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翔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這場人民戰(zhàn)爭,很多對策和措施與中國古代兵家智慧特別是孫子思想高度契合。為此,央視網《人民領袖》欄目推出系列特稿《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共計五個專題,用兵法用語總結抗疫舉措,同時也在“學習強國”“光明網”等平臺上推送。其中,在4月13日推出的《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中提道“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認為舉國抗疫,確?!按蜈A”的關鍵,是提供有力的物資后勤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zhàn)?!睘榇耍笓]調度強大的現(xiàn)代化后勤支持,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了有力保障。[1]由此,我們反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和全球帶來重大沖擊,出現(xiàn)了我國局部地區(qū)和一些國家搶購糧食并引發(fā)糧食恐慌的問題,疫情公共危機爆發(fā)帶來的連鎖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此,我們要居安思危,對糧食問題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全面審視我國糧食安全。如何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以更好地維護我們的糧食安全,這事關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大計,也是目前亟須研討和解決的難題。學界前賢已有對先秦諸子糧食思想的探討[2],亦有對孫子的軍事經濟思想、后勤保障思想等研究的成果[3],但未見有關孫子糧食思想的專論。孫子對糧食安全問題無論從軍事戰(zhàn)爭還是從國家全局的角度,都有深刻認識和明確闡述。今筆者試析之,以期對當今糧食安全問題有所啟示,并求教于方家。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關系著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是國家戰(zhàn)略問題,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無論古代還是當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重大課題。所謂糧食安全,也稱食物安全,是指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的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夠的食品。1983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對這一定義作了修改,提出糧食安全的目標為“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4]。我國的糧食安全就是確保全國人民能隨時滿足基本食物所需,尤其是重大危機爆發(fā)之時。
201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發(fā)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據白皮書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僅從2010年算起,中國糧食總產量先后跨過5.5 億噸、6 億噸、6.5 億噸三大臺階,2015年開始連續(xù)4年穩(wěn)定在6.5 億噸以上水平。目前,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 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數(shù)字,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58 億噸,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4 億噸,連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5]根據最新的2020年全國夏糧生產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我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國內居民口糧(主要涉及大米和小麥)基本可實現(xiàn)自主,基本不存在進口依賴。在看到我國糧食的連年增產,口糧可以保證,確保了糧食安全有底氣的同時,我們也應對當前糧食安全形勢有清醒的頭腦認知,保持高度警惕。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我國面臨國際糧食形勢變動。
我國每年需進口大量的糧食。2015年以來,我國每年糧食進口量維持在1 億噸以上,主要種類是谷物和大豆,近年呈現(xiàn)連年下降趨勢。新冠疫情危機的爆發(fā),造成世界多個重要糧食出口國出口中斷,造成國際市場糧食流通不暢。另外,還有個別國家對中國大打貿易戰(zhàn),揮舞關稅大棒,利用中國香港、新疆、南海甚至臺灣等問題進行所謂制裁,對我國進行糧食進出口限制。2020年1-4月,中國糧食進口數(shù)量為3348 萬噸,同比增長2%;我國糧食出口數(shù)量為114 萬噸,同比下降10.4%,變化幅度較大。國際形勢變化引發(fā)糧食供應數(shù)量、流通和價格等波動,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其二,我國糧食安全存在潛在風險。
近年我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呈逐年遞減態(tài)勢。2016年為1.193 億公頃,2017年為1.179 億公頃,2018年為1.17 億公頃,2019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1.16 億公頃,比上年減少近100 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逐年遞減,減少規(guī)??捎^。另外,近年不斷爆出的某些地方糧庫儲備空虛,糧食管理不善甚或監(jiān)守自盜等問題,是糧食安全的潛在漏洞,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其三,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嚴峻。
今年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蝗災、洪災等危機,讓全球面臨更加嚴峻的糧食危機。聯(lián)合國研究表明,過去五年,長期處于食物不足狀態(tài)的人數(shù)增加了數(shù)千萬。由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等編寫的2020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近6.9 億人遭受饑餓,比2018年增加1000 萬。在全球范圍內,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的經濟衰退,2020年饑餓人數(shù)至少新增約8300 萬,甚至可能新增1.32 億,超過全球人口一成以上。[6]同時,新冠疫情造成稻谷、小麥等主要糧食產品的國際價格顯著上漲,流通端的限制導致糧食供給的結構性不足,導致農產品價格會持續(xù)一定幅度的上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提倡“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要求加強立法,強化監(jiān)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糧食浪費行為。
自古以來,糧食安全問題就是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等始終密切關注的焦點。中國最古老的政書《尚書·洪范》提出“八政”,把“食”即糧食農業(yè)生產列為首位,其下才是貨(商品貿易)、祀(祭祀禮儀)、司空(工程建造)、司徒(人口徭役)、司寇(法制)、賓(外交)、師(軍隊),如此排列頗具深意。《管子·治國》則云:“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睂⒓Z食(粟)作為國富兵強的基礎??鬃釉凇墩撜Z·顏淵》中亦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認為國家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軍隊,人民對國家才會有信心。《墨子·七患》也道:“食者,國之寶也?!笨芍读暯綉?zhàn)“疫”兵法》中提到的“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的兵家俗語在先秦和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的眼中,意義關系重大。
孫子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其本人對糧食物資等后勤資源保障與戰(zhàn)爭勝敗關系也有著深切的體會。當年孫子、伍子胥聯(lián)袂指揮訓練有素的吳軍,糧秣充足,加之戰(zhàn)略戰(zhàn)術得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以少勝多,連戰(zhàn)連捷,一舉攻克楚都郢城。但之后,由于遠離本土,后勤補給不足,沒有“戰(zhàn)后修功”,又不得不敗退回國。孫子認真總結了前代特別是春秋時期軍事實踐的經驗教訓,汲取了前賢管子、司馬穰苴等的智慧,提出了對糧食安全的系列認知。他在《孫子兵法》中至少十余處明確提到“糧”[7]和“食”的問題,以糧食為中心的后勤保障思想十分豐富和系統(tǒng)。關于孫子對糧食的認識及其糧食安全問題,孫子從宏觀到微觀,由己到彼,至少有四個層次的認識和論述。今試析如下:
首先,國之大事,存亡之道——糧食安全事關戰(zhàn)爭勝負和國家存亡。
糧食是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事關國計民生?!稗r者,勝之本也”[8],是古代兵家的共識。孫子在《孫子兵法》中異常重視糧食為代表的軍事后勤保障問題,將其提高到決定軍隊生死、戰(zhàn)爭勝敗以及國家存亡的高度。《孫子兵法·軍爭篇》中說:“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本褪钦f,軍隊沒有輜重就會敗亡,沒有糧食就無法生存,沒有物資儲備就會覆滅。意味著沒有糧食和儲備等,后勤保障就無法持久,必然導致失敗。這是孫子從戰(zhàn)爭全局的角度闡述糧食輜重等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戰(zhàn)以兵為本,兵以糧為本,故有“有石城千仞,湯池百步,帶甲十萬,而無粟(糧食)弗能守也”[9]之說。
同時,孫子還將糧食安全看作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基本條件。 在《孫子兵法·形篇》中有:“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shù),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shù),數(shù)生稱,稱生勝?!奔此幍慕?、耕地的面積決定了糧食等戰(zhàn)略資源的儲備數(shù)量,糧食等物資的儲備決定了能養(yǎng)活和使用的人口數(shù)量,包括能動員參戰(zhàn)和后勤供應的兵力、民工的數(shù)量。這些都決定了軍事實力的強弱,最終決定了戰(zhàn)爭最終的勝負成敗。這一著名的軍事論斷,說明孫子認識到國家實力是戰(zhàn)爭的關鍵,經濟是戰(zhàn)爭的基礎,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勝負受到糧食等戰(zhàn)略物資安全和保障活動的制約。
其次,千里饋糧,先利糧道——保障糧食運輸暢通。
戰(zhàn)時糧食的供給,依賴于后方的運輸保障。在囿于當時歷史條件的前提下,孫子在《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開頭就寫道:“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睆闹锌芍瑤Пf,戰(zhàn)車千輛,出征作戰(zhàn),必須做好軍事后勤支持保障工作,需要千輛后勤車輛支援,不遠千里運送糧食,保證大軍的需求供給。若如此,戰(zhàn)爭前方、后方所需的費用開支、輜重物資的供應,武器裝備和給養(yǎng)補充等需要“日費千金”,因此,戰(zhàn)爭需要具有強大的國力作為后盾,戰(zhàn)爭雙方后續(xù)的比拼取決于糧食等物資的后勤補給線是否暢通,能否及時、充足地供應,做好后方保障。
《孫子兵法》所述的“丘牛大車”“破車罷(疲)馬”,都是糧食、輜重等后勤保障所用的工具。孫子在《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中認為“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最終造成“力屈,財殫,內虛于家”的結果。所以,杜牧注孫子曰:“粟重物輕,不可推移?!睆堫A注孫子亦云:“器用取于國者,以物輕而易致也;糧食因于敵者,以粟重而難運也?!保?0]都是強調糧食運輸保障的重要和難度。因此,戰(zhàn)爭一定要保證糧食運輸渠道的暢通。《孫子兵法·地形篇》有云:“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zhàn)則利?!睂O子要求占據地利,保持糧道暢通,這樣才能保證作戰(zhàn)有利。后世諸葛亮出師北伐,尤重糧道和軍需補給,如用木牛流馬運送軍糧、屯田等。
再次,因糧于敵,廓地繼食——主動解決糧食補給的有效途徑。
如何應對糧食安全問題,解決糧食不足和供應呢?《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中講道:“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闭J為糧食不能從后方反復運送,這樣消耗國力、人力太大?;诖苏J識,孫子提出解決糧食保障的方法,即“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孫子又說:“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比绱?,因糧于敵,取敵之糧,為我所用,既可以削弱敵人,又可達到壯大自我、振奮軍心的目的。
戰(zhàn)爭是功利的,以克敵制勝為最終目的。因此,孫子在《孫子兵法·軍爭篇》中主張“掠鄉(xiāng)分眾,廓地分利”。在《孫子兵法·九地篇》中亦云“掠于饒野,三軍足食”,又主張“重地,吾將繼其食”。孫子這些論述都在闡明一點,即糧食供給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掠奪敵方物資,以首先保障自我需求為要,其中糧食首當其沖,最為關鍵緊要。因此,曹操注孫子曰:“欲戰(zhàn)必先算其費,務因糧于敵也?!焙问献O子云:“謂兵出境,鈔聚掠野,至于克敵、拔城,得其儲積也?!保?1]后人又有“凡軍行,因糧于敵,最為急務”[12]之語。
最后,以迂為直,以飽待饑——攻擊敵人糧草后勤,爭奪制勝先機。
《孫子兵法·軍爭篇》中,孫子提出“爭利”的“以迂為直”思想,主張使用最短或最便捷的交通補給線,這樣后勤補給就會很容易。在保證自我交通運輸安全的同時,要盡力擾亂或破壞敵方后勤運輸。孫子提出“迂其途,誘之以利”,以擾亂敵人,用小利引誘敵人轉移方向和線路。同時,爭奪先機之利的兵力使用既不能“舉軍而爭利”,又不能“委軍而爭利”。因為“舉軍”行動,攜帶糧草輜重太多,行動緩慢;如果“委軍”而動,則放棄或損失的輜重太大。要處理好軍政的利害關系,調動敵人使其“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孫子兵法·虛實篇》),我方才能“以佚待勞,以飽待饑” (《孫子兵法·軍爭篇》),奪取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為攻擊敵人后勤,孫子在《孫子兵法·火攻篇》提出要“火積”“火輜”“火庫”“火隊”的方法,即用火攻敵人的糧草、輜重、倉庫、糧道等,斷其給養(yǎng),敵人就會不戰(zhàn)自亂,不戰(zhàn)而走。歷史上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派軍火燒烏巢、大敗袁紹就是一例。
由上可見,孫子高度重視戰(zhàn)爭與資源的關系。他在《孫子兵法》中把糧食為代表的軍事后勤當作戰(zhàn)爭謀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糧食安全放在作戰(zhàn)后勤保障的首位,闡明了糧食與國力強弱、戰(zhàn)爭勝負的關系,從全局視野強調糧食安全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糧食保障原則以及如何保障自己、打擊敵人后勤的方法措施。
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糧食安全已成為國家公共安全和應急保障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危機進一步凸顯了糧食安全問題?!读暯綉?zhàn)“疫”兵法》中要求,在疫情防控中要加強后勤保障,對重點地區(qū)不遺余力進行物資支援,有全國一盤棋的統(tǒng)籌協(xié)作、聯(lián)防聯(lián)控,保護好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民生關切,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由孫子糧食安全思想,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啟示:
首先,吾有以待,以虞待不虞者勝。
2020年4月14日《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推出的主題是“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此語出自《孫子兵法·九變篇》。本期兵法還引用了出自《貞觀政要》的“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之語,都是有所準備就不怕突發(fā)危機之意。這充分說明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舉措與孫子思想高度契合。
《左傳·襄公十一年》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薄皞洹钡乃枷胱怨庞兄?,是古之常道?!皞洹敝饕褪莾浼Z食等國計民生的緊要物資。《墨子·七患》則道:“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諸葛亮也說:“豫備無虞,古之善政……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不備也?!保?3]《孫子兵法·謀攻篇》亦有:“以虞待不虞者勝?!?/p>
孫子的糧食安全思想從國家和戰(zhàn)爭全局的高度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關系戰(zhàn)爭勝負和國家存亡。尤其是面對目前嚴峻的糧食安全形勢,我國要充分做好準備,應對重大公共危機引發(fā)的國際糧食風險,確保我國糧食供給穩(wěn)定,要在立足國內“自足”的基礎上,實現(xiàn)糧食基本自給,保障國內糧食安全。新冠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能夠始終保持穩(wěn)定,糧食以及重要農副產品的供給穩(wěn)定功不可沒。因此,要“備”字當頭,保障國家基本糧田,保證糧食生產,建立糧食購銷流通制度,健全國家糧食儲備制度,建立新型糧食宏觀調控制度,推動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向糧食產業(yè)強國轉變,全面構建新時代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和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其次,因情用勢,以迂為直。
孫子糧食安全思想并沒有因時代和國情而過時,時至今天仍然是糧食安全化的有效途徑。當前國際形勢嚴峻復雜,全球經濟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孫子糧食安全戰(zhàn)略思想就是要因情用勢,以迂為直,借力造勢,先利“糧道”,化被動為主動。我國一方面要提升糧食產業(yè)自主水平,一方面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改善全球糧食貿易環(huán)境,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我們要繼續(xù)推進糧食國際貿易正?;S護糧食自由流通,密切關注印度、俄羅斯、越南、泰國等主要糧食出口國,加強貿易合作,有時有序地進口儲備糧食,特別是國內緊缺的糧食品種,進一步豐富國家糧食儲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總之,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我國國家戰(zhàn)略中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面臨的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人口、資源、環(huán)境甚至戰(zhàn)爭的壓力成為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嚴峻挑戰(zhàn)。十八大以來,我國始終把糧食安全當作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為我國糧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我們資古鑒今,以史為鏡,活學活用孫子智慧,為今所用,時刻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堅持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注釋】
[1]習近平戰(zhàn)“疫”兵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央 視 網,http://news.cctv.com/2020/04/13/ARTIA93OAkE4kI85Bpt9JFSJ200413.shtml.
[2]代表成果如劉甲朋《〈管子〉糧食儲備調節(jié)思想及歷史啟示》(《管子學刊》2013年第4 期)、湯標中《商鞅變法中的糧食經濟思想》(《北京商學院學報》1999年第5 期)、王高陽《先秦諸子糧食安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鄭州大學2013 碩士學位論文)等。
[3]研究成果諸如江墨林《〈孫子〉的軍事經濟思想》(《軍事歷史》1987年第6 期)、房立中《〈孫子兵法〉的軍事經濟思想窺探》(《軍事經濟研究》1991年第9 期)、吳榮政《論孫子的軍事后勤理論》(《江漢論壇》1997年第1 期)等。
[4]史賢明:《食品安全與衛(wèi)生學》,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年版。
[5]本文引用數(shù)據均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官方數(shù)據。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6]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國際農業(yè)發(fā)展基金、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狀況》報告,2020年7月。
[7]銀雀山漢簡本《孫子兵法》寫作“?”,《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8]《三國志·鄧艾傳》,中華書局1971年版。
[9]《漢書·食貨志》,中華書局1962年版。
[10]《十一家注孫子·作戰(zhàn)篇》,中華書局2012年版。
[11]《十一家注孫子·作戰(zhàn)篇》,中華書局2012年版。
[12](宋)沈括著,胡道靜校證:《夢溪筆談校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3]《諸葛亮集·將苑·戒備》,中華書局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