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工業(yè)園區(qū)實驗學校 靖 靜
新課改下的語文習作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準確的文字表達真情實感,這要求學生對描繪的情境有切實的情感體會,要求學生擁有豐富的生活素材累積和真實感受。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方法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到習作教學中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校園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埋頭書寫,對身邊的校園環(huán)境視若無睹甚至不知其然。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走進校園,觀察校園,將校園變?yōu)榱曌鞯牟牧蠋臁τ趧倓偨佑|生活教育理論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尋找校園生活和習作教學的共同點來幫助學生開展校園觀察,發(fā)現(xiàn)校園生活中的素材和細節(jié);對于對校園生活相對熟悉,已經(jīng)懂得觀察校園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主動尋找素材的能力,布置習作任務讓學生對校園活動進行觀察和描寫,感受和積累生活素材。
其次,除了校園生活以外,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也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從更大的環(huán)境和天地中獲取素材。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可以在自然中感受風霜雨雪、花草鳥獸,教師可以根據(jù)習作教學的相關要求和實際教學情況,通過多媒體手段、實物展示等形式將自然帶到課堂中,也可以帶領學生帶著習作任務直接進入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觀察,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社會屬性同樣可以為學生帶來素材累積,節(jié)日、民俗等人文素材與社會發(fā)展是分不開的,教師可以根據(jù)習作要求將學生帶入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比如收集節(jié)日風俗、觀看民俗錄像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切身感受和真實體會,并且用文字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豐富,語言描述也更加貼切,寫作過程中更能夠產(chǎn)生情感共鳴,寫出來的作文也會更有層次。
首先,學生的生活方式相對比較簡單,生活空間狹窄,沒有太多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經(jīng)歷,要想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需要教師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拓展生活空間,增加生活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立足于課本,開展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一種延伸,在開展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緊扣習作教學內(nèi)容和主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實踐經(jīng)驗;還需要注意立足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基礎上的,因此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能力、水平、興趣點應該是實踐活動的主要參考。
其次,學生的具象思維能力相對來說較強,對于某些無法真實還原的習作素材體驗,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與習作相關的情境之中,通過學生自己的表演體驗來引發(fā)情感共鳴,完成習作教學。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表達空間,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本來就不如真實的生活情境更加貼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還添加很多條條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思維和行為,學生就很難在情境表演中擁有真實的體會;不同的學生面對同一情境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在組織情景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不同的感悟體驗應該報以認可和鼓勵的態(tài)度,不能以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對學生進行評判,每一種聲音都值得尊重,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情境中描繪的事物和情感有更真實的體驗。
首先,生活中的經(jīng)歷多種多樣,學生對于自己經(jīng)歷或者看到過的生活場景很難進行準確的回憶和描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工具幫助學生進行再次回憶和感悟。而多媒體工具的利用是雙向的,對于學生經(jīng)歷過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記錄,在活動結束后再將記錄下的圖像、影片、聲音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從第三視角重新感受和體會參與過的活動,這樣會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規(guī)定特定的活動或者場景,讓學生自己尋找多媒體記錄,如相片、錄像等,通過學生對統(tǒng)一活動或者場景的不同感悟來開拓眼界,幫助學生完成素材積累。
其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限的,通過文字貼切地還原生活或者實踐情形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更加具象化的方式,比如繪畫、模型等幫助學生對經(jīng)歷過的場景進行有效的還原,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生活素材的累積。對于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活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留下一些具有記憶點的物品,比如一塊石頭、一片樹葉等等,從點到面,通過實物還原當時的感受;對于學生看到或者參與的活動和場景,教師將繪畫當成教學工具,讓學生通過畫面對經(jīng)歷過的一切進行描述和回憶,在繪畫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重新拾起關于某一場景的感受和記憶,完成素材積累的過程。
綜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語文習作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和思考,做一個有心人。在運用生活教育理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立足于課本,立足于學生,從學生的特征和興趣點出發(fā),將生活與習作融合到一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用寫作的思維觀察和解決生活問題,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