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漠寒 編 ○景老人 繪
約瑟夫·普約爾是行為藝術(shù)家,不過與其他藝術(shù)家不同的是,他是以放屁師的身份成名的。是的,一個職業(yè)放屁師!
在一次童年的海灘之旅中,普約爾將頭扎進了水中,屏住呼吸時,他感到水進入了自己的肛門。他很快發(fā)現(xiàn),通過腹部控制,可以有意識地從肛門吸入或排出水。這讓他對自己的肛門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感。之后,好奇的普約爾決定對空氣也進行嘗試,事實證明,他也可以對空氣做同樣的事情,通過改變腹部壓力,隨意控制屁的排放。
這一技能最終使他成為了全法國最著名、收入最高的藝人之一。他可以通過放屁來模仿炮火、樂器和動物的叫聲,甚至還練就了用屁股(準確來說是屁)吹笛子的絕技。
這可真是驗證了那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過今天呢,作者并不打算跟大家一起聽一聽這“美妙的音樂”,也沒有打算跟大家探討屁的藝術(shù),而是想聊一聊屁在我們?nèi)粘I钪械哪切┦隆?/p>
相信大多數(shù)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工作或是和陌生人待在一個狹小空間的時候,亦或是在和某人約會的時候,如果感覺屁來了,首要選擇就是將屁憋回去。
因為,這個時候放屁不僅會帶來尷尬不好收場,還有可能會給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所以,為了盡可能地不丟人,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將屁憋回去。
但是你知道,當你像憋住便便一樣憋住屁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嗎?有兩種結(jié)果,一種結(jié)果是沒有完全憋住,這個時候因為你的肛門開口變小,所以你可能會發(fā)出一個更吱吱叫的屁。
還有一種結(jié)果是,很幸運,你憋住了。但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它遲早會以另一種方式釋放出來。只是,這種方式的結(jié)果可能會有些惡心。
因為那些被憋住的屁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被腸道重新吸收,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肝臟被處理,然后通過心臟來到肺部,最后,呼出去。至于什么味道,自己體會下吧。
所以,不管你多么努力地想要擺脫它,它就是甩不掉!而且憋得太久還會導致腸道的氣體越積越多,最終的一個結(jié)果就是當你完全放松下來的時候,那些憋回去的屁會重新冒出來,可能發(fā)出來的聲音更響。哈哈哈,沒錯,它會通過一個無法控制的屁排出體外。
另外,長時間的憋屁還可能會導致憩室?。也∈侵肝改c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狀突起,常發(fā)生在大腸)。憩室病通常無癥狀,但也可能會出現(xiàn)腹痛、腹脹、腹瀉、脹氣等癥狀。盡管患憩室病的風險較低,且憩室病與憋屁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也沒有被證實,但與其有這樣一種擔心,倒不如將風險降為零。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與其憋著它,倒不如趕緊去廁所盡情地把它放出來!畢竟每個人都會放屁,這也沒什么好尷尬的。
2005年,有兩位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研究的內(nèi)容是:人們對于聞到的各種氣味(包括腋窩、垃圾和屁)的厭惡程度。
你知道在這些臭臭的氣味中,人們對哪種氣味的反應最為強烈嗎?
沒錯,就是屁味!不過不要害羞,這里說的不是自己的屁,而是別人的屁。在所有的氣味中,人們一致認為別人的屁味比自己的屁味更難聞,換個詞,就是更臭的意思。這聽起來多少有點荒謬,同樣是屁能有什么不一樣呢?
其實,這倒不是隨便冤枉別人,彰顯自己的屁有多與眾不同,而是因為這其中可能還真有幾分科學道理。
先來說一種最常見的觀點。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認為別人的屁比自己的臭的原因是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自己的味道。人總是越習慣一種味道,就越容易忽略它,這樣我們就對自己的屁沒有太大反應,至少不會感覺它的味道很刺激。
其實,我們每天都會聞自己的味道,包括從自己毛孔里散發(fā)出的味道、從口腔呼出的氣體,當然也包括從肛門里放出來的屁。
比如,拿我們吃大蒜舉例。一般情況下,即使我們吃完大蒜后立馬刷牙然后再用漱口水漱口,對那些不吃大蒜的人來說,我們還是會有一些大蒜的味道。
這是因為大蒜中的一些硫化物被代謝進入到了我們的血液,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的血液,它們最終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身體排泄物排泄出我們的身體,包括我們的毛孔,也包括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肺。
同樣,我們放出來的屁也是這個道理,只是相比于蒜味,屁味要小得多。
第二種觀點是,我們的小腦可能從一定程度上調(diào)整了我們聞自己屁的感受。我們知道小腦監(jiān)控著身體的運動,除此之外,它還能區(qū)分預期的感覺和意外的感覺,不過小腦往往對預期的感覺關(guān)注的要少,反而是更多地關(guān)注意外的感覺。
言外之意就是,當我們在放屁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提前知道了有屁即將到來,我們已經(jīng)做好了心理準備并做好了防御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整了那股味道。但別人的屁就不同了,畢竟別人放屁的時候不會提前告訴我們。
還有一種觀點是說這是我們進化的一種防御機制。人對不熟悉的氣味有防御心理,屁味也一樣。比如,屁會傳播化膿性鏈球菌,這種病原體可引起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疾病。
不過,不管哪一種觀點正確,我們都需要知道,實際上當我們在認為別人的屁味更臭的時候,別人也是同樣的感受。所以,在屁的味道上,我們并不存在什么優(yōu)越感,大家放出來的都是屁而已。
其實,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知道屁的組成是什么、屁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屁并不是單一氣體,而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根據(jù)“殺傷能力”的強弱,我們暫且將這幾種氣體分成兩類,一類是占比較大的氮氣、氫氣、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氣等,它們總占比到99%以上,這些氣體都是沒有味道的,“殺傷能力”較弱。另一類氣體就是屁臭味的真正來源,它們是占比不足 1% 的氨、硫化氫、糞臭素、揮發(fā)性胺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zhì)。
一般情況下,我們放屁就是因為腸道內(nèi)積累了太多的氣體,氣體多了壓強就比較大,為了保護我們的腸道,我們的消化道會通過蠕動將這些氣體運送到肛門處,將其排出體外,也就形成了屁。
而這些氣體的來源一般來說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在吃飯和說話的時候,吞進去的一些空氣,時間久了,這些氣體就會積聚到腸道中。另一種是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被產(chǎn)氣細菌群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
不過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對于臭屁的認識還是源于那句俗語,“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那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什么科學道理呢?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放出來的屁響與不響應該看屁的氣量和腸道的通暢性。一般而言,當屁的氣量很大時,它的流速也會變快,當它沖出肛門的時候造成的空氣振動就比較大,屁的聲音就會比較響;當消化道排泄物增多時,腸道就會不通暢,氣流在腸道里穿行的也就比較慢,這樣一來含有的臭味元素也就會比較多,因為氣量不夠大、速度也不夠快,造成的空氣振動也就比較小,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啞屁”。
當然了,除了屁的氣量和腸道的通暢性外,肛門擴張的大小也會影響放屁聲音的大小、音調(diào)和持續(xù)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