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衛(wèi)華 敖禮林 鄢用亮 徐鐘金
苘蒿別名蓬蒿、蓬花菜、蒿子等,莖葉青綠嫩滑,有特殊清香味,鮮菜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大量維生素以及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等,還有清血養(yǎng)心、養(yǎng)胃安神、潤肺祛痰、潤腸通便等保健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冬閑稻田栽培苘蒿,效益是種雙季稻的3~4倍,不僅不影響下年的水稻栽培,還能使水稻單產增加10%以上,對稻農增收致富有很大幫助,有條件的農戶不妨一試。
一、適地選擇和良種選用
1. 適地選擇
苘蒿種子在1 0℃以上可以發(fā)芽,適宜發(fā)芽溫度 15~20℃。植株在10~30℃溫度下可以生長,適宜生長溫度15~25℃;氣溫在25℃以上時,植株生長加快,莖細葉薄,粗纖維含量增加,產量下降,品質變劣;氣溫在12℃以下時,生長緩慢,莖粗葉厚,產量高,品質好;植株可耐-7~-6℃低溫。
在富含有機質、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和壤土稻田栽培苘蒿,易獲豐產、高效;在有機質缺乏和土壤黏重稻田栽培時,應適當增施有機肥等,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苘蒿栽培忌土壤過濕,地下水位高和低洼易積水稻田不宜栽培(若要在此類稻田栽培,最好采用深溝高畦)。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6.8。交通便利、距城鎮(zhèn)和市場近的地方等可酌情多栽培;反之,適當減少栽培面積或不栽培。從苘蒿所需氣溫和土壤條件等來看,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冬閑稻田可以栽培苘蒿。
2. 良種選用
根據葉片大小,可分為大葉苘蒿和小葉苘蒿兩大類。大葉品種葉大莖粗,粗纖維含量少,較抗熱,品質好,產量相對較高,但耐寒性不如小葉品種。小葉品種莖葉較小,產量比大葉品種稍低,品質也稍差,但香味更濃、耐寒性更強。農戶可根據市場需求、消費者喜好和當地氣溫、土壤肥力等,選栽適宜的品種。
二、整地與播種
1. 整地
基肥施用量應占苘蒿栽培總需肥量的60%。重視腐熟豬牛糞等有機肥的適量施用,有利于苘蒿獲得豐產、穩(wěn)產和優(yōu)質。稻田曬至表土現(xiàn)白時再翻耕整地,在播種或定植前2~3天準備好。中等肥力稻田,耕整前每畝撒施腐熟豬牛糞2 000~2 500千克、過磷酸鈣2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鉀 6~7千克,或每畝潑施腐熟人畜糞尿水2 500~3 000千克、過磷酸鈣20~25千克、尿素7~8千克、硫酸鉀6~7千克;沒有豬牛糞等農家肥或稻田肥力較高時,每畝撒施三元復合肥60~70千克、尿素7千克,翻耕2次后整成寬1.5~2米、長自定的畦,并開好相通的畦溝、腰溝和圍溝,待播或定植。
2. 播種
直播栽培,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播種,栽培面積較大時可分期、分批播種;移栽定植,可提前20~25天播種,移栽面積較大時,應分期、分批播種和移栽。
整畦或整塊田割收或育苗移栽的,以撒播為宜;掐斷莖枝收獲的,以條播為宜。播前將種子用50~55℃溫水浸泡20~30分鐘,再用清水浸種7~10小時,接著用清水沖洗種子1~2遍,瀝干水后待播。越冬苘蒿也可不經過浸種直接播種。
撒播每畝用種量3~4千克,將種子均勻撒于畦面,再用淺耙耙于表土層中,或在畦面覆蓋1厘米厚干細土,接著澆1次大水。條播每畝用種量2千克,溝距為15厘米,開溝深2~3厘米,將種子順指縫撒于溝中,接著覆土蓋種并澆1次大水。
三、苗期管理
浸種后播種的,播后3~4天開始出苗;種子不浸種直播的,播后6~8天出苗。播種后保持畦土濕潤,是確保早出苗和苗齊、苗壯的關鍵。播種后遇連續(xù)多日晴天,每隔1~2天在畦面澆1次薄水;苗出齊后,每隔3~5天澆1次薄水。播種后在畦面覆蓋稻草等,有較好的保濕和抗旱作用。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間苗,間除過密苗、纖弱苗、畸形苗、病蟲苗等,使株距保持4~5厘米。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隨澆水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6~7千克。
四、大田移栽與移栽后管理
1. 大田移栽
幼苗長出5~6片葉時可移栽大田。苗床土較干的,移栽前2~3天要澆1次水,以利于取苗和減少取苗斷根。苗不可拔取,應用小鏟等挖取,隨挖隨定植,早上挖的苗上午定植完,下午挖的苗下午定植完。陰天或降雨前定植成活率較高,晴天或溫度較高時,宜早、晚定植。定植行距13~15厘米、株距5~6厘米,定植深度2~3厘米,每穴1~2株苗。定植1畦澆1畦的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后若遇晴天,要每天澆水1次,直至苗成活。
2. 移栽后管理
①施肥管理
苘蒿是葉菜,為提高產量和嫩綠度,追肥宜選用速效肥。苘蒿莖葉對肥料非常敏感,追肥最好隨澆水施用,若肥料黏附于莖葉上,易引起莖葉枯爛。肥沃田塊、基肥施用較多田塊、植株長勢好的田塊等,每次追肥量可稍減少;反之,追肥量應適當增加。移栽苗成活后,對水澆施1次尿素溶液,每畝用尿素6~7千克;采收前15天,隨澆水每畝施尿素15千克。直播苗長出7~8片葉時,隨澆水每畝施尿素15千克。苘蒿每收割1次,要追肥1次,每次每畝隨澆水施尿素15~20千克、硫酸鉀4~5千克。
②水分管理
苘蒿植株生長適宜的土壤田間持水量為75%~80%,低于75%時要適當澆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秋冬季降雨少、多干旱,應重視防旱澆水。栽培苘蒿要防止大水漫灌和灌水過多,以免導致表土板結;以畦溝滲灌較好,將水灌至畦溝深的3/4或2/3,再讓水慢慢滲入畦中。旱時每隔5~6天澆水1次;降雨時,保持畦面和畦溝中無積水即可。
③病蟲草害防控
冬閑稻田栽培苘蒿正值氣溫不斷降低的冬季,由于溫度過低時病原菌難以侵染,害蟲大多也已經冬眠,所以一般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另外,由于苘蒿植株40~50天可收獲1次,即使溫濕度較適宜,在病菌尚未造成嚴重危害時即已收獲。較低的氣溫也不適宜雜草的發(fā)芽和生長,加之茼蒿封行后,雜草得不到陽光和雨露,所以很少發(fā)生草害,一般不用防控草害;對畦溝等處發(fā)生的少量雜草,可人工拔除或鋤除。冬閑稻田栽培的苘蒿,可達到無公害蔬菜標準。
五、收獲
直播苘蒿,多采用整畦或整塊田全叢(株)割收,當植株高度達15~20厘米或有11~13片葉時割收。第一次割收時,留茬2~3厘米高,以利萌生新芽,以后每收割1次延長留茬高度2~3厘米。收割用刀要鋒利,割口要平齊。
移栽苘蒿,多選較粗壯的莖枝,留茬2~3厘米高掐斷或用小刀割收,留下較小的莖枝繼續(xù)生長,達到要求后再次采收。此法每隔10~15天采收1次。
越冬栽培的苘蒿一般割收2~3次。商品苘蒿應在早晨收獲或隨出售隨收獲。采收的苘蒿先清除雜物或泥土等,再按莖枝粗細和高矮等分級,散裝或捆成小捆出售。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饒衛(wèi)華 徐鐘金 江西省奉新縣老科協(xié) 郵編:330700;敖禮林 鄢用亮 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局 郵編:3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