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最美的青春》,每每熱淚盈眶,感動萬分。
我與塞罕壩結(jié)緣于2007年的冬天,上壩面試北林大招收的第一批農(nóng)業(yè)推廣碩士。上到壩上,正值下午2點半,一天里氣溫最高的時候,但吉普上卻顯示車外是零下29攝氏度。茫茫林海,寒樹林立,銀裝素裹,景色美麗。我到車下拍個美麗“日暈”,僅僅10秒鐘,就覺得耳朵要凍掉了,臉被風(fēng)卷雪渣打得生疼。平生第一次知道了啥叫“白毛風(fēng)”,啥是“壩上冬天”。那時就想,這地方造出百萬畝人工森林需要付出何等艱辛?!
之后,我不時會到塞罕壩,還在壩上建立了森林培育學(xué)科的長期科研基地。來到壩上,每每會醉倒,醉于壩上人的真誠,醉于塞罕壩的美麗。
塞罕壩究竟有多美?這里有個小故事。2014年夏季,我校車隊林師傅隨我陪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xué)的馬克教授上壩考察落葉松人工林。上到賽罕塔最高層俯瞰茫茫林海,突然林師傅說了一句至今我覺得最能體現(xiàn)塞罕壩之美的話:“賈老師,再美就要哭了?。?!”一個大男人,能說出這樣的話,可想塞罕壩有多美。此后,林師傅每年都會帶著家人和朋友到塞罕壩度假。他說,2天不夠、5天也不夠……不為觀光,只為感受。他還學(xué)會了找蘑菇圈,采蘑菇。只要有出車到塞罕壩的機會,他都爭取來。
塞罕壩的四季都很美。
春季,“萌芽初上落葉松”,再加上林下的杜鵑花海,想必是極美的,可惜那個季節(jié)我還沒去過。
夏季,蔥郁滿滿,落葉松、樟子松林翠綠下的片片花海,有橘黃色的金蓮花、艷黃色的野罌粟,更有藍色妖“雀”——大漠飛燕草、烏頭,有紅紅的胭脂花、白白的唐松草,還有野玫瑰、地榆(黃瓜香)、金露梅、銀露梅……碰到花海,誰的腿都會走不動。七星湖濕地是一個好去處,尤其旭日東升時,水面上飄著一層淡淡薄霧,好一個神仙居所。日出前,從林場場部走到七星湖對面的觀景臺拍旭日下的林海與濕地,是我的保留節(jié)目。最美的、最震撼的一定是到點將臺上看萬頃林海。想著眼前的壯美是塞罕壩林人一棵棵小苗栽下去、一棵棵小樹育起來、一棵棵大樹守護定,就不能不濕了眼眶。
當(dāng)年的地窨子
王尚海紀(jì)念林
秋季,是塞罕壩最美的季節(jié)。如今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許多攝影發(fā)燒友必齊聚塞罕壩。他們說,這是出大片的時間段。林下的花雖沒了,但它們的葉又變得姹紫嫣紅。喬木中,林中仙子——白樺的葉色首先變化,那是一種白色樹干托起的金黃美麗,但這時的落葉松的葉色是仍是綠的;白樺的金黃淡去后,她的美麗白色樹干與紅色樹枝凸顯出來,更為關(guān)鍵的是百萬畝落葉松人工林這時靚麗登場,金黃色的葉色會把秋天的塞罕壩裝點成童話之地。有篇文章叫《植樹造林是個童話》,意思是說年年造林不見林。我說:“植樹造林是個童話?它是營造了無數(shù)如塞罕壩般童話之地的偉大事業(yè)!”
冬季,最美的霧凇將塞罕壩裝點成雪鄉(xiāng)林海。但這個時候塞罕壩的美只能寂靜綻放了,很少有人敢在這個季節(jié)到這里“發(fā)燒”。
當(dāng)下,塞罕壩舉世聞名,但此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塞罕壩的“茫茫林?!?0年前曾是“茫茫沙海”,是幾代塞罕壩人默默、靜靜、定定的艱辛努力,造就了這曠世奇跡。
“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性也?!边@是我的大學(xué)《政治經(jīng)濟學(xué)》老師楊云龍教授在課堂上讓我記憶深刻、而我也正在自己課堂上努力傳播的一句話。
看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最讓人為之感動的就是塞罕壩林人的“癡心”與“熱血”。
劇中的馮程夠“癡”。癡心讓塞罕壩茫茫沙海變回到“樹木蔥郁,梅花鹿進屋”的“美麗高嶺”,寧死護衛(wèi)那棵證明塞罕壩曾是落葉松為主的“功勛樹”;一個人上壩,守定嚴(yán)寒,年年失敗卻年年堅持育苗和造林。沒有“癡”那能有后來的“大成”。他的“癡”不僅僅感動了覃雪梅,也感動了其他目的不同上壩的人們。他的“癡”帶來了第一批塞罕壩人的篤定、堅守、豪情與熱血。
塞罕壩人“熱血”。場長于正來“熱血”,放棄承德地區(qū)林業(yè)局長之位,主動請戰(zhàn)上壩。他的原型應(yīng)該是林場的第一任書記王尚海,領(lǐng)導(dǎo)馬蹄坑大會戰(zhàn)的就是他,現(xiàn)長眠于塞罕壩一片最早、最挺拔、最美且已實現(xiàn)天然更新的落葉松林下。我每次上壩或為上壩的朋友們提供“攻略”,“尚海林”必是我到的和推薦的首站。
劇中先遣隊大隊長趙天山、生產(chǎn)科長覃雪梅、“六女上壩”代表張曼玲、詩人孟月、“大麻花”隋志超、上海姑娘沈夢茵、摔跤手那大奎、大師傅魏富貴、敢愛敢恨季秀榮,都是這樣的“癡人”與“熱血”之人。
恍惚中,我覺得他們就是我認(rèn)識的那批塞罕壩人,劉春延場長、張利民場長、姚凱場長、房利民主任、司瑞雪書記、李寶華站長、程順科長、劉廣智書記……是他們讓我對塞罕壩從“了解”到“熱愛”,也是因了他們才讓我在觀看《最美的青春》時覺得真實與感動……
塞罕壩人的“癡心”與“熱血”,以及默默奉獻的“青春”,也許會讓時下一些年輕人覺得“忒傻”,覺得不如票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五子登科”更為來得實在,更是生活必須。但我總覺得,一個人正當(dāng)青春年少時“少了熱血、缺了癡心”,是否活得有點太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