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
(中陜核工業(yè)集團綜合分析測試有限公司,西安 710025)
血液中微量元素一般包括鈣、鎂、鐵、鉀、鈉等。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及代謝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含量過多、不足或不平衡均會不同程度地導致人體生理的異常或疾病的發(fā)生[1–3],因此測定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測定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有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4–5]、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6–8]、原子吸收法等[9–10]。血樣中含有較多的有機物,稀釋后測定容易堵塞進樣系統(tǒng),且干擾嚴重。因此上述方法均需要對血液樣品進行消解后測定,消解過程繁瑣,且嚴重污染環(huán)境。X 射線熒光光譜(XRF)法具有制樣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檢測結果穩(wěn)定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地質(zhì)、冶金、礦山、環(huán)保、建材等領域[11–14]。該方法不需要消解樣品,通過簡單的方法制備樣品,使樣品具有光滑的表面,元素分布均勻,從而消除顆粒度效應及基體效應。常用的制樣方法主要有粉末壓片法、熔融法、合金塊樣、濾紙法[13–16]等。目前采用X 射線熒光光譜法同時測定血液中鉀、鈉、鈣、鎂、鐵、鋅、銅7 種微量元素還未見文獻報道,筆者針對血液的特點,采用濾紙制樣,建立了X 射線熒光光譜測定血液中7 種微量元素的方法,該方法不需要對樣品進行消解處理,血液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結果準確,環(huán)保,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 ZSXprimusⅡ型,端窗銠靶X 射線管(4 kW),30 μm 超薄鈹窗,最大工作電壓為60 kV,最大工作電流為150 mA,視野光欄為30 mm,日本理學公司;
粉末壓樣機:BP–1 型,丹東北方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微量移液器:10~100 μL,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BSA124S–CW 型,感量為0.1 mg,德國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馬弗爐:SGM28811 型,溫度范圍為0~1 400℃,洛陽市西格馬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氯化鈉、氯化鉀、三氧化二鐵:光譜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氧化鎂、碳酸鈣:光譜純,西隴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
X 熒光專用濾紙:25 mm,日本理學公司;
硝酸、淀粉、鹽酸:優(yōu)級純,成都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
24 種金屬元素混合標準溶液:其中鋅、銅的質(zhì)量濃度均為100 mg/L,基質(zhì)為2.5 mol/L 硝酸和微量鹽酸,編號為GSB04–1767–2004,國家標準物質(zhì)研究中心;
實驗用水為超純水。
X 射線熒光光譜儀的工作條件見表1。
鈉標準溶液:5 000 mg/L,將氯化鈉置于馬弗爐中于500~600℃溫度下焙燒1 h,冷卻至室溫后準確稱取1.271 7 g,加入超純水溶解,溶液轉(zhuǎn)移至100mL 容量瓶中,以超純水定容至標線,搖勻。
表1 儀器工作條件
鉀標準溶液:5 000 mg/L,將氯化鉀置于馬弗爐中于500~600℃溫度下焙燒1 h,冷卻至室溫后準確稱取0.955 9 g,加入超純水溶解,溶液轉(zhuǎn)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以超純水定容至標線,搖勻。
鎂標準溶液:5 000 mg/L,將氧化鎂置于馬弗爐中于800℃溫度下焙燒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準確稱取0.833 3 g 于燒杯中,加入10%鹽酸溶液加熱溶解,溶液轉(zhuǎn)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用10%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
鈣標準溶液:5 000 mg/L,將碳酸鈣置于烘箱中于110℃溫度下干燥2 h,準確稱取1.250 0 g 于燒杯中,加入10%鹽酸溶液加熱溶解,溶液轉(zhuǎn)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用10%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
鐵標準溶液:5 000 mg/L,將三氧化二鐵置于烘箱中于110℃溫度下干燥2 h,準確稱取1.428 6 g于燒杯中,加入10%鹽酸加熱溶解,溶液轉(zhuǎn)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用10%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
鋅、銅混合標準溶液:50 mg/L,移取24 種金屬元素混合標準溶液25 mL,置于50 mL 容量瓶中,用5%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
鉀、鈉、鈣、鎂、鐵混合標準溶液:2 500 mg/L,分別移取25 mL 鉀、鈉、鈣、鎂、鐵標準溶液于200 mL 燒杯中,置于電熱板上于100℃溫度下加熱濃縮,然后轉(zhuǎn)入50 mL 容量瓶中,用5%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
系列鉀、鈉、鈣、鎂、鐵、鋅、銅混合標準工作溶液:分別移取鋅、銅混合標準溶液0.0,0.25,0.5,2.5,5.0,10.0,25 mL,鈉、鉀、鈣、鎂、鐵混合標準溶液0.0,0.10,0.5,1.0,5.0,10.0,20.0 mL,分別置于7 只100 mL 燒杯中,置于電熱板上于100℃溫度下加熱濃縮,然后分別轉(zhuǎn)入25 mL 容量瓶中,用5%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配制成鋅、銅的質(zhì)量濃度均分別為0.0,0.5,1.0,5.0,10,20,50 mg/L,鈉、鉀、鈣、鎂、鐵的質(zhì)量濃度均分別為0.0,10,50,100,500,1 000,2 000 mg/L 的系列混合標準工作溶液。零點為5%鹽酸的超純水溶液。
1.4.1 底托制備
稱取約4.0 g 淀粉,置于壓樣模具中,在40 MPa壓力下壓制10 s,成型出模后置于干燥器中備用。
1.4.2 樣片制備
將直徑為25 mm 的慢速濾紙置于樣品底托片上,準確滴加50 μL 血液樣品于濾紙上,放入烘箱中,于50℃溫度下烘干30 min,將濾紙置于淀粉樣品底托中央,以40 MPa 的壓力壓制30 s,壓制成待測樣品。同法制備空白樣品。
1.4.3 標準樣品制備
按1.4.2 樣品制備方法,將1.3 中的系列鉀、鈉、鈣、鎂、鐵、鋅、銅混合標準工作溶液制備成系列標準樣品,待測。
樣品制備是XRF 分析的關鍵,在濾紙上滴加血液樣品后,濾紙片凹凸不平,且在高溫條件(大于50℃)下,濾紙片變得干硬松脆,無法與淀粉環(huán)壓制成型,試驗結果表明,在50℃條件下烘干,在40 MPa 壓力下壓制30 s,所得待測樣片表面光滑平整,測定結果重現(xiàn)性好,滿足測定要求。
將定量溶液滴到濾紙上時,溶液在濾紙上擴散方向和程度的一致性存在較大差異,當濾紙直徑大于光欄時,這種差異會導致測定結果失真。因此,選擇直徑為25 mm 的濾紙片,小于儀器選用的30 mm光欄,使得溶液的擴散方向受到限制,保證了測定值僅與待測指標絕對量有關,與分布的均勻性無關,從而消除了由于溶液在濾紙水平方向擴散不一致導致的偏差。
在濾紙上分別滴加20,30,40,50,60,70 μL 樣品溶液,觀察溶液擴散效果。結果表明,當?shù)渭尤芤后w積大于50 μL 時,由于濾紙有限的吸附能力導致溶液向濾紙環(huán)中擴散,無法保證測定值與總量一致,故選用50 μL 血液溶液為最優(yōu)滴加體積。
在分析試樣厚度小于元素分析線的有效分析厚度時,測得的X 射線熒光強度應與濾紙上待測元素的絕對含量有關;但每個元素的有效分析厚度不同,而且濾紙厚度和濾紙對液體的擴散程度也不完全一致。為了提高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采用Co 作為內(nèi)標對其進行校正,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采用內(nèi)標校正時測定結果的精密度明顯優(yōu)于無內(nèi)標校正的測定結果。
表2 加內(nèi)標與不加內(nèi)標測定結果
在1.2 儀器工作條件下,分別對1.4.3 中的系列標準樣品進行測定,以各元素的質(zhì)量濃度(x)為橫坐標,以待測元素與內(nèi)標鈷元素熒光強度比值(y)為縱坐標,繪制校準曲線,計算線性方程和相關系數(shù)。在1.2 儀器工作條件下,對11 個空白樣品進行測定,計算標準偏差,以3 倍標準偏差對應的待測元素濃度作為方法檢出限。各元素的線性范圍、線性方程、相關系數(shù)及檢出限見表3。
表3 線性范圍、線性方程、相關系數(shù)及檢出限
由表3 可知,7 種元素在各自的質(zhì)量濃度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99,各元素檢出限為0.17~6.02 mg/L,滿足測定要求。
按照1.4 樣品制備方法,對某體檢中心編號為XY–1,XY–2,XY–3 的3 個血液樣品分別平行制備5 份待測樣品,在1.2 儀器工作條件下進行測定,計算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并與常規(guī)分析法測定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見表4。由表4 可知,各元素測定結果相對標準偏差為0.58%~4.96%,表明該方法精密度良好,并且各元素測定結果與常規(guī)分析法測定結果基本一致,滿足測定要求。
表4 精密度試驗結果
移取編號為XY–1,XY–2,XY–3 的3 個血液樣品各5.00 mL,置于10 mL 容量瓶中,分別加入1.3中的鈉、鉀標準溶液1.00 mL,鈣、鎂標準溶液0.05 mL,鐵標準溶液0.50 mL,銅、鋅混合標準溶液0.50 mL,用5%鹽酸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按1.4 方法制備加標樣品,在1.2 儀器工作條件下分別進行測定,各元素加標量及測定結果見表5。由表5 可知,樣品加標回收率為91.4%~107.0%,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準確度,滿足分析要求。
建立了X 射線熒光光譜同時測定血液中7 種微量元素的方法。針對血液的特點,利用濾紙制樣,規(guī)避了血液常規(guī)分析法繁瑣的消解過程。該方法制樣簡單,元素分布均勻,無顆粒度效應,無酸氣揮發(fā),各元素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及精密度均達到了分析要求,且綠色環(huán)保,適用于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快速測定。
表5 加標回收試驗結果