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允
(遼寧省本溪市第四高級中學 遼寧 本溪 117000)
1.1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生物知識的機會。高中生物教學是以實驗操作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學生只有從學習環(huán)境中得到親身體驗,才能更深刻、更高效地學習生物知識。如在《分子與細胞》模塊中“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這個實驗學生選擇了白蘿卜、花生、大豆作為實驗材料,并實驗檢測發(fā)現(xiàn)白蘿卜中有還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質。由于此實驗操作較簡單、易成功。所以,在實驗中又適時提出一些問題:在實驗中為什么只是選擇白蘿卜、花生、大豆作為實驗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嘗試用其它材料進行實驗,結果又該如何呢?在實驗分析后,又引導學生思考:生物組織中是否只含有一種物質?比如白蘿卜中是否只含有還原糖,有沒有蛋白質?學生很快會明白生物組織中不只含有一種物質。能否用白蘿卜中檢測蛋白質?用花生來檢測還原糖?大豆來檢測脂肪呢?讓學生嘗試探究。在這過程中教師盡量只當一個組織者,不以自己的思維左右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繼續(xù)探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增加類型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體驗到生物實驗操作的樂趣。
1.2 教師要保證學生主動選擇的權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具有選擇性的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內容,進行獨立練習。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練習內容,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選課。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選課制度,編寫《高中生物課程選課指南》,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學生擁有主動選擇練習內容的權利,能使他們對生物課程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
1.3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行解決遇到的困難。現(xiàn)代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如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有科學前沿、課外制作、思考與討論、技能訓練、模型構建及想象空間等欄目,這些欄目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動手操作,自行解決難題。
2.1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物問題。對學生而言,自學能力非常重要,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學生該怎樣進行預習呢?在新課講授之前,學生應對內容進行初步了解,了解新課中有哪些知識點,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點,還有哪些知識點是理解不了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效果肯定會更好。
2.2 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在上課的時候,學生要認真做好筆記,記下教師補充的知識點、結論或習題,并在課后進一步完善筆記,做到完全掌握。
2.3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和反思。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關鍵,是要學會它的學科思想及答題方法。因此,在做題的時候,學生要多想想這類題的思路,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解題思路,以及這類題目有什么解題規(guī)律,這種解題方法是不是最好的等。學生在這種反思中能夠不斷地拓寬自身的解題思維,提高答題能力。
3.1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復習生物知識。要想讓學生掌握好一節(jié)課或者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復習模式。通過復習,學生能強化和鞏固知識,也能加深對前后知識的之理解。
3.2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生物知識。眾所周知,高中生物知識及答題方法并不是很多,要想真正掌握生物知識,學生必須加強訓練。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融會貫通,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掌握答題方法,并能夠在生活實踐中運用生物知識。
3.3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糾正生物試卷中的錯題。無論是在平時的學習還是在高考復習的過程中,周期考試一直都存在,那么在考試結束,試卷發(fā)放下來之后,學生該怎么辦呢?有些學生拿到試卷后就等著教師來講解。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試卷中的很多問題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之所以會做錯,是因為他們在審題時粗心大意。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行糾正試卷中的錯題,引導學生一起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了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又提高了他們的糾錯能力,進而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fā)生。
總之,高中生物教育發(fā)展到如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已經成為教育界共同的認識。因此,廣大教師應該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研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去,根據學科特征、學生特點,靈活多樣地運用課堂教學手段,實施創(chuàng)新型教學,為生物學科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