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璇
(廣西桂林市秀峰區(qū)琴潭實驗學校 廣西 桂林 541000)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是其生命,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這段生命如何能夠得到延續(xù)并更好的發(fā)展下去,與能否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點充分的挖掘出來,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調(diào)動起來,將課堂內(nèi)容與文本有機結合到一起,將文本內(nèi)涵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演繹出來[1],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讓語文教學的效果更加優(yōu)質有一定的關系。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將智慧的培養(yǎng)、個性的塑造、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傳授全部兼顧到。以下就是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究的幾點體會:
在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從教師的方面找原因,而忽略了學生的方面的問題。事實證明,若一個學生貪玩、不愛學習,大多是沒有提起對學習的興趣和沒有一個準確的學習的目標。
那么什么才是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指的是學生在未知事物面前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同時在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其的熱愛程度,從中獲得了學習的樂趣。
那么什么才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指的是在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加深對自身的認識和了解后,對自己提出的更高的要求[2],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去達到這個目的,最終體驗到成功的快感。
從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兩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比學習目標的建立更加簡單,那么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味地為學生樹立或引導學生設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忽略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這并不是一個完善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只有不斷轉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增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進入“學中有樂,樂中有學”境界自主的進行學習,才能夠真切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1 教學過程中的舉一反三。通過選擇有價值的教學題材,突出知識結構,再根據(jù)其結構進行舉例說明,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舉一反三的道理,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夠激發(fā)他們對于學習的動力。例如在課堂中教師講解一個成語,通過引導讓學生進行其他相近成語的舉例,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感悟,原來語文的學習可以是這種形式,從而更加熱愛課堂學習。
2.2 教學過程中的思維拓散。學生通常喜歡老師在課堂中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現(xiàn)代新聞的舉例說明,這對于課堂氛圍的活躍非常重要,在整個講述的過程中學生會一直跟隨著老師的講解內(nèi)容加以思考,在適當?shù)臅r機老師可以提出問題[3],由學生解答,最終獲得真正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高效課堂。
2.3 與學生的日常行為相結合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行為方式基本上都是來源于生活,在學習的過程中,越貼近生活的內(nèi)容越能激起他們對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小學課堂中老師問學生有沒有吹過泡泡,是否知道泡泡的制作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yè)的增加,家長已經(jīng)開始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教,很少會玩這類玩具了,只能表示羨慕。而在課堂上老師對于泡泡的制作方式的講解,是他們所感興趣的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也就減少上課“開小差”的情況出現(xiàn)。
長期以來老師就以莊重、神圣、威嚴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心中,而良好的課堂教育的建立與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是離不開的。教師要真切的關愛學生并傳遞到每一個同學的內(nèi)心當中,學生將會把這份關愛當成學習的動力,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回報老師。對于學習能力不那么強的同學,老師也應保持足夠的耐心對他進行幫助,而非嚴厲的指責,讓學生了解到他并沒有因為學習不好而被老師放棄,激發(fā)其學習的決心與動力。老師要時刻了解學生的近況,對于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也給予一定的幫助,讓學生能夠無憂無慮的進行課業(yè)的學習。建立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老師要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在日常的交往中不經(jīng)意的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感受得到并且更加努力、上進,完成學業(yè)。
事實證明,能夠調(diào)動學生思維能力、更加活躍的活動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通過一些開放性、啟發(fā)性的問題的提出,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索,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之前,教師就要對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找到良好的時機拋出,最終讓學生自主進行解決,這對學生的思維的鍛煉是非常有益的。
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情境的幫助教學任務的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思考,形成具有個人獨特風格且有效的完成的教學方案,師生間保持平等的狀態(tài),互利共贏,共同合作,最終順利完成教學。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堅持以教材為主,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更加合適的活動方式開展,以求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其生命,在這生命的發(fā)展中對學生的興趣點的挖掘,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調(diào)動、有機結合文本、傾情演繹文本最終讓學生得到對文本的真實感悟,才是這段生命真正得到了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