定有三次借谷運動。(1)這方面主要涉及的論文有溫時明:《中央蘇區(qū)時期糧食工作概況》,《中國糧食經濟》2003年第3期;何偉福:《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借谷票述論》,《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筆者認為,除了這三次以發(fā)行借谷票為形式的借谷運動外,還有一次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收集糧食運動是以發(fā)行推銷經濟公債券為形式來推進的。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券從最初目的而言顯然是為了發(fā)展經濟,能否視為一次收集糧食的運動?未見系統(tǒng)論著。從客觀結果上論證它也是中央蘇區(qū)史上一次重大的籌集運動,這是筆者撰寫本文的最主要目的。事實上,余伯流、何友良主編的《中國蘇區(qū)史》中間接、簡要地肯定了這次籌糧運動:“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蘇區(qū)中央政府在1934年上半年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收集糧食的突擊運動?!?2)余伯流、何友良主編:《中國蘇區(qū)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886頁。這三次大規(guī)模的收集糧食顯然包括了1934年2-3月份的發(fā)行推銷公債券為形式的“開展收集糧食的突擊運動”。
文章擬對中央蘇區(qū)時期四次重大的籌集糧食運動的成效、措施和啟示等相關問題作全面闡述,以銘記蘇區(qū)人民及蘇維埃政府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
中央蘇區(qū)為進一步解決糧食問題,從1933年開始,先后開展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借谷運動及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券(后期更多的作用體現(xiàn)為籌集糧食)。
1.第一次借谷運動。1932年12月,國民黨反動勢力調集40萬兵力,準備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第四次“圍剿”。面對敵人的兇猛進攻,黨和蘇維埃政府發(fā)出指令,號召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反對敵人的“圍剿”。各級糧食組織適時地動員民眾積極籌措糧食支援戰(zhàn)爭。1933年2月中旬,中央人民委員會發(fā)出呼吁,號召民眾借20萬擔谷子給紅軍。“借二十萬擔谷子給紅軍,是目前我們所要立刻完成的戰(zhàn)斗任務……在二個月內完全這一運動,并且超過我們所預計的數(shù)目字!”(3)張聞天(洛甫):《借二十萬擔谷子給紅軍》(1933年2月16日)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等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軍事系統(tǒng)(11)》,中央文獻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36頁?!跋?月份各縣要一律將群眾借谷一事辦完,因為戰(zhàn)爭在這個時候,將更加激烈了?!?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訓令第二十一號——為革命群眾借谷供給紅軍》(1933年3月1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7)》,中央文獻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23頁。各級政府采取革命競賽等多種方式籌糧,歷時一個半月。因時值農歷正月,蘇區(qū)人民已少有余糧,此次借谷運動總共借到16萬擔(5)《中共中央委員會 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為緊急動員二十四萬擔糧食供給紅軍致各級黨部及蘇維埃的信》,《紅色中華》1934年6月5日,第1版。,為中央紅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2.第二次借谷運動。1933年9月,國民黨反動派又糾集5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qū)進行第五次軍事“圍剿”。面對暴風驟雨式的戰(zhàn)爭,紅軍的糧食供應問題愈加突出。為此,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于1934年6月2日發(fā)出《為緊急動員24萬擔糧食供給紅軍致各級黨部及蘇維埃的信》,指示信明確了任務:緊急動員24萬擔谷子支援前線紅軍。為完成這次籌糧任務,各級黨組織及蘇維埃政府必須做到:第一,真正開展群眾的節(jié)省3升米的運動,從節(jié)省中得到7.5萬擔谷子;第二,必須沒收地主、征發(fā)富農的糧食6.5萬擔;第三,必須努力發(fā)動群眾借10萬擔谷給紅軍……?!辈⒁蟆坝谄咴率涨巴瓿伞苯韫热蝿铡LK區(qū)人民熱烈響應黨和蘇維埃政府的號召,以實際行動節(jié)省糧食借給政府和前線紅軍。第二次借谷運動歷時最短、效果最好,僅用了一個月就百分之百完成了任務。在這次借谷運動中,表現(xiàn)最好的前三個蘇區(qū)縣分別是:江西省的洛口縣,為28000擔;閩贛省的彭湃縣,為19500擔;江西省的赤水縣,為17000擔。(6)《中共中央委員會 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為緊急動員二十四萬擔糧食供給紅軍致各級黨部及蘇維埃的信》,《紅色中華》1934年6月5日,第2版。
3.第三次借谷運動。1934年夏秋之交,正當?shù)谖宕畏础皣恕睉?zhàn)爭極其激烈的時候,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人民委員會于1934年7月22日發(fā)布《關于在今年秋收中借谷60萬擔及征收土地稅的決定》,開展借60萬擔谷給紅軍的運動。以陳潭秋為部長的中央糧食人民委員部于7月19日至22日在駐地沙洲壩召開了由各縣糧食部長和倉庫主任參加的糧食工作會議,部署糧食突擊運動。期間,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和中央組織局局長羅邁到會作報告。7月2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委員會再次決定在“秋收后借谷60萬擔,收買谷子十萬擔,加上征收土地稅,我們將還要收集一百萬擔的糧食,并且要爭取在九月半前完成”。臨時中央政府糧食部部長陳潭秋親自作了征收糧食和借谷動員報告。會議開得緊張又熱烈,在最后一天掀起了會議高潮,先是由瑞金縣糧食部長向興國縣糧食部長發(fā)出挑戰(zhàn),興國縣糧食部長回應了挑戰(zhàn),緊跟著,各縣糧食部長都“卷進了挑戰(zhàn)的漩渦”。中央蘇區(qū)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借谷運動席卷蘇區(qū)大地。在此次借谷運動中,臨時中央政府聘請了毛澤東、羅邁、陳潭秋和王首道作為借谷運動競賽的公證人。(7)《各縣糧食部長訂立秋收借谷競賽條約》,《紅色中華》1934年7月26日,第2版。
在這次最大規(guī)模的借谷運動中,涌現(xiàn)了許多寧愿自己喝湯咽粥,也要給紅軍送糧的動人事跡,體現(xiàn)了廣大工農群眾對黨、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的擁護和愛戴之情。瑞金合龍紅軍家屬楊世瑤在群眾大會上聽到借谷給紅軍的消息,回家動員老伴將家里僅有的3擔谷子送給紅軍2.5擔。瑞金縣蘇維埃政府對楊世瑤借谷給紅軍的先進事跡進行了表彰,廣大群眾紛紛表示要向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學習,踴躍借谷給紅軍,取得良好效果。瑞金縣蘇維埃政府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以瑞金工農群眾名義向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主席張聞天報告:全縣在7月3日前除已動員了21600擔谷子外,要求臨時中央政府再下發(fā)借谷票,出色地完成了蘇維埃政府交給的糧食動員任務,受到臨時中央政府的嘉獎,贈給瑞金縣工農群眾“糧食動員的模范”光榮匾一塊。
蘇維埃政府收集糧食的另一方式是繳納土地稅。政府規(guī)定可以用谷米代替土地稅,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可減免土地稅。瑞金縣云集區(qū)蘇維埃政府于1934年7月召開執(zhí)委擴大會議,專題討論糧食收集問題,決定向中央政府要求,區(qū)、鄉(xiāng)兩級政府人員不減免土地稅,以集中更多稅谷供給紅軍。
在收集糧食工作中,許多群眾不要政府發(fā)借谷票,有時甚至將原有的借谷票退還給政府,體現(xiàn)了蘇區(qū)民眾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不僅如此,各級政府和糧食組織在收集糧食后,組織了運輸隊伍,及時把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戰(zhàn)爭。
總之,蘇區(qū)糧食組織在中央糧食人民委員部的領導下,采取節(jié)省、借谷、捐糧等收集糧食的方式,有效地保障了糧食的軍需民用。中央糧食人民委員部部長陳潭秋在《收集糧食動員的總結》中,對收集糧食運動作了全面總結:“在黨的正確領導與廣大群眾熱烈擁護之下,秋收借谷運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大大超過了預定計劃。原定計劃是借谷60萬擔,動員借谷68.8萬擔,實際收集58.2萬擔(未收集的大部分是遲熟的地方,還未割禾)……雖然還沒有達到要求的總數(shù)目,然我們決不能否認這次動員的偉大勝利,特別是借谷運動的勝利”。在工作總結中對興國縣一82歲的老太太借谷50擔,以及一位10歲兒童動員借谷5擔的先進事跡進行了表彰,并稱他們這一舉動是一個“偉大的壯舉”。(8)陳潭秋:《秋收糧食動員的總結》,《斗爭》第73期(1934年9月30日),第11頁。由此可以認為,第三次借谷運動盡管時間緊、任務重,但蘇區(qū)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基本完成了預定任務。
4.歷時最長的籌糧運動——通過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券籌集糧食。隨著東方軍入閩征戰(zhàn),鞏固和擴大了中央蘇區(qū),中央蘇區(qū)于1933年夏進入了鼎盛時期。為進一步鞏固勝利成果,更好地發(fā)展蘇區(qū)經濟,黨中央和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召開蘇區(qū)經濟大會。1933年8月12日至15日在“紅都”瑞金舉行中央蘇區(qū)南部十七縣經濟建設大會,這次大會是中央蘇區(qū)時期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經濟建設大會,大會做出一項重要決定:發(fā)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主要目的通過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券來籌集款項、發(fā)展蘇區(qū)經濟,但從效果和結果來看應該視為中央蘇區(qū)時期重大的一次集糧活動。從時間上來說,它介于第一次借谷運動和第二次借谷運動之間,因表述的需要,把它列為第四次重大籌糧運動。
1933年8月正式發(fā)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這次經濟建設公債券與1932年發(fā)行的第一、二期革命戰(zhàn)爭公債券不同,主要目的是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發(fā)展蘇區(qū)經濟、鞏固政權、建立革命戰(zhàn)爭的物質基礎?!耙虼酥醒胝疀Q定公債的用途,是拿三分之二件[作]為發(fā)展生產,調濟[劑]糧食,發(fā)展合作社,擴大出口入口生意的本錢,只拿三分之一用作紅軍經費?!?9)《關于推銷300萬經濟建設公債的宣傳大綱》(1933年8月28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7)》,第936頁。完成公債券的方式有多種,可以交錢,可以節(jié)省伙食不分伙食尾子(如國家銀行工作人員),也可以拿出自己的公谷費來購買公債。對于以交谷的方式購買公債券成為政府鼓勵的方式,這在多篇指示性文件中都有提到。1933年7月,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作出《關于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的決議》指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特批準瑞金、會昌、于都、勝利、博生、石城、寧化、長汀八縣蘇維埃工作人員查田運動大會及八縣貧農團代表大會的建議,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三百萬元,并準購買者以糧食或金錢自愿交付。”(10)《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關于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的決議》,《紅色中華》1933年7月26日,第1版?!百徺I本公債者,交谷交銀,聽其自便,交谷者谷價照當?shù)乜h政府公布之價格計算?!?11)《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條例》,《紅色中華》1933年7月26日,第2版。
隨著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來臨,戰(zhàn)事不斷吃緊,糧食日益緊張,時局的變化使得發(fā)行公債券用于發(fā)展蘇區(qū)經濟的愿望越來越背離,號召蘇區(qū)人民以借谷的方式購買公債券成為政府首推的方式?!拔覀円酝粨舻木瘢瓿赏其N公債的數(shù)目,作為擁護二次全蘇大會實際的贈品——奉獻給第二次全蘇大會?!?12)《完成推銷經濟建設公債作為獻給二蘇大會的禮物》,《紅色中華》1934年1月16日,第2版。1934年2月3日,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命令陳潭秋為糧食人民委員部部長后,2月3日即在《紅色中華》報上刊社論《為迅速開展收集糧食的突擊運動而斗爭》。社論指出:“我們目前最急迫的任務,就是為迅速開展收集糧食的突擊任務而斗爭?!睕Q定從1934年2月1日起至月底,以一個月時間進行收集糧食的突擊運動?!笆占Z食保障紅軍給養(yǎng),同時調劑糧食市價,發(fā)展蘇區(qū)經濟,是徹底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主要條件之一。這一糧食的來源,最大的是建設公債,其次是土地稅與紅軍公谷?!?13)《關于完成推銷公債征收土地稅收集糧食保障紅軍給養(yǎng)的突擊運動的決定》(1934年1月23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8)》,第1295頁。
1934年2月2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作出《關于糧食突擊運動的決定》,要求3月15日前,開展糧食突擊運動。結果,全蘇區(qū)按時收集谷子19.8萬擔。
“至于拿谷子來折付現(xiàn)款購買公債,是更普遍地在每個農村中進行著”(14)《推銷公債中新的努力》,《紅色中華》1933年9月15日,第3版。,如“瑞金黃砂區(qū)竹坊鄉(xiāng),在經濟建設公債沒有發(fā)下以前,工農群眾就自動地預購了一千六百九十一元,秋收之后,完全把新谷當作現(xiàn)款交付清楚……不要政府歸還本息,全部退還……”。(15)《全部退還經濟建設公債——瑞金竹坊鄉(xiāng)的光榮創(chuàng)舉》,《紅色中華》1933年9月6日,第7版。
“公債谷子也按中央財政部規(guī)定價格扣算,全縣一律,直至全數(shù)銷完為止,不再變化價格,更不得跟著市面上特殊情形的谷價而自由增加……這是保證紅軍給養(yǎng),限制米價的最重要關鍵。一切認為群眾無谷子不能交谷,認為市面谷子漲價,群眾不愿意交谷子的機會主義觀點,必須給以無情的打擊。”(16)《關于完成推銷公債征收土地稅收集糧食保障紅軍給養(yǎng)的突擊運動的決定》(1934年1月23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8)》,第1296頁。這次集糧運動從1933年8月中旬開始,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持續(xù)到1934年3月中旬,歷時七個月?!暗浆F(xiàn)在(指一九三四年二月)各地承認推銷的公債早已超過了三百萬”(17)陳云:《為收集糧食而斗爭》(1934年1月27日),《斗爭》第45期(1934年2月2日),第10頁。,這是各地承認的數(shù)額,實際數(shù)額呢?“收集糧食突擊運動,……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大多數(shù)縣份一般的已經完成或快要完成……瑞金在二月底即已完成,并超過一萬元公債,收集糧食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寧化、洛口、長勝、西江、石城都在三月初完成。”(18)陳潭秋:《收集糧食突擊運動總結》,《紅色中華》1934年3月31日,第5版。可以認為,這次經濟建設公債的發(fā)行盡管經歷很多困難,甚至政府在推行過程中還犯過錯誤,以至時任財政人民委員部部長的鄧子恢還受到處分,但是發(fā)行的任務基本完成。那么,這次公債券的發(fā)行籌集到多少糧食?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準確統(tǒng)計,但是我們可以大體推算出來。
蘇維埃政府為掌握更多的糧源,通常會要求各地至少以百分之六十的債款折交谷子。(19)陳潭秋:《收集糧食突擊運動總結》,《紅色中華》1934年3月31日,第5版。谷價按照當?shù)卣嫉膬r格計算,那當?shù)卣嫉膬r格是多少?時任中革軍委總動員部副部長的金維映被派駐臨時中央政府直屬縣瑞金指導糧食突擊運動,在瑞金糧食突擊運動總結大會上,提到“中央規(guī)定的谷價是每擔5元”。(20)《收集糧食突擊運動中的光榮模范》,《紅色中華》1934年3月8日,第1版。這個價格從以下數(shù)據中也可以得到映證:“以上九縣未推銷與未收集的公債共六十九萬三千元,合門嶺(最近沒有報告)在七十萬元以上,可收谷子十四萬擔?!?21)《糧食突擊運動的檢閱》,《紅色中華》1934年3月17日,第1版。中央財政部這次所規(guī)定的谷價與當?shù)氐恼鎸崈r格,并相差不遠。如“寧化規(guī)定的標準價為每擔四元五角,實際上寧化的南城堡,丁坑口,橫鎖等區(qū)的市價亦只四元六七角左右?!?22)《開展反機會主義的斗爭完成突擊運動》,《紅色中華》1934年2月9日,第2版。“汀東進行糧食突擊運動,最初十天工夫土地稅收完了十分之七,公債推銷十分之六以上,在出糧食最少的汀東,在群眾積極性的大大發(fā)揚底下,竟最大多數(shù)是收到谷子,連以前所收土地稅的谷子總計有上萬擔,谷價在市面上每擔八元,而收集的糧食卻每擔僅五元,完全粉碎了那種說‘谷子少的地方不能收谷子’或者‘谷價比市價低,群眾不愿意拿谷子’的機會主義的胡說?!?23)《汀東突擊運動的開展》,《紅色中華》1934年2月16日,第1版。以300萬公債券中百分之六十折交谷子為最低計算基數(shù),則這300萬公債券中至少有180萬元公債券是以交谷的方式來完成的,以上述所說的每擔谷子5元為標準,折合的谷子數(shù)就達到36萬擔以上。這樣可以計算出這四次大規(guī)模的籌糧運動總計應不少于140萬擔。加上土地稅征收的12萬擔(24)陳潭秋:《秋收糧食動員的總結》,《斗爭》第73期(1934年9月30日),第9頁。,總計籌集糧食不少于150萬擔。其中,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役開始至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出發(fā)長征的一年時間里,蘇區(qū)人民籌集到糧食總計不少于130萬擔。
臨時中央政府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群眾的三次借谷運動以及經濟建設公債券的發(fā)行,在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制定了籌集糧款的相關規(guī)定、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有序推進了歷次籌集糧食的運動。
1.重視宣傳鼓動,反對強迫攤派。蘇區(qū)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廣泛、持久、深入開展政治宣傳和動員,堅決反對用攤派、強迫命令的方式向群眾借谷。第一次借谷運動的訓令中就規(guī)定“借谷運動的完成,一定要靠很好的宣傳鼓動工作……一定要禁止不做宣傳而用強迫攤派的命令主義方法?!?25)《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訓令第二十號——為革命群眾借谷供給紅軍》(1933年3月1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7)》,第623頁。第二次借谷運動中強調“各級黨部與蘇維埃必須利用一切可能的宣傳鼓動方式,經過支部會議、城鄉(xiāng)代表會議與各種群眾團體的會議,以及利用各種個別談話、講演等通俗的方式,把動員糧食的戰(zhàn)斗意義,明白地解釋給群眾聽,把糧食問題與擴大紅軍及革命戰(zhàn)爭的中心任務最密切的聯(lián)系起來?!袕娖让畹姆绞蕉际怯泻Φ摹!?26)《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為緊急動員24萬擔糧食供給紅軍致各級黨部及蘇維埃的信》(1934年6月2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黨的系統(tǒng)(5)》,中央文獻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339頁。第三次借谷運動指出“引導群眾鐵一般的團結起來,積極擁護中央的號召,自愿地借出谷子交納土地稅為著紅軍。如果拋棄了宣傳鼓動,而用攤派的方式借谷,用強迫的辦法收土地稅,那是完全不對的。”(27)《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人民委員會關于在今年秋收中借谷60萬擔及征收土地稅的決定》(1934年7月22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黨的系統(tǒng)(5)》,第3417頁。發(fā)行經濟建設公債券強調“必須真正依靠于廣泛的群眾動員……必須徹底消滅過去對于推銷公債的命令攤派,及不做宣傳解釋,便進行推銷公債征收土地稅的官僚主義強迫命令方式?!?28)《第二次全蘇代表大會主席團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完成推銷公債征收土地稅收集糧食保障紅軍給養(yǎng)的突擊運動的決定》(1934年1月23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黨的系統(tǒng)(5)》,第3155頁。
2.強調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各級蘇維埃政府反對官僚主義、平均主義、機會主義、教條主義,根據實際情形分配任務和采用不同的渠道籌糧,使籌糧工作得到有效推進。第一次借谷中指出“關于借谷數(shù)目的分配,必須依據當?shù)氐膶嶋H情形及群眾出谷的可能性來決定,決不可普遍一律,在老蘇區(qū),要照產米的程度來分配,產米素豐的地方應多借,產米較少的地方應少借。在新蘇區(qū),要看群眾對革命認識的程度與斗爭的是否深入來決定,在斗爭深入的地方應多借,否則就少借,被摧殘的厲害的地方應不借,受害較輕的邊區(qū),亦須斟酌情形,決定適當?shù)臄?shù)量?!?29)《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訓令第二十號——為革命群眾借谷供給紅軍》(1933年3月1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7)》,第624頁。第二次借谷中強調“在各地應按照實際情形,決定收集糧食的主要方式。比如在北線,除努力沒收征發(fā)外,應大力開展借谷運動。在東北線,如在彭湃縣,則應特別著重于沒收征發(fā)。在西北線及中心蘇區(qū),則應著重于節(jié)省。但這種主要方式的決定,并不放棄其他方式的同時采用……一切官僚主義與平均主義,必須堅決反對”。(30)《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為緊急動員24萬擔糧食供給紅軍致各級黨部及蘇維埃的信》(1934年6月2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黨的系統(tǒng)(5)》,第3339頁。
3.組織競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歷次籌糧運動中,各級黨組織與蘇維埃政府都采用了競賽的方式推動工作。中央蘇區(qū)廣泛開展支前突擊運動,縣與縣、區(qū)與區(qū)、鄉(xiāng)與鄉(xiāng)互相訂立競賽條約,開展競賽活動。如在中央蘇區(qū)南部十七縣經濟建設大會上制訂了競賽條約:“為著猛烈的開展經濟建設戰(zhàn)線的突擊,迅速完成經濟建設大會所給與的各項任務,充分的保證革命戰(zhàn)爭的物質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工農群眾的生活起見,特訂立下面的競賽條約,舉行革命比賽?!?31)《中央蘇區(qū)南部十七縣經濟建設大會中的競賽條約》,《紅色中華》1933年8月19日,第2版。隨后,毛澤東還對推銷公債的動員方法作出相應規(guī)定:“各區(qū)蘇應該領導各鄉(xiāng)訂立推銷公債的競賽公約,競賽條約上不單規(guī)定數(shù)目字,還要規(guī)定不得用強迫攤派等官僚主義辦法。完成競賽條約的期間,不能定得太短(當然也不能拖得太長),因為太短了就不能采用充分的動員方法?!?32)《中央人民委員會訓令——關于推銷公債的方法》,《紅色中華》1933年9月6日,第7版?!都t色中華》報多次以數(shù)據展示的方式和專題性的文章推動借谷競賽,如《各省縣收集糧食的數(shù)目》《紅版上的收集糧食模范區(qū)》《糧食突擊運動檢閱》《各縣糧食部長訂立秋收借谷競賽條約》等以醒目的數(shù)據報道籌糧動態(tài),使蘇區(qū)人民踴躍借谷籌糧。
四次籌糧運動中第二次借谷運動和第三次借谷運動任務重,總共要完成84萬擔的糧食征集,時間緊,從1934年6月到9月,不到4個月時間,并且是相連的二次借谷運動。就連借谷票證上的信息也有不少的變化。第一次借谷證最大數(shù)額是“貳拾斤”,第二次借谷證最大數(shù)額已到“干谷壹仟斤”,第三次借谷票則明確了歸還的時間:“憑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向蘇維埃倉庫取還干谷50斤整,憑票于一九三六年九月向蘇維埃倉庫取還干谷50斤整”。連續(xù)的籌糧運動大大加重了蘇區(qū)人民的負擔,后期甚至到了無糧可籌的地步,也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引發(fā)中農的恐慌與一般群眾的不滿”,但最終蘇區(qū)人民以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偉大的犧牲精神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任務。
第一,加強黨的組織領導。四次重大籌糧任務的最終完成得益于黨的正確領導,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組織協(xié)調為借谷運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扒锸占Z食動員是勝利地完成了。這種偉大勝利的取得,最基本的是由于黨的堅強的正確的領導”?!案骷夵h與蘇維埃以及絕大多數(shù)的干部在中央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之下,積極性大大的提高,并堅定了勝利的信心,與完成任務的決心?!薄暗胤浇M織的加強與領導方式的改善,與這次糧食動員的迅速完成,是有極大的關系的。”(33)陳潭秋:《秋收糧食動員的總結》,《斗爭》第73期(1934年9月30日),第11頁。在歷次糧食征集運動中,從中共中央、臨時中央政府到各級黨組織和各級蘇維埃政府,都高度重視糧食征集工作,通過發(fā)布決定、訓令等各種文告,召開各種會議,將糧食籌集任務層層分解落實,使借谷任務有布置、有落實、有執(zhí)行、有效果、有檢查、有總結。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力、決策力、執(zhí)行力、組織力也在籌集糧食的工作中得到檢驗、鍛煉、磨礪和提升。
第二,完善政府職能機構。建立專門的政府糧食機構是保障糧食工作的重要保障,臨時中央政府建立相關的職能部門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時,中央人民委員會沒有專門成立中央糧食部,只是委托中央財政部和中央內務部共同負責糧食工作。1933年4月,中央國民經濟人民委員部(國民經濟部)成立,相應地成立了糧食合作社、糧食調劑局等內設機構。1934年1月下旬,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勝利召開。毛澤東主席在大會作報告時強調:“為著加強中央政府對于各蘇區(qū)與全國革命的總領導……必須充實各人民委員部的工作人員,并改善他們的工作方法,必須增設必要的人民委員即如糧食委員等,使中央政府在革命形勢更加開展面前,能夠充分地發(fā)揮他總的發(fā)動機作用。”(3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1934年1月24日-25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政權系統(tǒng)(8)》,第1349頁。大會一致通過了毛澤東的報告,決定在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增設中央糧食人民委員部,選舉陳潭秋為糧食人民委員(即糧食部部長)。糧食人民委員部成立后,臨時中央政府將原屬國民經濟部所轄的各級糧食合作社及糧食調劑局劃入糧食部管理,中央蘇區(qū)的糧食工作有了專門的、獨立的職能部門,糧食工作步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剛剛成立的各級糧食人民委員部由于經驗不足、定位不準,在糧食征集運動中領導不力,還受到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批評。針對收集糧食工作進展緩慢的局面,指出“糧食人民委員部自己放棄了在糧食突擊運動中健全整個糧食部的領導機關,卻反而責備蘇維埃政府甚至我們的黨進行不止一個突擊的任務,這顯然是極大的錯誤”,強調“建立與健全各級糧食部,加強他們的領導作用”,要發(fā)揮糧食部的部門職能,使糧食收集工作成為經常性工作。(35)張聞天(洛甫):《糧食突擊運動與糧食部的工作》,《紅色中華》1934年2月27日,第1版。此后,各級糧食部加強認識、強化職能,在糧食征集運動中發(fā)揮重要的組織領導作用。
第三,進行廣泛政治動員。在歷次籌糧運動中,各級黨組織、蘇維埃政府和糧食部進行了廣泛充分的政治動員,在蘇區(qū)群眾中深入開展宣傳鼓動工作,把征集糧食的必要性、緊迫性明白地解釋給群眾聽,把糧食問題與擴大紅軍、保衛(wèi)政權及革命戰(zhàn)爭的中心任務最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出群眾“一切給予戰(zhàn)爭”的熱情,大部分自動自愿地借谷給紅軍,使借谷運動成了真正的群眾運動?!都t色中華》以大篇幅、大版面連續(xù)性報道了征集糧食運動。如第155期《紅色中華》報四個版面中就拿出第一、二版面宣傳報道籌糧運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社論:《糧食突擊運動與糧食部的工作》,有簡報:《布爾什維克的動員方式》,含七個內容:1.寧化紅版的推動力;2.瑞金向落后縣挑戰(zhàn);3.長汀婦女突擊的成績;4.列寧室墻報出突擊專號;5.茶溪普遍訂立了競賽條約;6.萬太紅軍家屬的領導作用;7.福建兒童組織突擊糧食山歌隊,有通訊報道:《瑞金是糧食突擊運動的光榮模范》《XX突擊運動中的嚴重問題》,有“光榮榜”,有漫畫:《快些完成收集糧食的突擊,要做車炮,不要做烏龜!》。
第四,充分發(fā)動、依靠群眾。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是在長期的革命實踐過程中培育形成的優(yōu)良品質。在歷次籌糧活動中,黨和政府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放手發(fā)動群眾,爭取最大范圍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是順利完成籌集糧食任務的群眾基礎。在創(chuàng)建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糧食部門解決籌集糧食問題的主要辦法是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通過開展土地革命,落實臨時中央政府土地政策,使農民有史以來第一次分得土地,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千年夢想,得到最大實惠,最大程度地調動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在黨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生產合作社、糧食合作社、經濟互濟社等,大力發(fā)展蘇區(qū)的農業(yè)生產,把發(fā)展糧食生產當作蘇區(qū)經濟建設的最重要任務之一。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使蘇區(qū)人民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廣大蘇區(qū)人民群眾更加相信和擁護共產黨,激發(fā)出支援紅軍、支持蘇維埃政府的飽滿熱情,積極投身于歷次籌集糧食的運動中。蘇區(qū)人民為支援紅軍反“圍剿”戰(zhàn)爭,寧愿自己忍饑挨餓,也要省出糧食支援紅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犧牲。如“各縣群眾自動交回借谷票,要求把借谷改為節(jié)省,不要國家歸還的約十余萬擔。”(36)陳潭秋:《秋收糧食動員的總結》,《斗爭》第73期(1934年9月30日),第9頁。
從第一次反“圍剿”戰(zhàn)役開始,中央蘇區(qū)人民為保衛(wèi)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籌款籌糧,更有眾多優(yōu)秀青年參加紅軍,不斷壯大紅軍隊伍。到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役時,紅軍隊伍數(shù)量由3萬擴大到7萬再擴大到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役時的10萬,規(guī)模不斷擴大,對后期保障尤其是糧食補給構成空前的壓力。由于國民黨瘋狂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加上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建設從1933年的鼎盛時期迅速進入到堅守期,最后被迫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蘇維埃軍民渡過了最艱難的一年多時光。正是在這個歷史節(jié)點,蘇區(qū)人民表現(xiàn)出驚人的力量,充分展示了客家“硬頸”精神,在贛南、閩西、粵東這塊客家民系形成的核心區(qū)域創(chuàng)造性地培育形成偉大的蘇區(qū)精神。
中央蘇區(qū)時期的這四次重大籌糧運動是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人民群眾為應對敵人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而進行的特殊舉措,是蘇區(qū)人民踴躍支前的重要體現(xiàn),直接表現(xiàn)了蘇區(qū)人民堅定的革命信仰、飽滿的革命熱情、高昂的革命斗志、無私的奉獻精神,是“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chuàng)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qū)精神的實踐基礎,蘇區(qū)人民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了生動的教材,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